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索尼的新棄子:扶不起的“锂電池業務”

新能源汽車正在席卷全球的汽車市場,特别是近兩年在特斯拉成功之後,無數的廠商都開始嘗試涉足新能源汽車領域,随着市場的迅猛發展,作為目前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動力源,锂電池的需求量也在快速增長,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增長量将會十分可觀。按理說,這是一個風口,可就在這麼一個被看好的當口上,索尼卻匆忙的賣掉了自己的電池業務,其電池業務成為了繼 2014 年 2 月被出售的 pc 業務 vaio之後的又一棄子。

索尼的新棄子:扶不起的“锂電池業務”

背景

日本電子元器件公司村田制作所和索尼公司在近日宣布:

雙方已經達成一份不具有限制力的諒解備忘錄,确認雙方将就關于索尼集團電池業務轉讓給村田集團事宜進行談判的意向。經過盡職調查和詳細的轉讓條款及條件的談判後,村田制作所和索尼公司預計将于2016年10月中旬簽署具有限制力的最終協定,并在取得所需的監管審批的前提下,雙方将于2017年3月底完成轉讓。


索尼電池面臨的技術瓶頸和競争

說起锂電池商用,索尼絕對是鼻祖。根據公開資料顯示,1975年開始,索尼的圈子子公司sony energy devices就開始經營電池業務,經過十幾年的營運和研發,1991年,索尼成功生産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可重複充電、可商用的锂電池,這才讓後來普及的移動電子裝置的誕生成為了可能。

在锂電池行業有了突破性的領先地位,也讓索尼開始重視電池業務,并在接下來的十幾年中,公司對電池業務的重心從戰略上轉移到了锂聚合物電池上,在這些年中,索尼一直試圖對電池技術進行研發和更新,以增加電池的能量密度,但是跟摩爾定律不同的是,锂電池的能量密度并不能像晶片一樣18個月就提高一倍,而是需要每四年才能翻一倍,是以索尼在電池行業的增長速度緩慢,并且在近些年,锂電池的能量密度已經接近極限,成為了目前世界上科技行業的一大瓶頸,業界猜想,這也是索尼在電池業務上發展不順利并将其出售的誘因之一。

索尼的新棄子:扶不起的“锂電池業務”

索尼早期電子産品

除了電池技術本身帶來的桎梏,索尼在锂電池行業一直面臨着激烈的競争,而在競争中,索尼本身也并沒有占據優勢,其生産出來的電池也不是市面上能量密度最高的。在早前,在锂電池方面,日本的三洋電子一直雄踞鳌頭,索尼和松下旗鼓相當,在争第二的位置。結果就在競争最激烈的時候,松下來了個變招,直接并購了三洋電子,至此索尼的電池業務就開始一蹶不振。

除了本國的競争,南韓lg等公司以及中國公司的崛起,讓索尼的電池業務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從2011年左右,索尼就開始計劃出售锂電池業務。直到2013年年初,日本政府基金曾試圖推動索尼将锂電池業務出售給日産和nec的一家合資公司。不過這一談判随後陷入僵局,直至年底,《日本經濟新聞》周日報道稱,索尼已決定不出售锂電池部門。

當時索尼認為,日元匯率的走弱以及市場對智能手機電池需求的增長将有助于該業務的複蘇。索尼表示,日元匯率的疲軟有利于索尼提升海外業務利潤。另一方面,部分新産品的需求也出現增長,是以索尼将保留锂電池業務,并将其作為核心業務來發展。

現在回頭看,索尼這次掙紮也并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增長。

車用锂電池市場的嘗試

除了消費級電子産品锂電池之外,索尼在2011年和2014年前後兩次對車用锂離子電池市場進行了評估。

2011年索尼稱将于2015年前後參與車用锂離子電池業務,當時索尼方面表示,經過市場評估,預計锂離子電池的需求将大幅增長,是以公司正與國内外多家汽車廠商進行交涉。在福島縣本宮市的索尼工廠内,用于锂離子電池電極的新廠房已建成,如需求擴大,還将考慮在海外建廠。不過這一計劃在2012年度被中斷,原因不得而知。

2014年,索尼再次對汽車電池市場進行評估,不過這一次針對的目标是軍用锂離子車輛電池,當時索尼在智能手機、平闆等電池領域的增長已經感到了異常乏力,是以選擇了劍走偏鋒,據當時宣稱,該軍用汽車電池已經開始着手研發,預計最快要等到2018年才能完成并投入使用。

電池業務的虧損和出售

軍車電池的研發計劃後續如何索尼方面還沒有實質性的表現,但它的電池業務總體來說一直在不停的虧損。今年4月份,索尼釋出的2015财年業績(2015.4.1-2016.3.31)中,電池業務所屬的部件業務虧損高達2.53億美元。而剛剛釋出不久的新的财年業績(2016年4.1-2016.6.30)表中,虧損進一步擴大至4.69億美元。

索尼的新棄子:扶不起的“锂電池業務”

索尼财年業績(2016年4.1-2016.6.30),資料來源:索尼中國微網誌

也許是電池業務真的是“扶不起的阿鬥”,是以索尼打算徹底放棄。早在今年4、5月份,就有消息傳言稱:索尼或繼續剝離非核心資産,以重振消費類電子産品,并表示,已有三家投資銀行接觸索尼,以協助其出售電池業務,潛在買家可能包括鴻海和比亞迪。

面對這一消息,索尼并沒有正面回應,而業内傳播的風生水起,也似乎印證了,索尼對這一消息的預設,消息風傳兩三個月後,事件終于塵埃落定,索尼将其電池業務轉讓給了村田制作所。

出售電池業務前途未蔔

村田制作所是日本著名的電子元器件制造商,從規模來講,村田的遠不及索尼,之是以能夠購買索尼的電池業務,是因為村田确實有足夠的錢,其利潤比索尼高不少。

從下圖來看:電氣業界上市企業銷售額排名,索尼排名第2,村田第12,索尼的銷售額是村田的7倍之多。但是在利潤排名上,村田卻高于索尼,村田第3,索尼第7,村田是索尼的1.4倍。

索尼的新棄子:扶不起的“锂電池業務”

銷售額排名

索尼的新棄子:扶不起的“锂電池業務”

利潤排名(資料來源)

另外,村田發展戰略方向中的業務就包括汽車、新能源領域,是以村田一直都很看重索尼的全球電池業務的技術實力,以及索尼在國際市場上的經驗。據悉,此次轉讓過後,村田計劃将該電池業務作為其能源業務的核心進行營運,以進一步實作其業務的增長和擴張,為未來進入汽車、新能源領域的目标做足準備。

而在索尼方面,由于索尼集團目前來看現金流十分穩定,是以,出售锂電池業務也并非不得已而為之。之前說過,面對這個“扶不起的阿鬥”,放棄是出于經營風險的考量。但是,作為消費電子業務占主要營收的索尼集團來說,失去一塊自由産業鍊的優勢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在未來,面對垂直産業鍊完備的韓企中企的競争會更加困難。

從索尼第一次推出商用锂電池到今天出售锂電池業務,一晃二十幾年,昔日的行業開創者已經落後于後起之秀,也不得不讓人感慨科技行業世事變遷。抛棄锂電池業務對索尼的影響,暫時還不好妄下定論,是好是壞還得時間來檢驗。

====================================分割線================================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