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活動·預告

作者:上觀新聞
活動·預告

《探赜索隐:博物學史》自今年6月上市以來,深受媒體和讀者好評,已入選第二屆“坪山自然博物圖書獎”30本好書。

由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博物學文化專業委員會主辦的“博物·生态講書會系列講座第12期”将于2021年12月11日(本周六)19:30—21:00舉行,這一期主講的圖書就是“博物學文化叢書”之《探赜索隐:博物學史》,屆時譯者馮倩麗将給大家分享這部由“人的故事”構成的博物學史,圖書很精彩,分享更生動,邀你共享!

相關圖書

活動·預告

《探赜索隐:博物學史》

[美]約翰·G.T.安德森 著 馮倩麗 譯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博物學源于人對周圍事物的觀察、認知和利用,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學科。早先它隻服務于人類果腹蔽體的實際需求,演進至今,成為對植物、動物、礦物及周遭環境的系統性認知。

本書作者約翰·G.T.安德森是博物學家和生态學家。他通過講述一群了不起的博物學家的經曆和貢獻,勾勒出博物學興起、繁榮、衰落和複興的曆史。從約翰·雷、缪爾、達爾文到卡森,一代代博物學家突破艱難困頓,隻為增進人對世界的了解。安德森彙集大量罕為人知的史料,用引人入勝的叙事風格書寫從史前到當代的博物學曆程。在生态環境急劇變化的當今世界,本書旨在喚醒人們心中的博物精神,重建人和大自然的緊密聯結。

精彩書摘

雷、林奈和世界的秩序

對于科學,特别是博物學來說,17世紀和18世紀早期是段非同尋常的歲月。在新世紀的頭十年裡,中世紀科學家的角色仍如莎士比亞戲劇名作《暴風雨》(The Tempest)中的巫師普羅斯佩羅(Prospero)那般。到了這個世紀的尾聲,伊薩克·牛頓(Isaac Newton)的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Principia)已問世,約翰·雷(John Ray)和他的同行已将植物學從草藥學的領域裡劃分出來,威廉·哈維(William Harvey)則闡明了脊椎動物的血液循環原理,科學和巫術從此永遠分道揚镳。現代科學誕生的一大重要條件,便是旅行和通信的日益便捷和普及。由此,即使是在戰火、革命和暴亂中,博物學家們仍可以四處遊曆,見識迥異的風土和生靈,在不斷壯大的學術圈中結交同好,寫信分享見聞和想法。

1660年成立的倫敦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開始大力支援各科學分支學科的研究,發表了大量研究成果,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将科學推入公衆的視野。皇家學會以“Nullius in verba”為宗旨,意即“不随他人之言”,他們宣布告别故紙堆,以直接的實驗來檢驗一切假設,不再迷信權威。科學從此走出與世隔絕的象牙塔和修道院,張開雙臂廣納飽學之士,擁有一技之長的“民間高手”紛紛加入這個不斷壯大的圈子,在暢談和激辯中碰撞出靈感的火花。

陳舊的藩籬開始四處土崩瓦解。越來越精密的光學儀器,讓科學家同時在對至大的宏觀宇宙和至小的微觀世界的研究中取得累累碩果。

伽利略的望遠鏡無疑是16世紀最著名的成就之一,相比之下,顯微鏡的發明也毫不遜色,對于博物學的影響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關于微觀世界的第一部廣為流傳的著作在1665年誕生,它是羅伯特·胡克(Robert Hooke, 1635—1703)的《顯微術》(Micrographia)。這部多次修訂再版的著作之是以成功,很大一部分要歸功于書中收錄的大幅銅版畫。同樣精美的還有尼赫邁亞·格魯(Nehemiah Grew)在1682年出版的一系列對植物生理結構的研究成果,譬如《植物解剖學》(Anatomy of Plants)。

像胡克一樣,格魯的著作配有大量精雕細刻的銅版畫,将空前精緻的細節呈現在讀者面前(見圖2、圖3)。

活動·預告

圖2 一顆醋栗的橫截面,摘自格魯的《植物解剖學》,1682。圖檔放大後仍可見精美的細節。(作者藏品)

活動·預告

圖3 葉片解剖,摘自格魯的《植物解剖學》。(作者藏品)

新發現的物種種類繁多,科學界急需一個普适的系統,對如此豐富的研究素材進行命名群組織,分類學應運而生。傳統視角下,我們認為是林奈提出了分類學,或者也叫系統分類法,但是這一切并非由他一手締造,有許多人對此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中就有安靜的神學家、博物學家約翰·雷。

雷的一生曆經了英國曆史上最艱難困苦的一個時期。當雷于1649年獲得劍橋大學的文學碩士學位時,英國内戰才剛剛結束,查理一世(CharlesⅠ)人頭落地,而野心勃勃的奧利弗·克倫威爾(Olive Cromwell)已經做好了入侵愛爾蘭的準備。英聯邦時期和護國公時期,雷一直在劍橋大學三一學院裡教授拉丁語和希臘語,聲望日隆。

雷的第一部生物類著作是一本按照字母排序的劍橋郡植物名錄,雖然這本書到1660年才出版,但他似乎在早年就對博物學萌生了濃厚的興趣。撰書之前,雷為研究植物及其他生物的标本,在英格蘭境内不辭辛勞地跋山涉水。作為老師,雷無疑是幸運的,他的學生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弗朗西斯·威路比(Francis Willughby,1635—1672)作為學生也同樣幸運,受到亦師亦友的雷的教導,他也開始喜愛博物學,對鳥類學尤其癡迷。師徒二人立志周遊不列颠群島,雷采集植物,威路比觀察鳥類,在各自的領域中盡情探索。

END

書香上海 |書香常伴

資料: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編輯:段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