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胡楊作證 大漠小城額濟納戰“疫”記

作者:光明網
胡楊作證 大漠小城額濟納戰“疫”記

這是10月24日在額濟納旗巴彥陶來蘇木拍攝的胡楊林風景。新華社記者貝赫攝

金秋十月,正是額濟納胡楊林最燦爛的時節,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這座“大漠胡楊小城”按下了“暫停鍵”。

在“面積比省大,人口比縣少”的内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居家抗疫、風險分類、封控管理……一系列精準防控措施迅速落地,在短時間内斬斷了社群傳播的傳播鍊。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做好全面抗疫的情況下,為保障近萬名滞留遊客“疫”時無憂、上百名确診病例得到有效治療,經過科學研判的轉運和安置工作開始有條不紊地實施,成為此次疫情應急處置中的“一次大膽探索和創新”。

額濟納旗雖小,卻如胡楊般堅強,在全國抗疫力量的支援下變得強大。如今,這裡正在為按下“重新開機鍵”全力沖刺。

疫情“突襲”邊陲大漠小城

每年十月是額濟納旗的旅遊旺季,在大漠中絢爛的金色胡楊、長河落日下的黑城遺址、鷗鳥起飛的居延海,吸引着五湖四海的遊客。

來自上海的徐女士提前幾個月就策劃好了到額濟納旗看胡楊。10月13日,她從鄭州登上前往大西北的旅遊專列,18日清晨6時來到額濟納旗。天剛亮,徐女士就來到景區趕赴“胡楊之約”。“我們正在景區參觀,突然接到通知,額濟納旗出現疫情,要關閉進出城通道。”徐女士回憶說。

10月18日,額濟納旗發現有密接人員核酸檢測初篩呈陽性,19日首次報告本土新冠肺炎确診病例,10天後确診病例超過100例。

疫情“突襲”這座大漠小城,額濟納旗迅速啟動應急響應機制,額濟納旗新冠肺炎疫情現場處置指揮部迅速成立,先後組建11個專項工作組,從核酸檢測、流行病學調查到醫療救治、物資保障,全方位做出部署。國家衛健委和國家疾控局迅速派來工作組,指導疫情處置工作。

遊人如織的景區、車水馬龍的街道、人聲鼎沸的餐館,一時都被按下了“暫停鍵”,一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在額濟納旗打響。

額濟納旗位于内蒙古最西端,面積達11.46萬平方公裡,戶籍人口隻有3萬多。這裡醫療資源相對匮乏,政府從業人員全體投入到疫情防控中也隻有兩三千人,離最近的城市距離達400多公裡,人員物資短時間補給困難。更令疫情防控難上加難的是,還有9000餘名遊客因疫情而滞留。

為嚴防疫情擴散風險,額濟納旗從18日7時開始關閉出入旗通道,25日零時起又開始實施居家抗疫措施。居家抗疫并不是“一刀切”地要求足不出戶,而是在充分評估居民區風險等級的基礎上進行精準防控。

額濟納旗委副書記、代旗長布和介紹,根據居民近期旅居史、健康狀況、确診病例密切接觸史等判斷其傳播疾病風險,将居民劃分為高風險、中風險、低風險人員,将居民區劃分為封控區和管控區。封控區要求“區域封閉、足不出戶、服務上門”,管控區則實行“人不出區、嚴禁聚集”。

淩晨時分,額濟納旗達來呼布鎮的37個居民小區都已進入夢鄉,隻有小區門口的執勤帳篷裡還透出點點微光。在居延名郡小區外的執勤帳篷裡,額濟納旗林業和草原局局長早青和兩名防疫人員圍着火爐,核對着第二天進行核酸檢測的居民名單,還有一名防疫人員背着消殺工具,在小區門口進行每四小時一次的消殺工作。

“開始居家抗疫後,核酸檢測采樣點都搬到了小區裡,我們會協助開展掃碼、測溫、消殺等工作。”早青說,他們除了是小區630多名居民的“守門人”,還成為他們的“生活管家”。額濟納旗的每個封控區和管控區都建立了臨時黨支部、便民服務專班、樓棟管理者三級服務體系,24小時響應居民各類需求,居民需要的食品、藥品和生活物資都在最短時間内配送上門。

實行居家抗疫措施後,疫情防控志願者白嘎利一下從“連軸轉”變成了“家裡蹲”。“疫情發生的頭幾天,我一直在核酸采樣點協助進行人群疏導、物資運送等工作,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現在天天在家待着,還真有點不習慣。”白嘎利說,“不過不出門也是在支援抗疫。”

