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先嘗甜頭後食苦果 曾經的光伏巨頭如今都身在何方?

一度跻身全球最大多晶矽片制造商序列的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賽維”或“賽維ldk”),在經曆長達11個月的破産重組之後,最終以被法院強裁通過的形式落幕。

這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企業破産重組故事:主角彭小峰本是江西井岡山旁的農村窮學生,在創辦賽維ldk後,坐上了新能源首富寶座。在遭遇市場變革和行業震蕩後,昔日的納稅大戶危機四伏,政府拉來銀行和投資人,不斷為其貸款“輸血”,最終債務纏身,被法院強裁,銀行蒙受巨額損失。

本世紀初,光伏在中國快速發展,無錫尚德施正榮、賽維ldk彭小峰、英利集團苗連生,一連串的中國光伏大佬都曾嘗到了它的甜頭,亦無奈咽下其苦果。

或許,這些光伏大佬的跌落,與他們的擴張直接相關,也與全球光伏産業供需錯配、産能過剩的産業大環境一脈相承。

記者通過還原光伏大佬的創業故事和他們跌落神壇後的人生際遇,試圖尋找中國新能源企業家在經濟浪潮下的彷徨、掙紮與抉擇。

賽維ldk:與彭小峰沒關系了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賽維的破産重組方案受到業界普遍關注,這場目前國内最大的破産重整最終被當地法院以強制裁定準許的方式畫上句号。

據重整方案,賽維集團旗下高科技、光伏矽、高科技(新餘)3家公司經管理人認定的債權分别達到210億元、150億元和35億元,其中銀行債權合計達271億元。國開行涉資73億元,建行、招行、農行、民生也都超過30億元。

據此整體測算,3家公司銀行類債權綜合平均清償率為14.75%,這意味着,債權行後續确認的損失或達230億元。法院強裁判決書的下達,意味着國開行、招行、民生等12家銀行200餘億元的高額債權資金僅能收回零頭,巨額資金打水漂,已無扭轉之術。

曾經一度跻身全球最大多晶矽片制造商的賽維ldk,如今卻淪為國内最大的企業破産重整案,令人唏噓。新餘市當地政府最終未能挽救這家當地最大的光伏企業。

早在2012年,時代周報記者曾來到新餘市,與該市政府上司接觸時,即了解到當地正在想辦法挽救這家陷入危局的企業。

現已處于“山河破碎”地步的賽維公司,亦并不願就自身的重組事宜對外界作過多的贅述。賽維ldk公司董事長劉志斌在微信上婉拒了時代周報記者的采訪請求。

“這一年多(來),對賽維破産重組方面的事情,我們都是按照管理人的要求,主要由破産重組管理人負責。”賽維ldk新聞發言人彭少敏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賽維公司在這一年多時間(來),都主要是注重于自身的生産和經營。”彭少敏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在債務危機下,賽維的生産經營正在逐漸恢複。資料顯示,2016年1-6月,賽維ldk破産重整公司實作營業收入30.59億元,同比增長115%,實作現金毛利6.2億元。

如今,這場國内最大企業破産重整案,有太多教訓值得反思。賽維創始人彭小峰無疑要負起首要責任。這位外形敦厚、年富力強的企業家,給外界留下諸多争議。

2005年7月,年僅28歲的彭小峰創立賽維ldk。乘着光伏行業的東風,賽維ldk成為亞洲最大的多晶矽片生廠商。2007年,賽維ldk登陸紐交所,成為當時中國企業在美國單一發行最大的一次ipo。彼時的彭小峰,一度憑借400億元身家成為中國新能源首富。

此一時,彼一時,這位能源大佬經曆了過山車式的人生。曾一度讓彭小峰風光無限的賽維ldk,自其去職後,這家公司現在極力撇清與他的關系。

“他(彭小峰)現在跟賽維沒關系了,沒有關系了,他不在江西新餘了。”彭少敏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反複強調彭小峰與賽維已無瓜葛。

而對于後續賽維最終的破産重組結果,彭少敏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這個等最後定下來以後還會公布,不要急,時間也不會長,到時候管理人會公布。”

