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訊加載中...
“雙減”政策為全國中國小生送上了一份特别的開學禮。“雙減”政策落地實施兩個月以來,帶來了不少新氣象,學生和家長欣喜之餘,也不禁提出疑問,“雙減”後的學習品質如何保證?“雙減”到底如何讓教育“返璞歸真”?
“雙減”之下的新學期,我市中國小全面實施“5+2”模式的課後服務,即每周5個工作日,每天至少開展2小時課後服務。全市各中國小利用課後服務時間,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素質拓展活動。
“雙減”之後 孩子們在幹啥?
下午四點,正在國小的課後服務時間,天津女排運動員、天津青年女排教練員王茜來到了河西區梧桐國小,帶着學校排球隊的孩子們展開了訓練。王茜說:“我喜歡孩子們的朝氣和感染力。孩子們的動作協調能力正是打基礎的時候,他們上手非常快。”
擊球、傳球、跑位,王茜帶着孩子們邊做遊戲邊訓練。像這樣的活動,從這學期“雙減”政策落地開始,在全市各中國小校紛紛展開。
梧桐國小排球課 王茜
為了全面推動“雙減”工作落實,河西區第一時間成立工作專班,研究出台多項措施,通過打造優質課後服務,引導學生回歸校園。河西區梧桐國小被列為第一批試點校,怎樣能讓政策更好地落地,這給從業27年的校長孫垣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沒有可借鑒的,當時給我們的指導意見就是一校一案,落到學校我們怎麼樣把工作做得更好,就成了最大的難題。”孫垣說。
政策頒布之後,梧桐國小第一時間召開年級組長研讨會,如何更好地落實“雙減”政策,每個年級、每個班級都要面對各自不同的情況制定方案。在研究方案的過程中,孫垣發現,每天學生的在校時間比原來平均延長至少兩個小時,為了滿足家長們的需求,學校設定了三個不同的放學時間,還發動了學校連行政幹部在内的所有老師,全員上崗參與到課後服務中來。在梧桐國小,整個教師隊伍中黨員占比30%,以黨建為引領,孫垣首先把黨員們組織起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
在老師們的努力下,這個學期,梧桐國小參加課後服務的學生超過80%。同時,梧桐國小發揮學校自身優勢,聯合各方社會力量,将素質拓展服務類别增加到二十多項,啦啦操、手風琴、非遺項目等等,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
為了給學校課後服務提供有力人才支撐,河西區還探索建立了志願服務團隊。自九月以來,天津科技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發出了進校園公益活動的倡議,在老師的指導下,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點,提出了中草藥為主題的美育課程。天津科技大學藝術設計學院老師劉琳琳說:“每周至少一次,每次差不多1.5小時,真正地落實才是我們大學育人課程的一個目标,把年輕人的熱情投入到中國小的素質教育中去。”
課怎麼上?作業怎麼留?
豐富多彩的素質拓展活動,把孩子們從沉重的課業中解放出來,全方位提升了孩子們的素質。這次的“雙減”政策還要求,要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大力提升教育教學品質,確定學生在校内學足學好。那作業該怎麼留?又該怎麼寫?作業少了,對課堂的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學品質又該如何保證?記者來到天津市第二新華中學進行了探訪。
天津市第二新華中學學生黃子純,今年升到了畢業班。而就在這學期之前,黃子純和班裡的很多同學一樣,他們的課餘時間幾乎都被各類輔導班占滿了。黃子純爸爸說:“一開始我們不太主張孩子去上輔導班,但一看其他家長談論的都是報什麼輔導班,這種情況下,我們反而有點兒困惑了。”
你一嘴,我一嘴,都是抱着所謂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态,黃子純的爸爸也跟其他家長一樣,開始四處為孩子搜尋選擇輔導班,雖然家住津南區,子純爸爸還是選擇了離家二十多公裡的和平區一家輔導班,因為家裡還有生病的老人和子純的妹妹需要照顧,那段時間,因為子純的接送問題,一家人沒少鬧沖突,再加上上輔導班的課業量翻倍,子純不但成績沒有提升,反而心裡壓力也越來越大。
9月一開學,“雙減”政策落地,每周5天、每天2小時的課後服務模式全面推開。黃子純所在的天津市第二新華中學也不例外。天津市第二新華中學九年級組長孫玥說:“我們課後服務時間安排得比較合理,包括老師的輔導答疑和素質拓展。輔導答疑不僅僅是讓孩子寫作業,老師去講題,更多的是一種小組學習,設定了限時作業,提高他們做題的效率以及落實程度,老師能及時批改,當天在作業上就能得到一個回報。”
作業總量有限,題海戰術必然不再能用,既要控制數量又要保證品質,那作業該怎麼留?楊明芳,二新華初三年級實體老師,為了能把每天20分鐘的實體作業時間用好,她下了狠功夫。楊明芳說:“咱們這個《單元作業回報表》主要就是針對學生作業所制定的一個相關計劃,教學之前我們會把這個回報表發給學生,可以先粗略看一下我們這單元的内容都有什麼,然後學生把他的意見回報上來,這樣的話我們能夠更及時地去了解目前學生的學情是怎麼樣的,那麼後續的教學可能會針對有問題的學生去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
二新華課後服務
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都不盡相同,楊明芳根據學生的回報,一生一案,在課後服務時間,針對每個孩子不同的問題,第一時間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幫助學生把在校的學習品質提升起來。在作業題目的選擇上,楊明芳和其他老師也加大了設計,在前期準備上下足了功夫。
楊明芳說:“現在學生們已經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校園裡面了,需要我們更多地是在設計上面,定期地開展備課組長會、小組會,我們會把這些問題在會上進行讨論,商量出一個更恰當的解決辦法。”
黃子純的生活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告訴記者:“我們一大部分作業都可以在學校完成,回家富餘時間就變得多了。有時候我也可以和妹妹一起玩,爸爸媽媽看着也開心,而且有老師幫我們鞏固知識,是以學習成績保持的還算穩定。”
這個學期,“雙減”政策也在鞍山道國小落了地。減量提質,實際上是對老師的教學水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減量提質的過程中,曾經的教學理念必須轉變。高源,鞍山道國小六年級英語老師,在課後輔導時間,除了為孩子們正常答疑,她還把知識點化為一個個小劇本,讓學生們分組進行英語戲劇表演。在高源看來,“英語畢竟是一門語言,必須要張嘴說。我們課後服務給大家設計了這個english drama club英語戲劇表演,把學生帶進來去創編,整體效果非常好,孩子們積極性提高了不少 。”
鞍山道國小課後服務英語戲劇表演
現在的課堂,跳脫了機械性的訓練,将課堂真正地還給學生,讓學生能夠自己去探究,自己去提問,自己去解決,真正做到自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