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盘点一下历史上的外族之祸

你知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吗?这句话出自《左传·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这段话后来还有个衍生的版本“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最开始的意思是指不是跟自己一条心的人的异姓氏族,发展到后来代指不是跟本族一条心的异民族。不是我们同民族的人,其心志必定与我们不同。戎和狄这样的异族的各种心志和观念,与我们华夏民族肯定不同。

那么今儿我们就聊聊其心必异的匈奴人。

东汉光武皇帝时期,生活在北方的匈奴被分裂成了南北两族,南匈奴南下进入中原,依附于汉朝,跟随大汉军队一起讨伐依然驻留在北方的匈奴。刚开始的这些南匈奴人还是很老实的,大概可能是东汉国力强盛,又因为有着相同的利益,他们和汉军一起,将北匈奴逐出草原,一路西迁,一直往欧洲扩张,不敢再回来。

但是解决了北匈奴之后,南匈奴并没有返回草原,而是在中原扎下了根。时间久了汉朝的统治者几乎遗忘了有这么一股势力驻留中原。

时间推移到了东汉末年的时候,终于是露出了狼子野心南匈奴诸部就因黄巾之乱内迁河内郡,曹操分匈奴为五部时,各部人亦都聚居在并州一带,到了晋朝匈奴族人刘渊在八王之乱中与成都王联结,并借此联结匈奴诸部,壮大实力。成都王被王浚等击败后,刘渊就乘时而起,建立汉国,更是日后灭亡西晋的力量。魏晋年间,除匈奴外其他外族亦有内迁,而八王之乱期间及后续亦屡见外族参与中原战事,如并州刺史刘琨曾多次与代王拓跋猗卢联结对抗汉国的进攻;王浚与司马腾亦曾与乌桓人及段部鲜卑联手对抗成都王。这些促成五胡乱华及十六国时代。

这对于汉族来说是个及其黑暗的时代,是汉民族空前的灾难,而最终结果就是中原汉人差点被灭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