彭小峰進軍能源網際網路

直到一手創立的光伏王國基業被法院強裁,彭小峰最終還是沒能回歸賽維,亦未現身輿論漩渦地江西新餘,“他(彭小峰)現在應該在加拿大,籌備光伏展。”10月21日,據一位接近彭小峰的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今年6月,曾有财經圈消息指,彭小峰旗下陽光動力能源網際網路公司(spi,spi.nasdaq)已經參與賽維ldk國内業務破産重組競标。

“雖然各方希望彭小峰重掌賽維,畢竟彭是賽維的創始人,外界認為他回賽維是衆望所歸的一件事,就像‘回家’一樣。”spi公司向時代周報記者予以确認,這次賽維破産重組,spi并未參與。

現在,彭小峰的公開身份是spi公司董事長。在淡出賽維ldk兩年後,2014年彭小峰宣布入主spi,并推出号稱“斥資5億美元”打造的理财平台“綠能寶”。彼時,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的彭小峰,還邀請了不少商界大佬為綠能寶背書。

此後,依托綠能寶,spi一路高歌猛進。今年1月,spi成功轉闆納斯達克。這距離上一次彭小峰率領賽維ldk赴美上市已經9年之久。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1月20日,綠能寶正式上線,并将自己的模式定義為“實物融資租賃”,即投資者把在綠能寶上購買的太陽能電池闆等産品委托給綠能寶,綠能寶将其租賃給在建或代建的光伏電站,光伏電站發電獲得包括售電收入、補貼等收益,以租金形式按月返還給投資者。在理想情況下,這可以解決光伏電站融資難的問題。

事實上,綠能寶從上線伊始,就受到各方質疑,外界認為其所謂的“實物融資租賃”模式有變相衆籌集資和自融自保嫌疑。

在業内人士看來,綠能寶的“網際網路+光伏産業+融資租賃”模式,多種問題不容忽視,其中包括自融問題難撇清、獨立平台難推行,以及資金錯配難解決等。

對此,spi公司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網際網路金融最關心的是資金流向:“綠能寶的模式叫網上委托融資租賃,每個産品都有對應的非常明确的物權,這是一種更加安全的物權融資。”

據spi公司介紹,除了太陽能發電裝置,其還涉足電動車、充電樁等領域,“通過一年多的營運,希望我們能擴充更多的網際網路金融業務,從分布式到其他電站,還包括供應鍊融資等,今後希望能夠為這個行業的金融需求提供更多的服務”。

spi方面表示,彭小峰接手spi不到兩年,已募資8次,共募集到4.5億美元,“一年多來,公司四塊業務發展得非常好,并成功地把spi從otc轉到納斯達克,相當于從中國的新三闆轉到主機闆”。

不過,雖然成功轉闆納斯達克,但spi并不像看上去那麼美。公開資料顯示,spi從2013年就開始連年虧損,2013-2015年spi年度淨虧損分别為3220萬美元、520萬美元和1.851億美元。3年累計虧損為2.461億美元(約合16.1億元人民币)。

另财報顯示,截至去年底,spi營運資本缺口達8000萬美元。此外,2016年spi還有大量債務到期,這都困擾着彭小峰及高層團隊。

而即将過去的2016年财年,spi是否将延續此前的虧損狀态,未來這家公司如何才能擺脫虧損的泥潭,外界仍未可知。

對于公司的持續虧損,spi方面向時代周報記者予以澄清:“spi的存在已經有10多年了,母公司的虧損與綠能寶并無關系。”

“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一次性非經營性費用支出,如上市前為了激勵員工,公司給員工發了很多期權,把未來的支出放到了現在,同時由于過去的曆史原因有些項目需要撥備。”spi方面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如今,身在國外的彭小峰或許正在着手解決spi目前面臨的棘手問題。

苗連生與英利債務重組

與彭小峰年紀輕輕就坐上了新能源首富寶座之位相比,英利集團掌舵人苗連生則是穩紮穩打,頗為謹慎,而今他的英利能源,亦身陷債務漩渦。

現年60歲的苗連生在英利光伏陷入危難之際,他選擇了退居幕後。10月16日,據接近苗連生的英利集團内部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苗總現在任英利控股總裁,集團的生産經營由英利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向東負責,“苗總主要負責戰略和企業文化”。