有人“足不出戶”支援抗疫,也有人千裡馳援趕赴“疫”線。

疫情發生後,阿拉善盟委派出盟直機關近千名黨員幹部支援額濟納旗疫情防控,開展入戶資訊登記、街道巡邏防控和疫情防控宣傳等工作。標頭、鄂爾多斯、巴彥淖爾、烏海等地的500餘名公安幹警星夜出發,到了額濟納旗來不及休息,立刻投入到公路卡口、隔離點、核酸檢測點等崗位的執勤工作中。

嚴格精準的防控措施有效斬斷了社群傳播的傳播鍊,額濟納旗的單日新增确診病例數從20多下降到個位數。10月31日至11月1日完成的第八輪全員核酸檢測中,确診病例均為集中隔離管控人員。阿拉善盟副盟長秦豔說,目前疫情擴散外溢風險已有效管控,前期各項防控措施成效開始顯現,疫情的社群傳播基本得到遏制。

小城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小小額濟納旗,隻有3萬人口,如何保障好滞留下來的近1萬名遊客,尤其是其中大多數為老年人。這種棘手情況,國内其他地區在此前的疫情防控中基本沒有出現過,給當地阻擊疫情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額濟納旗第一時間啟動滞留遊客生活保障機制,為滞留遊客每日免費提供一頓正餐、提供藥品代買代送服務、将酒店房價調整為淡季标準,保障遊客“疫”時無憂。除了政府的貼心服務,當地農牧民也紛紛捐出“家當”,為遠方來的客人送上一份溫暖。

金燦燦的胡楊樹下,滞留在額濟納旗巴彥陶來蘇木民宿裡的22名遊客焦慮萬分。當地農牧民們一聽說這事,紛紛炸油餅、蒸馍馍,送給滞留遊客,保障他們的餐食。牧民斯琴高娃每天為滞留遊客炸一二百張油餅。考慮到滞留遊客以老年人居多,她将油餅炸得又酥又軟。她動情地說:“遊客是遠道而來的客人,我們要照顧好他們。”

“我捐一頭牛和一峰駱駝”“我家捐30隻羊”……疫情發生後,額濟納旗溫圖高勒蘇木的微信群裡“炸了鍋”。為了幫助滞留遊客,農牧民紛紛捐出牛、羊、駱駝,有的相當于全家一年的收入。

“青山一道,風雨同舟”“戰疫有我,齊心協力”……一車車救援物資也從内蒙古自治區内外駛向額濟納旗。在額濟納旗西環物流倉庫,裝卸的卡車晝夜不停,蔬菜水果、醫療裝置、應急物資被源源不斷配送至小城的每一個角落。

滞留遊客中,有4000多名老年遊客,他們的用藥補給成為遊客安置工作中的頭等大事。67歲的廣東遊客鄭先生做過腎移植手術,離不開抗排斥藥物。他的藥在當地買不到,快遞也因疫情中斷了。

看着藥盒越來越空,鄭先生愁得睡不好覺。直到一天,他接到一通陌生電話:“你的藥已上飛機,馬上運到額濟納。”

“救命藥”從何而來?原來,收到鄭先生的求藥資訊後,阿拉善盟衛生健康委開始四處找藥,最終在西安聯系到了藥源,調至阿拉善左旗,再通過飛機送往額濟納旗。輾轉1500多公裡,藥品送到了鄭先生手上。

疫情發生後,阿拉善盟、額濟納旗組織多部門為滞留遊客籌措藥品,提供“線上購藥繳費、線下送藥上門”的服務。對于在當地無法買到的藥品,額濟納旗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指揮部聯系周邊地區尋找藥源,或引導遊客将藥品郵寄到阿拉善盟内疫情低風險地區,由政府統一發往額濟納旗。

河南導遊王亞玺所帶的老年團中有38位老人,滞留期間有30多種藥品短缺。她将藥品清單發給額濟納旗文旅廣電局,三天後就有從業人員将藥品送到了酒店。“我不知道誰在給我們團送藥,在最需要的時候,把最寶貴的藥品送到我們身邊,他們是最可愛的人。”王亞玺感動地說。

