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读《史记》:卫宣公夺太子妻,废杀太子,引王廷、周室动荡

作者:半支莲6

卫桓公被弟弟州吁弑杀,成为“弑君三十六”第一个被弑杀的国君。大夫石蜡设计杀死州吁,而迎立桓公弟晋,历史进入卫宣公时代。但州吁弑杀好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弑君成为一种“风气”,《卫康叔世家》记载:

宣公七年,鲁弑其君隐公。九年,宋督弑其君殇公,及孔父。十年,晋曲沃庄伯弑其君哀侯。

春秋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周礼被打破,礼坏乐崩已经蔓延开来。而在卫国,石蜡泉下有知,一定会后悔当初拥立的桓公弟晋,因为他的所作所为荒唐、无道,令人不齿:

父不父,截胡太子妃

当初,宣公与夫人夷姜感情甚好,夷姜生子取名伋,深得宣公喜欢,立伋为太子,并为伋选派右公子作太傅,好好栽培伋。所以,宣公在太子成年前一直扮演着好父亲的形象。变故发生在太子伋成年娶妻:

读《史记》:卫宣公夺太子妻,废杀太子,引王廷、周室动荡
右公子为太子取齐女,未入室,而宣公见所欲为太子妇者好,说而自取之,更为太子取他女。

齐女已经以太子妻的身份来到卫国,拜见国君。宣公却做出“父不父”的荒唐事,见到儿子的新娘子长得好,就“说(悦)而取(娶)之”,这哪是父亲应该做的事?这样没有原则地为所欲为,对待臣下、国民又会怎样呢?

这种荒唐之事在春秋末年楚国也发生过,楚平王之子建,其未婚妻(秦女)被楚平王所夺,父子之间遂生嫌隙,建怕为父所杀,逃亡他国,不善终。

宣公截胡娶了齐女,生子寿、子朔,宣公甚是喜欢,让左公子给他们当师傅。不过,这两个小公子性情不同:子寿与太子要好,子朔则觊觎太子之位。

而夷姜人老色衰,失宠,抑郁而终。

太子伋母死,宣公正夫人与朔共谗恶太子伋。

这里的“正夫人”就是子寿、子朔的母亲宣姜,前被宣公夺娶的太子妻。本是身不由己的可怜人,但为了儿子却做出恶意谗言太子伋的事情来,私欲已使清纯少女,练就蛇蝎心肠。

君不君,废杀太子

宣公自从夺娶了太子妻,心中就莫名地厌恶太子,总想找理由废掉太子。但碍于夷姜的面子,再加上太子伋一直中规中矩,唯命是从,竟没有找出废太子的理由。夷姜去世,宣公更有了废长立幼之心。所以,听到宣姜与子朔的谗言,不问青红皂白、虚实真假,即可设计杀死亲儿子、太子伋。

及闻其恶,大怒,乃使太子伋於齐而令盗遮界上杀之,与太子白旄,而告界盗见持白旄者杀之。

虎毒不食子,宣公与强盗联合杀死亲子,已是灭绝人性,岂是国君所为?!

义子寿舍命救兄,懦弱伋悲愤就死

即使再龌龊的环境,依然有人性之光闪烁,子寿就是一束耀眼的光。他的父王要哥哥死,他的母亲恶语中伤哥哥,他的弟弟子朔觊觎太子之位已久,但他知道宣公要谋杀太子的阴谋后,先是通风报信:

知朔之恶太子而君欲杀之,乃谓太子曰:“界盗见太子白旄,即杀太子,太子可毋行。”

但太子奉行“君让臣死臣不敢不死”“父命难违”的愚忠、愚孝思想,不听子寿劝告:

"逆父命求生,不可。"遂行。

太子伋与晋太子申生的命运相同,想以死成全孝道。

读《史记》:卫宣公夺太子妻,废杀太子,引王廷、周室动荡

子寿见劝不了太子,只好偷取他的白旄符节,先于太子到达边界。大盗见事先的约定应验了,就杀死了他。子寿被杀后,太子伋赶到,对大盗说:

"所当杀乃我也。"

这句话,由后人加上的句号非常不妥。太子看到死了的子寿就像看到了被父亲杀死的自己,想到子寿是为自己死的,已是肝胆寸断,懦弱的伋一定是拼尽全力嘶吼着:

“应当杀死的是我呀!”

大盗当然是没人性的,又杀死了太子伋。太子伋的死已不单纯是愚忠愚孝所能解释,这里面有他的愤怒,他的绝望,他的控诉,他的反抗!

果然,太子伋的死引发了宫廷政变,并殃及周室:

宣公十八年,宣公立子朔为太子。十九年,宣公卒,太子朔立,这就是惠公。

辅佐太子伋的右公子与辅佐子寿、子朔的左公子都对子朔进谗谋杀前太子伋,并导致子寿死表示愤慨。惠公四年,愤慨、怨恨情绪达到极点:

乃作乱,攻惠公,立太子伋之弟黔牟为君,惠公奔齐。

因为卫惠公是齐襄公的妹妹宣姜之子,卫君黔牟立八年,齐襄公联合鲁、宋、陈、蔡四国攻打卫国 ,把卫惠公送回国,诛杀左右公子,卫君黔牟逃到周,惠公再次成为国君。

齐襄公可是狠角色,是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的哥哥。本人有前作《读〈史记〉:杀俩君,通亲妹,欺大臣,齐襄公荒淫无道被弑》专门做过解读。

读《史记》:卫宣公夺太子妻,废杀太子,引王廷、周室动荡

之后卫惠公怨恨周室收留救亡的黔牟,与燕国联合伐周。周天子惠王被迫逃到温地,卫、燕立惠王弟颓为王。但因颓,“乐及遍舞”,引起郑、虢君的愤怒。郑与虢君伐杀王穨,又把惠王请回王座。

注意:惠公、惠王都是谥号,前者是卫国君子朔,后者是周天子阆。就像“灵公”都是昏聩不灵之辈,“惠”号本有慈民、爱民之意。但从子朔的所谓来看,“惠”只是期许来世吧。

司马迁曰: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所谓“本”就是周公《康告》中所言:

“务爱民。”

卫宣公不君、不父,为诸侯国乃至周室的动荡埋下祸根,惠公子朔进谗害死太子伋与子寿,诛杀老师左右公子,是大逆不道,愧对卫国先祖卫康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