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全國現代漁業種業示範場的青島瑞滋集團有限公司,1400kg“參優1号”刺參新品種苗種出池打包運往西海岸新區、即墨區的三家海參工廠化苗種生産基地,并在那裡進行為期4個多月的大規格苗種擴繁。

海參作為我國海水第五次海水養殖浪潮的代表性物種,已形成了一個以山東、遼甯、河北沿海為主産區、并以南北接力形式延伸到閩浙沿海的增養殖産業群。種業作為海參産業良性發展的基石,自上世紀80年代突破以來,形成了以工廠化育苗為主、池塘生态保苗和淺海網箱保苗新興模式為輔的苗種生産格局,目前海參苗種每年的生産量達到650億頭,其中山東省是全國苗種供應的核心區域。然而,與刺參苗種培育的規模相比,良種苗種的占比卻不足20%。究其原因,跟育繁推技術體系的不完善息息相關。産業面臨種質退化引發的養殖單産下降、養殖病害增加等諸多問題,而“參優1号”的出現扭轉了這一頹勢。
良種選育平台
“參優1号”是青島瑞滋集團有限公司與黃海水産研究所合作,培育出的抗病力強、生長速度快、耐高溫的海參優良品種,是我國首個具有抗逆性狀的刺參新品種。青島瑞滋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範瑞介紹,國内對“參優1号”苗種的需求旺盛,僅大連每年的需求量就達2000萬斤,而青島年生産能力才60至80萬斤,遠遠達不到市場需求。
苗種培育工廠中的房間内景
針對這一現象,青島西海岸新區充分發揮水産種業的科技優勢,探索生态健康養殖育種模式,積極争取市區兩級财政資金,在新區2018年自主創新重大專項中組織支援了“刺參‘參優1号’高效制種與産業化推廣項目”。本項目針對刺參良種的規模化制種能力不足的問題,以項目組培育出的抗逆性狀的國審水産新品種刺參“參優1号”為種質基礎,開展良種高效制種和苗種規模化擴繁關鍵技術和模式研究,解析刺參新品種優良性狀的衰退風險,研發海參優良品種親本促熟、高效制種和苗種中間培育技術,建立刺參的良種親本繁殖精準調控和高效擴繁技術,通過加強示範推廣與技術人才培養,實作該成果在西海岸新區的轉化應用,有力提升新區海參良種生産能力與覆寫率,推動海參産業健康發展。
化驗室
青島瑞滋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海參良種培育、育苗、研發、養殖、加工、銷售為一體的海洋高科技企業,是我國北方地區規模最大的海參标準化生産示範基地之一。公司總占地面積2480畝,海參育苗面積7.4萬m2,池塘養殖面積1400畝,公司采用“企業主導+科研團隊”的運作模式,以海洋科技創新為切入點,進行漁業新品種選育和産業化開發。
西海岸新區将繼續發揮科研力量、科學技術推廣體系等優勢,與瑞滋集團一同聯合有關高校科研院所,在海洋漁業領域發展的熱點問題和關鍵技術上開展研究,實作“産學研”深度融合,将研發、中試、示範應用與成果轉化無縫銜接,把産業精細化,把成果産業化,讓海洋科研成果在青島開花結果,助力青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
供稿科室:科技項目科
更多精彩,請關注都市新聞網、西海岸、鳥瞰西海岸、格調尚群、福滿堂等城市畫報、融媒體與社團社群。《都市天地》與您一起品·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