10月29日淩晨,一名突發腦卒中的遊客在額濟納旗蒙醫醫院得到及時治療,轉危為安。為他進行診療的醫護人員來自1400多公裡外的山西白求恩醫院。

疫情發生後,額濟納旗人民醫院成為确診病例的收治醫院,額濟納旗蒙醫醫院承擔起了對當地群衆和滞留遊客的日常診療工作,可醫務人員少、醫療裝置落後,病患湧來,蒙醫醫院不堪重負。為滿足群衆的醫療服務需求,國家聯防聯控機制工作組抽調了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山西隊馳援額濟納旗。

連續行車28個小時,94名醫護從業人員和14輛醫學方艙車輛從太原來到額濟納旗,相當于将一個二甲醫院直接“開”進了旗蒙醫醫院。

遊客突發腦梗、群衆突發肝衰竭、新生兒臍帶繞頸、防疫人員不慎扭傷……面對一個個危急情況,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的醫護人員通宵達旦救治,有人連續30多個小時不休息,保障了疫情期間滞留遊客和當地群衆的生命安全,被當地群衆稱為“賽音渾”(蒙古語意為好人)。

一次應急處置的大膽探索

不論是對百餘名确診病例的救治,還是對近萬名滞留遊客的轉運,“生命至上”的原則貫穿額濟納旗抗疫全過程。在邊陲小城額濟納旗,來自全國的優質資源和力量在此集結,各地攜手幫助額濟納旗渡過難關。全國“一盤棋”、上下“一條心”、各方“一股勁”既成了佳話,更成為寶貴的抗疫經驗。

大漠旁,一輛輛救護車和醫療方艙車輛排成長龍,晝夜兼程,馳援額濟納。疫情發生後,國家調派8名醫療專家,内蒙古自治區和阿拉善盟相繼調派156名醫務人員,來到額濟納旗開展确診病例救治工作。可額濟納旗的醫療資源十分有限,救治工作捉襟見肘。為確定患者得到更加有效救治,專家組經過科學分析研判,決定将确診病例轉運至醫療條件更好的内蒙古第四醫院進行集中救治。

從額濟納旗到呼和浩特市,轉運跨越1000多公裡。

内蒙古自治區衛生健康委主任許宏智說,轉運全程實行閉環管理,并根據每名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轉運方案,有針對性地配備醫護人員。目前已轉運的患者,年齡最大的82歲,最小的隻有1歲4個月。“對于82歲的患者,安排重症醫學和呼吸科專家全程進行健康監測;1歲多的兒童則由兒科醫生和護士全程陪護。截至11月3日,已有149名患者分批轉運至定點收治醫院,接受了‘一人一策’的精準救治。”

10月27日夜間,一列從鄭州始發的旅遊專列,在額濟納旗滞留10天後,踏上返程之旅。至此,額濟納旗正式啟動近萬名滞留遊客轉運工作。遊客轉運按照旅遊專列、散客專列、旅遊包車、自駕車遊客分類制定方案,轉運目的地有内蒙古自治區内低風險地區,以及旅遊專列的發車地鄭州、昆明、蕪湖等。

“轉運過程中防疫十分嚴格,不時地消毒,反複提醒遊客全程戴好口罩。”乘坐專列傳回安徽省蕪湖市的遊客張女士說,“蕪湖站為我們返皖遊客設定專用通道,配足配齊接轉設施和保障人員,最大限度地降低傳染風險。”截至11月2日,額濟納旗共轉運9553名滞留遊客,全部完成遊客轉運工作。遊客在各地進行14天集中健康監測無異常後,即可返鄉。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内蒙古工作組滞留旅客轉運專班專家、中國疾控中心研究所學生院副院長羅會明說,考慮到大量遊客滞留引起防控資源不足、老年遊客醫療和生活保障能力不足等一系列原因,專家組做出遊客轉運的決策。把滞留在高風險區的遊客轉運到低風險地區,一方面減少了遊客滞留可能出現的感染傳播風險,另一方面本地的防控措施也能更好落實。他說:“這是新冠肺炎疫情應急處置中的一次大膽探索和創新。”

經過10餘天鏖戰,最近額濟納旗傳來好消息:疫情防控已經從社群防控階段進入到攻堅清零新階段。這座小城在為按下“重新開機鍵”做着最後的沖刺。

在阿拉善盟,當地群衆贊頌胡楊“千年不死,死後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的頑強品格。在這次疫情應對中,北京遊客國女士覺得,額濟納旗就如胡楊般堅強。(記者張洪河 魏婧宇 王靖)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