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曆代開國君主中,朱元璋算是隻可與手下哥們同患難,不可共富貴最為典型的帝王了。其登基後殺戮功臣元宿之巨之廣稱得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雖說其中被殺者不乏A錢受賄飛揚跋扈居功自傲者,但總的來說都是充當了專制權力的犧牲品。朱元璋殺功臣貫徹着一個中心思想就是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隻要有功臣能威脅到朱家的政治基業,就要被扣上A錢、謀逆、裡通外國等政治罪名,被毫不留情地從肉體到精神上徹底消滅。否則老朱是吃不香睡不着的。在朱元璋的統治時代,可謂是“官不聊生”,哪個官員都不知道何時自己的腦袋就會被搬了家,從胡惟庸案李善長案再到藍玉案,每一次都有幾萬人成了刀下之鬼。
不過在老朱的刀尖上也有人僥幸躲過了血腥的殺戮,成為了少有能得到善終的人物,像朱元璋的智囊朱升便是其中一位。提起這位與洪武皇帝同姓同鄉的大謀士,最被後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向朱元璋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政治良策,正是靠着這一戰略方針,老朱是東突西殺實力不斷積蓄壯大,不僅把張士誠陳友諒等地方實力派消滅殆盡,也趕走了鞑子兵,坐上了皇帝的寶座,由一個窮和尚搖身一變成了九五之尊。
朱元璋做皇帝時,朱升已近古稀之年,或許是深知“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至理名言,看淡了功名利祿的朱升沒有被朝堂上的熙熙攘攘蒙住了雙眼,而是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急流勇退,打算遠離京城的是是非非。當其向朱元璋提出退休的請求時,朱元璋是十分驚詫,對這位居功甚偉的大功臣他是再三挽留,希望其繼續輔佐自己,并說隻要朱升不走,什麼爵位都可以封給他。可朱升是去意已決,不管老朱如何封官許願,朱升都不為所動。眼見朱升鐵了心,朱元璋也就不再勉強。就問朱升道:“愛卿有幾個兒女?”朱升說:“膝下隻有一個獨子名叫朱同,這還是我老來得子。”朱元璋說:“既然你不能為國效勞了,那就讓你兒子出來做官吧,隻要他真有本事,我就讓他做高官顯官。”
聽朱元璋這麼一說,朱升心頭一顫連連搖頭,他沒想到朱元璋會打起兒子朱同的主意。于是朱升對朱元璋說到:“陛下,朱同若是做官,雖對陛下會忠心耿耿,盡職盡責。但這個孩子天生愚鈍,不善官場交際,恐難自保,根本就不是個當官的材料,請陛下千萬不要讓他出來做官。倘使陛下非要讓他做官,哪天他出了差錯要被殺頭時,還望陛下念及老臣,能給他留個全屍。”說到此,朱升早已是泣不成聲。
眼見朱升吓成這樣,朱元璋隻得好言相勸,他對朱升說到:“愛卿不必憂慮,我與你雖說是君臣,實際就是父子,朱同就是我的好兄弟,我一定會好好照顧他的,今天我就當着你的面,賜給你家一塊免死金牌,假使有一天朱同真犯了事,我絕不追究,這下你放心了吧。”
都說君無戲言,聽完朱元璋的這番政治表态,朱升懸着的心才稍許安穩了些。不過為了防止兒子有出仕做官的想法,回到家鄉後的朱升對兒子每日都是千叮咛萬囑咐:一定要老老實實在家讀書,家裡不愁吃喝,官場這潭渾水千萬不要趟,一旦深陷将不能自拔,弄不好還會粉身碎骨。對于朱升的這番唠叨,年輕的朱同盡管口中答應着,可是心裡怎麼也想不明白阿爹為何不讓自己當官,對當官懷有如此的恐懼。他心想:哪個讀書人讀書不是為了做官呀,一朝及第光耀門楣是何等的風光。更何況,皇帝還賜給了一面免死牌,有了這道護身符,還有什麼可怕的。縱使在官場遇到地雷陣或是萬丈深淵,免死牌也能幫自己逢兇化吉。
洪武三年,也就是被賜予免死牌的第二年,朱升在家鄉去世,朱元璋聽聞十分悲痛,命人代表自己前去吊唁,并囑咐安徽地方官一定要對朱升家好生照顧,有什麼困難一定要全力解決。有了皇帝的吩咐,地方官員哪敢怠慢,朱升一家成了被供起來的活祖宗,逢年過節,地方官員還要到朱家進行拜會,問寒問暖。是以朱升雖死,朱家在安徽全省依然是顯赫的政治家族。再說朱同,一開始他還能謹遵父命,在家鄉安心讀書治學,閑暇時教教書,編一編縣志打發時日。可日子久了,這種索然無味的生活讓其非常厭煩,正所謂好男兒志在四方,窩在家鄉這個小地方實在不是朱同的生平所願。
後來耐不住政治寂寞的他最終還是選擇出來做官,此時的朱同早已把當年老爹的教誨忘了個一幹二淨。他先是在人事部做了一段時間員外郎的閑職,由于政治表現突出業務水準過硬,在洪武十八年又被朱元璋提升做了文化部的副部長。朱同暗想:照這樣的政治勢頭,隻有自己好好努力哪天興許就成了一品大員封侯拜相也說不準。越想越美的朱同有些飄飄然,然而正當其春風得意做着官場春夢時,一場政治大禍已經悄然襲來。在其擔任禮部侍郎僅僅一個月後,就因财政部副部長郭桓連同人事部建設部司法部等多位部長倒賣國庫糧食的腐敗窩案的敗露而躺着中了槍。
說實話,朱同并沒有參與郭桓等高官倒賣國庫糧食的行為屬于一個毫不知情者。可是當時已經殺紅了眼的朱元璋懷疑六部的官員個個都不幹淨,于是他把六部的部長副部長及以下的官員殺了大半,并積極鼓勵揭發檢舉這樣可戴罪立功。在這場反貪風暴中,朱元璋牢牢地堅持了“甯可錯殺一萬也不可使一人漏網”的方針。而還沒在文化部副部長位置上坐熱的朱同也成了被人檢舉的對象,莫名其妙的成了A錢分子,并且隻經過簡單的審訊就被處以了極刑。直到行刑前,朱同都認為自己不會死,因為自己既沒有做A錢之事,家裡還有免死金牌。然而這些在朱元璋的屠刀面前都顯得極為蒼白無力,他還是被硬生生地拉到了鍘刀之下。
不知朱元璋在殺朱同時,是否還記得當年對朱升的口頭承諾以及賜予朱升家的免死金牌,這位言而無信的皇帝不僅騙了朱升,更坑了朱同,早知官場這樣的兇險又沒有任何的安全保障,想必朱同打死都不會做官,玩不起更傷不起。在專制權力下,所謂的免死金牌不過是騙騙政治侏儒者的把戲,意淫一下還行但千萬不可當真。與其說免死牌是一道保命的安全符,到不如說是殺人的催命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