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城講曆史
縱覽曆史,我們不難發現,每當中華大地被強敵入侵,陷入危險境地之時,我們這個民族便會湧現出無數英雄兒女。他們将生死置之度外,前赴後繼,共赴國難,隻為給國家民族求生存,在曆史長河中留下了可歌可泣、濃墨重彩的一筆。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也總會有這麼一小撮人,棄民族大義于不顧,勾結外敵,成為人民公敵,這其中也不乏一些博學多才之人。

溥儀舊照
提及鄭孝胥,估計很多人都是一頭霧水,甚至是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不過如果提起他畢生的追随之人—溥儀,想必大家就再熟悉不過了,鄭孝胥的一生都與溥儀密不可分。鄭孝胥是福建閩侯人,清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中舉,早先做過李鴻章幕僚,因其能言善辯且機謀善斷,是以深得李鴻章賞識。在李鴻章一手提拔下,鄭孝胥可謂是平步青雲,年僅31歲便出任清政府駐日書記官,次年又升任總領事。
鄭孝胥舊照
甲午戰争爆發後,鄭孝胥回國,先是轉投張之洞門下,後又曆任廣西邊防大臣,安徽按察使等職,宣統三年(1911年),一度升遷至湖南布政使的高位。可以說,此時鄭孝胥是春風得意,官運亨通,但他卻不曾料到,自己的政治命運就要戛然而止。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末代皇帝溥儀退位。清王朝滅亡後,鄭孝胥開始以遺老自居,他不僅依舊留着長辮,而且堅持使用宣統年号,拒絕承認民國紀年。
鄭孝胥題字舊照
1923年,鄭孝胥前往北京,受任内務府大臣,幫助溥儀總理皇宮内務。次年,直奉大戰爆發,馮玉祥臨陣倒戈,回師北京,廢除溥儀帝号,并将其逐出皇宮。
溥儀走投無路,便在鄭孝胥協助下,借助日本人之力潛逃至天津。鄭孝胥對清朝的愚忠可以說是根深蒂固,他一直将自己隐喻為大清朝的再造之人,滿心想着複辟,正是在他鼓動之下,溥儀才決定動身前往東北,就任傀儡皇帝。
“僞滿洲國”建立之後,鄭孝胥身價倍增,就任國務總理兼陸軍大臣,從此徹底成為人民公敵。雖然鄭孝胥的品行讓人不敢恭維,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書法卻相當出衆,還曾為不少個人與機構題過字。
交通銀行圖檔
當時的書法界流傳着“北于南鄭”的說法,“北于”是指時任國民政府進階官員于右任,而“南鄭”則恰恰正是指的鄭孝胥。如果單從書法造詣而論,鄭孝胥确實頗有成就,他所作之字字勢偏長而蒼勁有力,是近代書法家中很有個性特點的一位。鄭孝胥尤其擅長楷書,早年間研習顔真卿與蘇轼,在其中加入個人風格自成一派。鄭孝胥的字在當時很受追捧,相傳他題一字便可值大洋一千,算得上是一字千金。1908年交通銀行成立,就專門請鄭孝胥題寫了“交通銀行”四個大字,這四個大字已經被沿用百年,如今依舊随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