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加入军工,46岁军校副教授倒在路上查信息

1月24日下午,在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学术报告厅,学院院长宣读了校长签署的继续现职令,军组织教研部副教授郭长顺, 已列出。会议顿时一片讨论:郭长顺同志已经死了一个月了......

这是刚刚宣布的12月初签署的命令。谁也没想到,就在命令签署三周后,郭长顺突然去世,再也无法完成续约。

2018年12月23日,一个周末,郭长顺在回国检查资料途中突然心烦意乱,在上海地铁1号线卫宝路站8号入口晕倒,享年46岁。

爱军,筑梦 追求梦想

二十八年前,19岁的郭长顺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合肥炮兵学院,成为一名光荣的军人。大专毕业后,一直在基层演练,精通炮兵指挥、位置服务,透过枪架看轻型车熟悉道路,射击指挥和使用自由。他是排长,因为士兵被全队认定为优秀基层干部,担任副教官,热爱奉献,实践摸索基层思想政治教育"五步法",由集团军训总结和推广;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使他对军队的政治工作有浓厚的兴趣,2004年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研究生入伍。<完成学业后,郭昌顺来到上海武警政治学院参加一门考试,七人当中,成为一名身穿制服的老师。

科目、科研、论文、教材 一项任务出现在郭长顺的日程表上,一个接一个地贴在他家书桌前的墙上。2016年,由于长期过度劳累,他因心脏心房颤动而被迫住院。稍有改善后,他又回到了工作岗位,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心已经不堪重负了。去年7月底,他接受了腹部囊肿切除手术,为了在学年开始时给学生一堂好课,他参加了8月初的大学课程试行。12月5日,病人再次因心脏不适躺在病床上。出院后,他本应继续在家休养,但他马上又回去工作,连续三个晚上加班到下午2点.m"我是一名士兵,我很健康,没关系。"你应该穿着制服多做一点。他总是用这些话来安慰他的家人。

繁重的工作占据了郭长顺的大部分时间,但他很少把业余时间花在位于宝山临江公园的沪沪抗日战争纪念馆,在那里他留下了许多他向游客解释的人物。他总是和他周围的人都说:"一是不怕苦难,二是不怕死亡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日常教学中,他也提到不仅要有一次开展实地教学,要时刻准备为战争而训练,要组织学生去上"王杰班","应该让学生感受到那种氛围,要培养敢赢的精神"。

加入军工,46岁军校副教授倒在路上查信息

2008年8月,郭长顺赴四川灾区调查。(文件照片)

敬畏讲台,教学使命

打开郭长顺的微信朋友圈,第一个动态是关于冬至的,第一句话是这样的:"第一部分是我写的,最后两段是从网上看的。不要作弊,不要随波逐流,郭长顺就是这样的人。郭长顺用他纯洁正直的灵魂感动了大家,将以身作则。

三公里,这是什么意思?气喘吁吁,心跳加快。如果是全年患有心房颤动的人怎么办?如果手术后不久怎么办?这些真的很难想象,但它们真的发生在郭长顺身上。去年10月,手术后不到三个月,郭长顺参加了学院的体能测试。面对人群的劝说,他说,"医生说我感觉好就没事了","体能测试也是实际训练的一部分,我作为老师,怎么不行呢?""一圈,两圈...尽管他在最后两圈已经无法跑步,但他还是坚持不懈地继续走遍整个赛道。

在郭长顺的追悼会上,哀悼者来自许多人,包括那些与他有过学术争论的人。那些曾经和他争吵过的人红耳朵红了,现在一个接一个,鼻涕:"他是一个认识到死亡原因的人,更真实,不愿意失去。"在学术上,如果他认为有问题,他会说出来,不管对方是谁。"我们进行过很多学术辩论,但我们在工作日的关系特别好。

干线爱线钻细线。自教学以来,郭长顺主动承担教学任务,积极参与教学主修课程,他讲授了多门课题、多质量的课程,受到督导专家的肯定和好评,受到广大学生的广泛认可;他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为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参与完成武警部队上述四门科目,获得武警部队军事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三等奖,还被授予军事学院教育奖银奖。在28年的军旅生涯中,由于表现突出,曾两次获得三等荣誉。

郭长顺始终牢记习主席的主张:"一个人的努力是加的,一个团队的努力是倍增的"理念,在培养新教师时不遗余力,陈美娜就是受益者之一。如何让学军学理论的陈美娜踏入党的建设学科,郭长顺思考了很久。

2013年,在郭长顺的多次协调推荐下,陈美娜进入母校西安政治学院学习。打电话询问你是否有生活困难,学习问题,并联系她的导师关心她的课堂表现,成为郭长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帮助编写教案,推荐参加比赛。回忆起和郭长顺一起工作的日子,陈瓦西娜很感激,说:"郭教授是我的向导。"

加入军工,46岁军校副教授倒在路上查信息

2012年3月,郭长顺在杭州的一次训练课上被拍到。(文件照片)

有一颗大心脏,愿意帮助别人

小汉带着一点点雨水飘向,原来是"炉夜谈诗茶,等待亲人团聚"的温暖时刻,但对于郭长顺的家人来说,却只有"浮尘,孤独的空床"的悲痛。

"回家推开门,在他为我准备的餐桌上,我最喜欢的素食饺子还没有煮熟,莲花匆匆忙忙地切成两半......"说到郭长顺,他的爱人还是很伤心。

有人曾经劝她:"如果你想想他怎么了,你可能不会这样想他,太伤心了。"如果他有什么问题,我不会那么难过。说完这句话,她已经在抽泣了。

郭长顺在生活中是简单明了的。他一直热衷于为妻子和孩子买衣服,衣柜里仅有的几件休闲装都是十多年前结婚时买的。出差到不同的地方教书,显然已经满足了一等舱座位的条件,但他还是挤在二等车厢里忙得不可开交。办公室里的小沙发是他打盹的地方,他要求学院做的只有笔记本。

郭长顺在家人眼中是爱家人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出生于河南省抚沟的郭长顺深受中原的孝道文化滋养,在母亲身边,无论工作多忙,他都会回家为母亲做饭,即使离家几千里,每天都会和妈妈打招呼。对待他的婆婆,他以纯洁的孝顺,背着老人上下楼梯,生病时小心照顾;邻居、儿子同学、家长、单位同事、租房者,只要提到郭长顺,十个人就有九个半人说好。

四年前,吴晖成为前武警政治学院院士,郭长顺是当时第一个接受他的人。从此以后,无论何时何地,他都能听到郭长顺的关怀、指示和叮当声。"上个月,郭还给我发了一篇师傅的盲评,开玩笑说我也是四十多岁,不好批评我。

在千万的印象中,听郭长顺最担心的是家乡的战争朋友和孩子的家人。郭长顺是心里好大哥的朋友,有些人面对转嫁心尴尬,他总会和别人聊天,解决心情;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不言善辞,不爱宣传,默默关心家人,关心朋友,在每个人的心中留下了一点温暖。

专栏编辑:张军 文字编辑:陈琼轩 片源:视觉中国 照片编辑: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