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itimes

New Book Promotion | Zhuge Yibing: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nd Literary Evolution in the Song Dynasty

New Book Promotion | Zhuge Yibing: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nd Literary Evolution in the Song Dynasty
New Book Promotion | Zhuge Yibing: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nd Literary Evolution in the Song Dynasty

《宋代科举制度与文学演变》,诸葛忆兵著,北方文艺出版社2020年12月版。

内容简介

一朝之科举制度,对一代之文学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已是不争的史实。当代学者纷纷关注此一课题,有大量高质量的论著问世。

科举制度是隋唐以来中央政府选官、任官的一种基本制度,指朝廷允许士人自由报考,通过分科、分级考试选拔录用人才、分别任官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肇始于隋代,确立于唐代,到宋代才建立起完善的体制。

宋代,是科举制度演变的关键时期。明清的科举制度,大致沿袭宋人之变革。唐代科举制度之确立及其兴盛,对唐代文学创作的繁荣作用深远。宋代承继其后,科举制度对当时的文学创作继续发挥重大影响。随着宋代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完善,科举制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也变得复杂起来。

New Book Promotion | Zhuge Yibing: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nd Literary Evolution in the Song Dynasty

作者近照

当代学者对科举与文学关系之研究,始于程千帆《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和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而后研究著作源源不绝,蔚为大观。仅就宋代而言,较重要的研究著作就有祝尚书《宋代科举与文学考论》、林岩《北宋科举考试与文学》、周兴禄《宋代科举诗词研究》等。

然而,上述著作大都停留在史料的梳理、考察、辨析方面,周兴禄之作虽然介绍与科举生活相关的宋人诗词创作,但是有关科举与文学互动关系更深一层的研究,仍然有待进一步拓展。

研究宋代以后这方面的优秀论著有叶楚炎《明代科举与明中期至清初通俗小说研究》,以及郭万金《明诗文学生态研究》第四章《科举制度下的诗歌取向》等,这几种著作对科举制度与文学创作之关系有了更为深入的探讨。

科举制度为朝廷选拔官员,决定制度演变和完善的因素是当时的政治体制。宋代文人为获得仕途出身,刻苦学习,奔走考场,其生活和思想一段时期内始终围绕着科举制度,因此,在科举与文学两者互动关系中,绝大多数时间是科举制度影响文学创作。

New Book Promotion | Zhuge Yibing: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nd Literary Evolution in the Song Dynasty

《宋词说宋史》

与唐代相比,宋代文人与科举的关系更加密切。宋代“以文为贵”,文人士大夫地位尊贵,与历代有显著的不同。纵观宋代文学家群体与科举之关系,有如下三点不同于其他朝代的特征:

其一,绝大多数文人都是科举考试出身,其中相当一部分官至显赫。如《宋史·宰辅表》列宋宰相133名,科举出身者高达123名,占92%。

其二,这些科举出身的朝廷显贵,往往都是一流的文学家,领导了当时文坛的创作风气,如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陈与义等等。

其三,这些身兼朝廷权贵与文坛领袖者,许多人都做过科举考试的主考官,甚至对科举制度的变革提出自己的意见,有的已经被付诸实践,反过来对科举制度的发展起了导向作用。

所以,从“宋代科举制度与文学创作演变”之角度入手研究,就能够从一个侧面更深入地理解文学创作与社会环境改变的紧密关系,更深入地认识宋代文人士大夫精神面貌、行为模式、文学创作发展变化的深层原因,更深入地剖析宋文化的精神实质。乃至对明清以来科举制度的继续沿革、文体文风的转移,也有了一个提纲挈领式的宏观认识。

New Book Promotion | Zhuge Yibing: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nd Literary Evolution in the Song Dynasty

