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活動·預告

作者:上觀新聞

“我所處理的題材,曆史範圍跨度很大,從公元前300 年的趙武靈王直至十七世紀尾聲的康熙皇帝,每一個具體的話題都牽涉到繁巨的曆史容量。為此,我盡自己可能把‘二十四史’中與本書論題和人物故事相關的材料又摸了一遍,還包括各種斷代史、專業史、曆史理論及古人的筆記。我希望通過這次寫作打開一種被遮蔽的曆史面相,進而在不同民族互相學習互相塑造的大背景下,呈現出自己的曆史觀。我還希望通過這種寫作,在曆史學領域為文學赢取她應有的光榮與尊重。”

———著名學者、批評家 陳福民

好書·推薦

活動·預告

《北緯四十度》

陳福民 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

《北緯四十度》是一部圍繞北緯四十度進行探究的文化大散文。作者以漫長的華夏曆史為經,以北緯四十度地理帶為緯,繪制了一幅别樣的千古江山圖。圍繞北緯四十度,那些不同的族群互相打量着對方,想象着對方。長河流淌,鳴镝尖嘯,傷感吟成詩句,痛苦化為塵土,帶走過生命也帶來過生機。在長城内外他們隔牆相望,側耳遠聽,深情凝視了幾千年,最終完成了不同文明類型的融合。

原文選摘

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觞一詠,亦足以暢叙幽情…… ……

這就是名垂千古的《蘭亭序》,這就是被古今騷人無數次仰慕、讴歌與意淫的“永和九年的那場醉”。顯然,此時的他們不會再相對哭泣,而是更加飄逸清靜不知所雲了。從新亭到蘭亭的短短幾十年,當年王導的勉勵與豪邁已經煙消雲散,滾滾長江東逝水不舍晝夜風急天高,卻也都并入“引以為流觞曲水”的恬淡命運,如今隻剩下幾縷若有若無的“幽情”。畢竟生活還得繼續。而王羲之真正的了不起之處,除了“天下行書第一”之外,還在于他僅僅用了三百餘字,就刻畫出了南渡文人墨客那浸入脊髓的寂寞與無聊。通篇《蘭亭序》,“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好像真切地說了一些什麼,卻又什麼都沒說,遊走在捉摸不定的玄虛傷感氣息裡,升天入地,雅緻清揚而不及物。

但我以為,這可能是一個假象吧?他小心翼翼地隐藏在虛無感背後的那些往事,經過時間的淘洗與磨損已然面目全非,是需要翻開“情随事遷”“已成陳迹”的諸多不堪回首,去用心體貼和辨認的。我隐約感到,這一番看似不留痕迹的輕描淡寫,多多少少,都要承載着一些“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的黍離之悲。那無以名狀的感受正如縷縷遊絲,從蘭亭飄向中原,飄向幽州以及北緯40度,連接配接起一片不可斷絕的歲月山河。

活動·預告

【活動主題】

曆史書寫中的文學心思

【活動時間】

10月30日14:00

【活動嘉賓】

陳福民、程永新、金理

【活動地點】

複興中路505号

思南文學之家

【嘉賓簡介】

活動·預告

學者、批評家。先後就讀于河北師範學院中文系與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文學博士學位。1996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當代文學研究室工作。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小說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協理事,北京文藝評論家協會文學委員會副秘書長;多屆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評委;著有文學評論集《閱讀與批評的力量》、曆史文化随筆集《北緯四十度》等。目前緻力于邊疆史地研讀與寫作。

活動·預告

《收獲》雜志主編,中國著名編輯家和作家,著有長篇小說《穿旗袍的姨媽》,中短篇小說集《到處都在下雪》,散文集《八三年出發》《一個人的文學史(上下)》。

活動·預告

複旦大學中文系教授,著有《文學史視野中的現代“名教”批判》《從蘭社到<現代>》《青春夢與文學記憶》等,編有《微光-青年批評家集叢》《中國當代文學60年》、the book of shang hai等。

end

資料:上海文藝出版社

編輯:段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