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乒乓記憶,一群乒乓人的奮勇拼搏,成就了鞍山乒乓之城的美譽。在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乒乓球女子團體比賽中,鞍山籍乒乓球運動員王藝迪助力遼甯隊奪得乒乓球女團冠軍,鞍山乒乓名片再次被擦亮,乒乓激情傳遍鋼城。22日,鞍山全媒記者從市體育事業發展中心獲悉,乒乓球運動給鞍山帶來了無限的光榮與夢想,最近30年間,我市向遼甯省乒乓球隊以及其他省隊輸送了百餘名優秀乒乓球運動員,他們征戰國内外賽場,為國争光為鞍添彩。這枚跳躍的乒乓小球,激發着城市的精神,也讓更多的人因乒乓愛上鞍山這座城市。

據市體育事業發展中心介紹,鞍山的乒乓球運動起步于上世紀60年代。上世紀60年代,中國乒乓球在世乒賽連創佳績,激發鋼都人開始關注乒乓、 熱愛乒乓,這是鞍山乒乓球事業的萌芽年代。1988年,鞍山被國家體委命名為第一批全國乒乓球重點城市。2005年,鞍山市再次被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為全國重點乒乓球機關。乒乓球運動在鞍山已成為群衆最喜歡、參與最廣泛的一項體育運動。從稚嫩孩童到耄耋老者,大家都手持球拍在公園、乒乓球球館打球健身。
1997年出生的王藝迪趕上了全市大力推廣乒乓球運動的好時代。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鞍山人,王藝迪在濃厚的乒乓氛圍中苦練乒乓球,跟随原鞍山市體校乒乓球總教練、乒乓球國家級教練員白曉東學習。在刻苦訓練中,王藝迪形成了強悍的打球風格,成為一名優秀的乒乓球運動員,并被輸送至遼甯省乒乓球隊。王藝迪的成材之路,是鞍山乒乓沃土結出的一顆碩果。
一代又一代高素質的乒乓球教練員隊伍,推動了鞍山乒乓球事業蓬勃發展。多年來,我市培養了大量優秀的乒乓球人才,最近30年間,鞍山已走出了十多名乒乓球國手和百餘名優秀乒乓球人才。除了奧運冠軍李曉霞、郭躍、馬龍,殘奧冠軍高延明,世界冠軍常晨晨、張超,鞍山還向國家隊先後輸送了孫遜、白石、李陟、尹航、曹麗思、崔慶磊、馮極、陳天元及現役乒乓國手範思琪、袁勵岑等優秀運動員。一些優秀的乒乓球人才不僅被外省乒乓球隊看中,她們還走出了國門,這其中包括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為新加坡隊摘取女團銀牌的鞍山人王越古、曾多次代表南韓女隊征戰世界頂級乒壇盛事的石賀淨。
競技乒乓先行一步,業餘乒乓如火如荼。經幾十年不懈努力,鞍山已經建構成多元化、立體式的少年兒童乒乓球教育訓練體系。從娃娃抓起,為選拔、培養高水準後備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鐵東區山南國小是全國乒乓球重點國小;鐵東區鋼都國小、新華街國小,鐵西區大西街國小是省體育重點國小;立山區沙河國小是鞍山市體育重點國小。新華街國小是奧運冠軍郭躍、李曉霞的母校,山南國小和鋼都國小是奧運冠軍馬龍的母校。許多學校每周都邀請專職教練指導學生們打球,這種體教結合的模式,不僅能讓體校學生接受優質教育,也能讓普通學校的學生耳濡目染地接觸乒乓運動,激發學生的興趣。教練們也可以從中選拔出乒乓苗子,一批又一批嚴格訓練過的優秀乒乓球運動員被輸送到省隊、國家隊當中,他們“征戰”國内外的賽場為國争光。
作者:吳迪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