天天看点

宋哲宗明明有亲生弟弟,宋徽宗仅是异母弟弟,为何还会传位给他?

作者:初中数学老师黄

98版《水浒传》第一集中有这样一个片段:高俅回端王府时,看到端王爷被宫里来的人接走了,后来问了管家才知道,皇帝驾崩,端王爷要继承皇位了,他就是后来的宋徽宗赵佶。

按说皇帝驾崩,应该是太子继位,为什么一天都没有住过东宫的端王爷反而拿到了皇位?端王爷一天到晚跟高俅在王府踢球,不务正业,为什么他却能有做皇帝的机会?

《水浒传》的情节有电视剧渲染和娱乐之嫌,但查看历史就会发现宋徽宗赵佶继承皇位这件事儿,还真有不少议论说法。

宋哲宗明明有亲生弟弟,宋徽宗仅是异母弟弟,为何还会传位给他?

北宋熙宁年间,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实行变法政策,本来是励精图治的好机会,但由于种种原因,变法失败,形势恶化,宋神宗忧虑不已,三十七岁就英年早逝了。

宋神宗生前都还没来得及立太子,因此皇位继承的事情,着实有过好大的麻烦。

宋神宗有十四个儿子,数量不算少,可是我们今天的人恐怕很难想象一件事情,古代皇族的孩子,成活率很低,内里有权力斗争的原因,也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秘密。

宋神宗的十四个儿子,在他生前就没了八个,存活率仅有四成多一点,活下来的皇子,年龄最大的是六皇子赵煦,十岁,而十一皇子赵佶,也就是宋徽宗才四岁。

宋哲宗明明有亲生弟弟,宋徽宗仅是异母弟弟,为何还会传位给他?

可以想象当时北宋朝野的绝望和无奈,国家的未来,竟然要掌握在一群小学还没毕业的孩子手里。

更令人没想到的是,经过一番忙碌,好不容易决定了年龄最大的赵煦继承皇位,也就是后来的宋哲宗。

但他却也是短命皇帝,十岁即位,才十五年,风华正茂的青年皇帝宋哲宗,竟然也去世了,还没留下皇子!

于是,赵佶的机会就是这么来了!

话说宋哲宗去世后,还有五位兄弟在世,分别是:九皇弟申王赵佖、十一皇弟端王赵佶前面还有,十三皇弟简王赵似、十二皇弟成国公赵俣、十四皇弟祁国公赵偲。

宋哲宗明明有亲生弟弟,宋徽宗仅是异母弟弟,为何还会传位给他?

按照北宋国例,皇帝没有留下皇子,就要在封王的兄弟里选择继承人,于是赵俣和赵偲出局,还剩下申王赵佖、端王赵佶、简王赵似。

宰相章惇在朝议中推荐简王赵似,赵似和宋哲宗赵煦同为德妃所生,两人血缘关系明显更近,而且赵似在朝野素有仁孝之名,宋哲宗生前对其也是赞誉有加,按说他来继位再合适不过。

可惜,议立皇位的事情,宰相章惇只能推荐,真正掌握话语权的,是向太后,她明确表示拒绝章惇的建议,她看中的人选,是赵佶

其实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向太后拒绝赵似,支持赵佶的原因。

首先,赵似是哲宗赵煦的同母弟弟,他俩的母亲德妃高氏依然健在,哲宗赵煦生前已经将高氏加封钦成皇后,如果赵似继位,高氏的地位将会直接威胁到向太后。

宋哲宗明明有亲生弟弟,宋徽宗仅是异母弟弟,为何还会传位给他?

其次,赵佶的生母已经去世,向太后扶持赵佶登位,赵佶内心必定感恩戴德,对向太后更加恭敬和顺服,向太后也可以稳固自己在皇室的地位。

所以向太后坚决支持赵佶,并公开表示:端王有福相,先帝多次赞誉,理应继位。

章惇坚决不同意赵佶登位,理由很直接:端王赵佶本身不是当皇帝的料,章惇甚至在朝堂上和向太后争执时,直接喊出一句:“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已经被历史证明确实昏庸的宋徽宗赵佶,难道在端王时期就真的不靠谱,以至于宰相章惇不惜得罪太后,也不愿意支持他?

应该是真的。

宋哲宗明明有亲生弟弟,宋徽宗仅是异母弟弟,为何还会传位给他?

宋徽宗的艺术天分,是得到历史证明的,他自创“瘦金体”书法,不少后世大家都赞誉“笔法追劲,意度天成”。

他还精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不少画作至今依然珍藏在国内外诸多博物馆里,在艺术领域,赵佶堪称天纵奇才,如果用现代名词形容,年轻时的赵佶就是一位文艺青年。

有人会说,这只能说明赵佶是一个书画天才,这是轻佻的表现吗?

赵佶是书画天才不假,但这样的人,如果在社会上“野蛮生长”,倒也能成为领域内的大人物,可是如果进入朝堂,当了皇帝,恐怕就不是那么合适了!

赵佶的姑父王诜,是神宗的妹妹魏国公主的丈夫,他文武双全,精通音律,擅长吟诗作赋,很受年幼的赵佶尊崇。

宋哲宗明明有亲生弟弟,宋徽宗仅是异母弟弟,为何还会传位给他?

可是王诜此人属于典型的才华有余,人品不足,平日放荡不羁,家中声色犬马,连魏国公主对他的好言相劝都不听。

就这么个人,赵佶视为人生导师,跟着他学习琴棋书画的同时,一起饮酒作乐,赵佶后来沉湎享乐,多数是起源此时。

更荒唐的是,王诜竟然还带赵佶去汴京的青楼玩乐,与京城有名的歌妓厮混,《水浒传》里宋徽宗赵佶与名妓李师师有染的片段,却是取材于真实历史!

在向太后看来,赵佶不过是天性好玩,何况琴棋书画之类的爱好是才华的体现,不至于小题大做。

赵佶之前从来没被作为皇位继承人培养,所以贪玩点很正常,以后慢慢指导,改正就行了。

宋哲宗明明有亲生弟弟,宋徽宗仅是异母弟弟,为何还会传位给他?

何况在内心深处,这位太后觉得当务之急,是要立刻选出一个合适的人上位,用来抗衡以章惇为首的朝中权力派大臣,以及后宫钦成皇后等。

而且赵佶在登位之初,对向太后确实恭敬有加,不仅每天早晚请安,还勤于政事,的确让所有人都没办法挑出他的毛病。

同时,赵佶对向氏家族子弟大加封赏,加官进爵,也是牢牢笼络住了向太后,向太后只进行了半年训政,便放心地让赵佶亲政了。

随后,为国尽忠数十年的宰相章惇等老臣被贬,高俅、朱湎等陆续进入朝廷核心,北宋经过百余年辉煌,终于翻开了黑暗的一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