《多维视野下的宋代文学》

目 录

绪论

第一章 选官制度与文学创作

第一节 两汉察举制与游子思妇题材

第二节 六朝九品中正制与玄言山水题材

第三节 唐朝科举制与诗歌题材的全面拓展

第二章 科举制度与宋诗创作

第一节 鹿鸣宴赋诗

第二节 赴考行卷

第三节 锁院唱和

第四节 闻喜宴赐诗

第五节 落第诗

第六节 与科举相关的其他诗歌创作

第七节 唐宋诗差异与科举之关联

第三章 科举制度与宋文创作

第一节 宋代应策时文

第二节 宋代时文传播

第三节 欧阳修科举主张与排抑太学体

第四节 宋代进士题名记

第五节 宋代贡庄记

第六节 宋代贡院记

第七节 宋代科举送别文

第八节 宋代科场论述文

第四章 科举制度与其他文体

第一节 科举与宋词创作

第二节 科举与辞赋创作

第三节 《夷坚志》“科名前定”思想与神鬼叙说

附录

一、《宋登科记考》补正

二、宋代童子试

三、宋代科举闹场事件

四、宋人科场作弊

五、王安石科举变革

六、宋代科举之“期集活动”

七、宋代武举

引用书目

后记

New Book Promotion | Zhuge Yibing: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nd Literary Evolution in the Song Dynasty

《范仲淹传》

后 记

受前辈学者启发,对于宋代科举制度与文学创作之关系,我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2007年,我申报了教育部研究课题“北宋文学演变与科举制度”,陆续发表了《论宋人锁院诗》、《论宋代科举考场外的诗歌创作活动》、《论宋人落第诗》、《论唐宋诗差异与科举之关联》等多篇论文。

然而,研究工作的进度却有点迟缓,主要原因只有一点:宋代文献资料掌握不够全面。宋代科举制度和相关文学创作之文献资料浩瀚复杂,对此没有一个“竭泽而渔”式的梳理,总不敢开展下一步研究。

New Book Promotion | Zhuge Yibing: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nd Literary Evolution in the Song Dynasty

《宋代科举资料长编》

于是,在教育部课题完成之后,从2011年开始,我展开“宋代科举资料长编”课题之研究,将宋代能够找到的文献资料一一阅读整理,尽量做好编年工作,该项研究成果二百多万字,已于2017年出版。

在文献资料爬梳过程中,我始终关注科举制度对文学创作演变之影响这一课题,思考有所得,便及时写作成文,如《宋代应策时文概论》、《论宋代时文之传播》、《论宋代科举词》、《选官制度与文学创作之演进》、《欧阳修在科举变革中的作用》,等等。此外,还有多篇论文等待发表。本书的所有章节,最初都是以单篇学术论文的面貌出现。

对这一课题近二十年的关注研究过程中,当代学者有大量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帮助我更深入更全面地思考问题,获益良多,如祝尚书先生、龚延明先生、张希清先生、林岩先生等人的学术研究,难以一一例举,于书后“引用书目”中可以见其端倪,此处一并致以诚挚感谢。

New Book Promotion | Zhuge Yibing: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nd Literary Evolution in the Song Dynasty

《李清照》

在研究过程中,我的博士生苏碧铨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总是麻烦她从网络上帮我下载有关研究论文,或者麻烦她帮我查对某些引用资料出处,最后还麻烦她校读通稿,在此同样表达衷心的感谢。

“文革”浩劫十年,无书可读,只有少量书籍出版,可以公开阅读,其中包括范文澜的史学著作。于是,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近代史》成为我日常消遣、反复阅读的书籍,由此渐渐培养起对史学的特殊爱好。

“文革”结束之后,阴差阳错,进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却始终不能放下对史学的一份钟爱。因此,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我特意申请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之专题。

New Book Promotion | Zhuge Yibing: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nd Literary Evolution in the Song Dynasty

《宋代宰辅制度研究》

此后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总是同时关注古典文学和史学之研究,在这两个领域都有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发表或出版。

这次的专题研究,是我再度尝试文史结合,以拓宽思路,获得更多的学术成绩。“打通文史”,是极高的学术研究境界,只能心向往之,可以将我这本书看作又一次的努力。

Read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