記者試圖采訪苗連生,然遭到英利集團婉拒,“苗總現在出來說話,時機不合适,一是身份問題,二是戰略投資者沒水落石出之前,處于靜默期,我們簽了保密協定,每個人都得負法律責任”。

縱觀苗連生的路徑,其已在光伏行業沉浮十八載,這也是中國光伏産業整體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過程,苗見證了中國光伏的脫胎換骨以及産業變革。

公開資料顯示,上世紀50年代出生的苗連生,人生經曆充滿時代烙印,從部隊轉業後,于1987年創辦了英利集團,1998年進入太陽能光伏發電行業。

經過多年運作,苗連生将英利集團打造成可與賽維ldk、尚德電力等相比的光伏巨頭。與彭小峰幾乎是同一時間,2007年6月,苗連生站在了美國紐交所上市敲鐘現場。

2010年和2014年,南非和巴西世界杯賽場上均出現的“中國英利”廣告,是英利集團最成功的營銷,苗連生和英利集團的知名度不再局限于河北保定,而是一路跨向全球。

在歐美“雙反”後,英利從2011年三季度以來長期陷入虧損泥淖,2015年虧損達8.646億美元。由于英利的不斷擴張,業績下滑,英利的債務問題慢慢顯現了出來。

對于英利而言,更大的困境在于債務壓頂。财報顯示,截至今年9月,英利綠色能源子公司未償還的中期債券或票據總額達20.57億元人民币,包括2010年發行的3.57億元中期票據、2011年發行的14億元中期票據和2012年發行的3億元中期票據。

英利提出了三個備選方案:在公司或者子公司層面引進戰略投資者;引進新的債權人,為公司或子公司提供新的借款;出售土地使用權等長期資産來獲得資金。

同時,英利債務重組事宜也在向前推進。據英利内部人士透露,具體方案已基本敲定,按照計劃,國開行牽頭、中國信達資産管理公司參與,共向英利提供33億元的貸款以推動重組;具體實施可能将非光伏主業進行剝離。

據知情人士向記者獨家披露,英利重組預計在11月進入關鍵時期,最終的戰略投資人有望浮出水面。此前盛極一時的英利,如今到了債務重組的尴尬境地,着實令人唏噓。

然而,在光伏行業遭受重挫的苗連生,在其他産業卻玩轉得風生水起。目前,英利集團旗下除了光伏元件制造之外,還涉及物流、農業、光伏電站建設、融資租賃等産業領域。

據英利官網顯示,其于2015年1月28日,組建了天一順通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占地346畝,總投資2.1億元人民币,這是在英利集團的多家分子公司整合後新成立的一家集運輸、倉儲、貨代、貿易等服務綜合性企業。

而在農業領域,英利于2014年1月27日,成立了河北秋收農業集團,現有資産總值4億元。下轄包括河北秋收農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保定麥可食用菌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定州國香養殖有限公司、保定聖泉山生态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西藏朗瑪多康農牧産業開發有限公司,以及廣西、海南、天津等地成立省級光伏農業公司。

在金融領域,英利擁有天津鑫海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注冊資本3000萬美元,這是一家中外合資融資租賃企業。此外還擁有英利小溪租賃有限公司,兩者均注冊于天津。

此外,苗連生還涉足酒店,英利旗下的電谷國際酒店(含電谷廣場·商務會議中心)是集住宿、餐飲、商務、娛樂、國際會議交流于一體的綜合性五星級酒店,位于保定“中國電谷”的核心地帶。

事實上,這些“副業”是否能給英利的債務帶來幫助,英利集團公共關系部部長王志新拒絕回應時代周報記者,“債務重組方面的内容,我不能回答,簽署了協定”。

不過,王志新告訴記者,産業這塊,現在以市場為導向,以能否盈利為評定目标,讓市場來主導,對産業進行優化調整。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