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國功臣和他們的家人(94)

開國功臣和他們的家人(94)

王振乾

開國功臣和他們的家人(94)

王振乾、王政夫婦

王振乾(1914—2005),遼甯省沈陽市人,開國少将。

1929年考入北平文彙中學高中班,1932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36年轉為中國共産黨黨員。先後任東北軍第57軍中共工作委員會負責人,八路軍山東縱隊政治部聯絡科科長,八路軍山東軍區東北軍新編第111師政治部主任(師長萬毅),山東軍區濱海支隊政治部主任(支隊長萬毅,政委覃士冕)、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軍調部吉林第33小組中共首席代表,東北民主聯軍第7縱隊政治部主任(司令員萬毅,政委周赤萍)、第1縱隊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周赤萍),遼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彭嘉慶),解放軍第50軍政治部主任(軍長曾澤生,政委徐文烈)。

1949年11月起,曆任解放軍新組建的第53軍首任政委(軍長彭傑如),中南軍區公安部隊政治部主任,解放軍第44軍副政委,解放軍新組建的第55軍首任政委(1952年10月組建,軍長陳明仁),國防部第6研究院政委(1961),國務院第三機械工業部副部長(1965—1966,1976—1981),北京航空學院黨委書記。

開國功臣和他們的家人(94)

王宗槐中将與夫人範景明中校

開國功臣和他們的家人(94)

王宗槐夫婦和子女

王宗槐(1915—1998),江西省萬載縣人,開國中将。

1930年參加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先後任紅1軍團第2師政治部青年科科長、軍團教導營政委、軍團政治部組織部組織科科長(部長李子芳)、軍團随營學校政委,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員,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青年科科長,晉察冀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主任舒同)、第3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司令員黃永勝,政委王平)、第4軍分區副政委(司令員鄧華,政委劉道生),延安中央黨校學員(1943),中共七大會議代表,晉察冀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主任羅瑞卿),晉察冀野戰軍第4縱隊副政委(司令員曾思玉,政委王昭),華北軍區第3縱隊副政委(司令員鄭維山)、政委,解放軍第63軍首任政委(軍長鄭維山)。

新中國成立後,曆任總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政治部青年部部長、幹部部第一副部長(1952)兼總政治部秘書長(1953),北京高等軍事學院政治部主任(1958)、學院監察委員會書記、學院副政委(1962—1969),昆明軍區副政委(1973—1975),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副政委(1979—1982),中共第十二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開國功臣和他們的家人(94)

伍瑞卿

開國功臣和他們的家人(94)

伍瑞卿、孫克夫婦

伍瑞卿(1911—2004),湖北省大悟縣人,開國少将。

1927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31年被編入紅軍。先後任黃安縣鄉蘇維埃委員、縣蘇維埃委員,紅軍黃安縣獨立團第1營第3連司務長,紅25軍第75師224團軍需科科長、師供給部軍需科科長,八路軍115師344旅第687團供給處處長、旅供給處處長,新四軍第3師第8旅供給部部長(旅長田守堯,政委吳信泉),延安中央黨校學員(1943),中共七大會議候補代表,東北人民自治軍第3師第8旅供給部部長(旅長張天雲,政委李雪三),東北民主聯軍第2縱隊第4師供給部部長(師長陳金玉,政委李雪三),解放軍第39軍後勤部部長(後勤部政委王恒)。

新中國成立後,曆任志願軍第39軍後勤部部長(1950),東北軍區後勤部營房部部長、後勤部副部長(1952),解放軍政治學院物資保障部部長(1955)、院務部部長(1958)。

開國功臣和他們的家人(94)

孔從洲

開國功臣和他們的家人(94)

孔從洲、錢儉夫婦

開國功臣和他們的家人(94)

孔從洲與長子孔令中、次子孔令華(左)合影

孔從洲(1906—1991),陝西省西安市人,開國中将。

1924年考入陝西靖國軍楊虎城部教導隊,後任炮兵團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國民革命軍第17路軍警備第2旅旅長兼西安城防司令;參加了“北伐”和“西安事變”。

全國抗戰時期,先後任“國軍”第4集團軍第38軍獨立第46旅旅長、新編第35師師長、第38軍副軍長(軍長張耀明)兼第55師少将師長(1945)。

1946年5月率部于河南鞏縣起義,同年加入中國共産黨。相繼任晉冀魯豫軍區西北民主聯軍第38軍軍長(政委汪鋒),豫西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曾希聖,政委張玺),第二野戰軍特種兵縱隊副司令員(司令員兼政委李達)。

新中國成立後,曆任西南軍區炮兵司令員兼炮兵學校校長,西南軍區軍械部部長,解放軍沈陽進階炮兵學校校長、南京炮兵工程學院院長,解放軍炮兵部隊副司令員(1964—1982),第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