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再读包世臣:在书法上没有什么高的建树,但是书法理论方面的先驱

作者:书法微评

包世臣(1775一1855年),字慎伯,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人称“包安吴”,清安徽径县人。他是邓石如弟子,官新喻(今江西新余)知县。

再读包世臣:在书法上没有什么高的建树,但是书法理论方面的先驱

在他的《艺舟双揖》中,他进一步深化了阮元的理论,崇尚北朝魏碑,并身体力行,以研习魏碑为正道。在阮元的基础上,他又进一步提出“卑唐”的观点。《艺舟双揖》日:“北碑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故多变态唐人无定势,而出之矜持,故形板刻。”他甚至疾呼:“若从唐人人手,则终身浅薄,无复有窥见古人之日”,“学者若欲学书,亦请严画界限,无从唐人人也”。

再读包世臣:在书法上没有什么高的建树,但是书法理论方面的先驱

包世臣在理论上独具慧眼.紧跟时代步伐。极力推崇北碑。这件行书作品行笔流畅,点线生动.很有自信心,虽说没有魏碑的浑厚和苍茫,但其用笔讲究,章法自然,属于上乘之作。

再读包世臣:在书法上没有什么高的建树,但是书法理论方面的先驱

包世臣的研究方法与阮元的从书史入手不同,而是从书论人手,深究书法的“形质”和“情性”。他从“形质”的要求出发,对北碑予以肯定;从“情性”的关照上确定北碑的艺术价值。在他《艺舟双揖》论书部分,他不遗余力地倡导碑学,对碑学高潮的兴起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为开创书法新风立下了汗马功劳。

包世臣在他的《历下笔谈》中更加详尽地把北碑尊为古典。他说:“北朝人书,落笔峻而结体庄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北碑字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故多变态”。从这些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到,他有感于当时书坛上帖学书风的过分细腻、拘谨、甜俗和薄弱,更深切地体会到北碑的价值。他认为北碑是书法发展史上的关键一环,试图建立以北碑为核心的书论体系。他对北碑的溢美和赞扬,要比阮元更加旗帜鲜明。他所导引的巨大冲击力,在帖学奄奄一息的时势之下是可想而知。

再读包世臣:在书法上没有什么高的建树,但是书法理论方面的先驱

包世臣的理论贡献,还在于他归纳出了邓石如所创造的新的笔法,即魏碑笔法—不仅重视笔画的两端,而且重视笔画中截的运笔与线条的重塑。

包世臣独具慧眼,紧跟阮元崇尚碑学,极力推崇北碑。只可惜包氏眼高手低,在创作实践上并无显著成就。就其书法而言,他算不上大家。他早年书学苏东坡、二王以及((书谱)),属于帖学一路。我们从他《艺舟双揖》的自叙中不难看出,早年他和其他学者一样,学习二王、颜柳起步,后来才受邓石如的影响,转而研习北碑,书风也随之变化,但远不如他的人室弟子吴熙载在书法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大。通观包世臣传世之作,他有纯帖意的作品,也有纯学碑的作品,都属一般水平。

再读包世臣:在书法上没有什么高的建树,但是书法理论方面的先驱

包世臣的书法创作水平属于一般情况,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贡献。但他在理论上的贡献却是巨大的,正如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揖》中说:“径县包氏以精敏之资,当金石之盛,传完白之法,独得蕴奥,大启秘藏,著为《安吴四种》,表新碑、宣笔法,于是此学如日中天。迄于咸、同,碑学大播,三尺之童,十室之扯,莫不口北碑,写碑体,盖俗尚成矣。”他对包世臣推广北碑的汗马功劳给予极高的评价。

再读包世臣:在书法上没有什么高的建树,但是书法理论方面的先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