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盤點一下曆史上的外族之禍

你知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句話嗎?這句話出自《左傳·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楚雖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這段話後來還有個衍生的版本“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戎狄志态,不與華同”最開始的意思是指不是跟自己一條心的人的異姓氏族,發展到後來代指不是跟本族一條心的異民族。不是我們同民族的人,其心志必定與我們不同。戎和狄這樣的異族的各種心志和觀念,與我們華夏民族肯定不同。

那麼今兒我們就聊聊其心必異的匈奴人。

東漢光武皇帝時期,生活在北方的匈奴被分裂成了南北兩族,南匈奴南下進入中原,依附于漢朝,跟随大漢軍隊一起讨伐依然駐留在北方的匈奴。剛開始的這些南匈奴人還是很老實的,大概可能是東漢國力強盛,又因為有着相同的利益,他們和漢軍一起,将北匈奴逐出草原,一路西遷,一直往歐洲擴張,不敢再回來。

但是解決了北匈奴之後,南匈奴并沒有傳回草原,而是在中原紮下了根。時間久了漢朝的統治者幾乎遺忘了有這麼一股勢力駐留中原。

時間推移到了東漢末年的時候,終于是露出了狼子野心南匈奴諸部就因黃巾之亂内遷河内郡,曹操分匈奴為五部時,各部人亦都聚居在并州一帶,到了晉朝匈奴族人劉淵在八王之亂中與成都王聯結,并借此聯結匈奴諸部,壯大實力。成都王被王浚等擊敗後,劉淵就乘時而起,建立漢國,更是日後滅亡西晉的力量。魏晉年間,除匈奴外其他外族亦有内遷,而八王之亂期間及後續亦屢見外族參與中原戰事,如并州刺史劉琨曾多次與代王拓跋猗盧聯結對抗漢國的進攻;王浚與司馬騰亦曾與烏桓人及段部鮮卑聯手對抗成都王。這些促成五胡亂華及十六國時代。

這對于漢族來說是個及其黑暗的時代,是漢民族空前的災難,而最終結果就是中原漢人差點被滅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