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覺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其實不然,民族什麼的都無所謂,我們的鄰居印度,幾千年曆史上基本沒有侵略過我們。而蒙古的遊牧民族,幾千年來沒中斷過搶劫我們。其實是文明形态之間的戰争。
這就是兩種文明形态之間的戰争,在沒有民族融合和大商業的年代裡,這是不死不休的沖突。隻需換位思考一下,你就會發現,這種沖突不可調和。當然,在後來的大航海時代開始,人類又多了一種文明形态,叫做的海洋文明。
(一)對英雄的定義不同
一個民族的英雄,往往就是這個民族的文化圖騰。
在遊牧民族眼裡,搶劫這個事是英雄幹的。草原上的英雄,都是優秀的職業搶劫犯。遊牧有個特點,叫做家财萬貫,帶毛的不算,一場瘟疫下來,舉族都是要餓死的。他們的英雄是要帶領他們的族群活下去,而不是災難到來時說,這是上天的懲罰,就讓我們一起死吧。
是以,他們說,這是天神告訴我們,你們要去懲罰那些不服從天神的人,懲罰他們,你們就得到我賜予的食物、房子、金錢和女人。
于是他們就開始搶劫邊上的農民,說,你不敬天神,我得弄死你。至于搶你的糧食和金銀珠寶,反正你要死了,也用不上。我幫你。
你家鄰居如果是這樣的人,你肯定搬得遠遠的。
農耕文明的英雄,你看看就知道了。衛青霍去病,都是驅除鞑虜,嶽飛也差不多。他們的特點是,抵禦遊牧民族的入侵,保家衛國。在中國曆史上,幾乎想不出哪個英雄是因為開疆拓土流傳千古的。偶像是孔子孟子這些維持秩序的人。不需要什麼開拓進取啊,有幾畝地就餓不死自己。
海洋民族的英雄,比如麥哲倫哥倫布,半職業的海盜,半職業的商人。其實你都不用想太多,隻需要假設一下,你在茫茫的大海上,淡水沒了,食物沒了。結果迎面迎來一艘貨船,他們拒絕交易,因為他們也不多。你一看,诶?我 能打得過。
你想想看,你會讓自己渴死餓死嗎?
沒啥好想的是吧?
這就是《加勒比海盜》《維京海盜》等在我們看來野蠻的電影,為啥能火遍全球的原因。這些海洋文明裡,海盜基因從未消失過。
(二)對秩序的認同不同
在農耕文明眼裡,秩序是首要的,其他都是次要的。在中國的古代,農耕民族即便是打仗的時候,如果碰到農忙,大家商量一下,放個假,回家收完莊稼回來繼續打。此前農村的國小都有個叫做農忙假的東西,城市裡打工的人,到了農忙,往往也不顧請假的損失可能更大,也要回去收糧食。
農時就是秩序。失去了秩序,所有的一切都沒了。對大多數農民來說,誰當皇帝關我屁事,不影響我種地就行。
遊牧民族卻沒有這種想法,他們比較自由,因為他們随時随地都要趕着牛羊,到有草的地方去。逐草而居。這時候,太複雜的秩序就沒啥用。你從來沒聽過有内蒙族的小夥兒,上着班說要請假回家放羊。而自由卻是最重要的,如果不 能在大地上自由遷徙,羊就沒法活了。
是以,往往他們趁着農忙,就跑到中原大地上撒野。在這點上,海洋文明和遊牧民族其實差不多。自由很重要,沒有自由,他們活不下去。
(三)對開拓者的定義不同
農耕文明是最缺乏開拓精神的。土地的數量是有限的,開荒這個事兒幾千年來早就被開拓光了。農耕文明向來不怎麼開拓。農耕文明的變遷也都比較簡單,我的地沒了,我活不下去了,大家都起個義,打個架,重新配置設定下土地,咱們又都能活下去了。
遊牧民族也向來不開拓。這世界都是他們的。你不讓我放羊,我就打你。你讓我放羊,要是我的羊死了,我 還打你。打不過,我換個地方放羊。這在古代都是超級厲害的壞蛋,今天就過得比較凄慘。比如我們熟悉的外蒙古,阿富汗,土耳其等等,以前都是超級厲害的遊牧民族,現在就發展得比較普通。
海洋文明則是開拓的文明。他們向往一切的未知。因為未知才有機會,未知中有太多太多的資源。是以才有了大航海和 宇宙星空。可以說,現代科技的發展,基本上是海洋文明創造的。比如,唐宋時期,波斯的商人拿玻璃球換我們的绫羅綢緞。
就像前段時間的我們就曾經看到中國和西方的文明沖突。馬斯克說,他要去火星,說人類要成為星際文明。馬雲說,地球上還有好多地呢,有這這錢,沙漠種種樹不香嗎?去火星幹啥?即便是中國航天的首席科學家也說,如果我們要開發火星,還不如開發戈壁灘。戈壁灘的條件比火星好多了。
沒所謂對錯,不同文明形态與意識之間的競争。
(四)現代文明
現代文明是三種文明的融合,隻是基因有所不同而已。德國農民和山東農民關注的事情差不多,德國勞工和中國勞工的想法也沒大差別。中國的商人也開始走向全世界,全世界的商人也都差不多。
或許,這才是文明的終極形态,包容與融合。任何把文明割裂的行為,都是對文明的破壞。這種破壞帶來的後果,其實我們都看到過:幾千年無休止的戰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