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史記》:衛宣公奪太子妻,廢殺太子,引王廷、周室動蕩

作者:半支蓮6

衛桓公被弟弟州籲弑殺,成為“弑君三十六”第一個被弑殺的國君。大夫石蠟設計殺死州籲,而迎立桓公弟晉,曆史進入衛宣公時代。但州籲弑殺好像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弑君成為一種“風氣”,《衛康叔世家》記載:

宣公七年,魯弑其君隐公。九年,宋督弑其君殇公,及孔父。十年,晉曲沃莊伯弑其君哀侯。

春秋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周禮被打破,禮壞樂崩已經蔓延開來。而在衛國,石蠟泉下有知,一定會後悔當初擁立的桓公弟晉,因為他的所作所為荒唐、無道,令人不齒:

父不父,截胡太子妃

當初,宣公與夫人夷姜感情甚好,夷姜生子取名伋,深得宣公喜歡,立伋為太子,并為伋選派右公子作太傅,好好栽培伋。是以,宣公在太子成年前一直扮演着好父親的形象。變故發生在太子伋成年娶妻:

讀《史記》:衛宣公奪太子妻,廢殺太子,引王廷、周室動蕩
右公子為太子取齊女,未入室,而宣公見所欲為太子婦者好,說而自取之,更為太子取他女。

齊女已經以太子妻的身份來到衛國,拜見國君。宣公卻做出“父不父”的荒唐事,見到兒子的新娘子長得好,就“說(悅)而取(娶)之”,這哪是父親應該做的事?這樣沒有原則地為所欲為,對待臣下、國民又會怎樣呢?

這種荒唐之事在春秋末年楚國也發生過,楚平王之子建,其未婚妻(秦女)被楚平王所奪,父子之間遂生嫌隙,建怕為父所殺,逃亡他國,不善終。

宣公截胡娶了齊女,生子壽、子朔,宣公甚是喜歡,讓左公子給他們當師傅。不過,這兩個小公子性情不同:子壽與太子要好,子朔則觊觎太子之位。

而夷姜人老色衰,失寵,抑郁而終。

太子伋母死,宣公正夫人與朔共讒惡太子伋。

這裡的“正夫人”就是子壽、子朔的母親宣姜,前被宣公奪娶的太子妻。本是身不由己的可憐人,但為了兒子卻做出惡意讒言太子伋的事情來,私欲已使清純少女,練就蛇蠍心腸。

君不君,廢殺太子

宣公自從奪娶了太子妻,心中就莫名地厭惡太子,總想找理由廢掉太子。但礙于夷姜的面子,再加上太子伋一直中規中矩,唯命是從,竟沒有找出廢太子的理由。夷姜去世,宣公更有了廢長立幼之心。是以,聽到宣姜與子朔的讒言,不問青紅皂白、虛實真假,即可設計殺死親兒子、太子伋。

及聞其惡,大怒,乃使太子伋於齊而令盜遮界上殺之,與太子白旄,而告界盜見持白旄者殺之。

虎毒不食子,宣公與強盜聯合殺死親子,已是滅絕人性,豈是國君所為?!

義子壽舍命救兄,懦弱伋悲憤就死

即使再龌龊的環境,依然有人性之光閃爍,子壽就是一束耀眼的光。他的父王要哥哥死,他的母親惡語中傷哥哥,他的弟弟子朔觊觎太子之位已久,但他知道宣公要謀殺太子的陰謀後,先是通風報信:

知朔之惡太子而君欲殺之,乃謂太子曰:“界盜見太子白旄,即殺太子,太子可毋行。”

但太子奉行“君讓臣死臣不敢不死”“父命難違”的愚忠、愚孝思想,不聽子壽勸告:

"逆父命求生,不可。"遂行。

太子伋與晉太子申生的命運相同,想以死成全孝道。

讀《史記》:衛宣公奪太子妻,廢殺太子,引王廷、周室動蕩

子壽見勸不了太子,隻好偷取他的白旄符節,先于太子到達邊界。大盜見事先的約定應驗了,就殺死了他。子壽被殺後,太子伋趕到,對大盜說:

"所當殺乃我也。"

這句話,由後人加上的句号非常不妥。太子看到死了的子壽就像看到了被父親殺死的自己,想到子壽是為自己死的,已是肝膽寸斷,懦弱的伋一定是拼盡全力嘶吼着:

“應當殺死的是我呀!”

大盜當然是沒人性的,又殺死了太子伋。太子伋的死已不單純是愚忠愚孝所能解釋,這裡面有他的憤怒,他的絕望,他的控訴,他的反抗!

果然,太子伋的死引發了宮廷政變,并殃及周室:

宣公十八年,宣公立子朔為太子。十九年,宣公卒,太子朔立,這就是惠公。

輔佐太子伋的右公子與輔佐子壽、子朔的左公子都對子朔進讒謀殺前太子伋,并導緻子壽死表示憤慨。惠公四年,憤慨、怨恨情緒達到極點:

乃作亂,攻惠公,立太子伋之弟黔牟為君,惠公奔齊。

因為衛惠公是齊襄公的妹妹宣姜之子,衛君黔牟立八年,齊襄公聯合魯、宋、陳、蔡四國攻打衛國 ,把衛惠公送回國,誅殺左右公子,衛君黔牟逃到周,惠公再次成為國君。

齊襄公可是狠角色,是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的哥哥。本人有前作《讀〈史記〉:殺倆君,通親妹,欺大臣,齊襄公荒淫無道被弑》專門做過解讀。

讀《史記》:衛宣公奪太子妻,廢殺太子,引王廷、周室動蕩

之後衛惠公怨恨周室收留救亡的黔牟,與燕國聯合伐周。周天子惠王被迫逃到溫地,衛、燕立惠王弟頹為王。但因頹,“樂及遍舞”,引起鄭、虢君的憤怒。鄭與虢君伐殺王穨,又把惠王請回王座。

注意:惠公、惠王都是谥号,前者是衛國君子朔,後者是周天子阆。就像“靈公”都是昏聩不靈之輩,“惠”号本有慈民、愛民之意。但從子朔的所謂來看,“惠”隻是期許來世吧。

司馬遷曰: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察其是以,皆失其本已。

所謂“本”就是周公《康告》中所言:

“務愛民。”

衛宣公不君、不父,為諸侯國乃至周室的動蕩埋下禍根,惠公子朔進讒害死太子伋與子壽,誅殺老師左右公子,是大逆不道,愧對衛國先祖衛康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