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變形記》:人生最悲哀的就是活成卡夫卡筆下的“甲蟲”100年前,奧地利作家弗蘭茲·卡夫卡就在他的筆下,刻畫了一個荒誕卻真實到讓人絕望的故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埃利亞斯·卡内蒂說:“在《變形記》中,卡夫卡已達到大師的高度,他寫出了一部自己再也不能超越的作品,因為再也沒有任何東西能超越《變形記》這部本世紀偉大完美的著作。

活着的價值究竟是什麼?

夜深人靜,當你拖着疲憊的身體躺在沙發上,是否思考過人為什麼要活着,無休止地當個“社畜”,這樣的人生究竟有何價值?

當你感到迷茫時,不妨看一下卡夫卡的《變形記》。

《變形記》究竟偉大在哪裡?

當我們把主人公回歸為一個人時,他究竟有着何種悲慘的遭遇。

《變形記》:人生最悲哀的就是活成卡夫卡筆下的“甲蟲”100年前,奧地利作家弗蘭茲·卡夫卡就在他的筆下,刻畫了一個荒誕卻真實到讓人絕望的故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埃利亞斯·卡内蒂說:“在《變形記》中,卡夫卡已達到大師的高度,他寫出了一部自己再也不能超越的作品,因為再也沒有任何東西能超越《變形記》這部本世紀偉大完美的著作。
“一天早餐,格裡高爾·薩姆沙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躺在床上變成了一隻巨大的甲蟲。”

故事開端充滿詭異,可在主人公确認事實後,并未多慌張,而是想着再睡一會。此時格裡高爾已經病了,卻隻是想拖着,實際上是因為他有着逆來順受的性格。

不過他并不能如願,平時他習慣了側睡,而現在的身體太笨重,根本不能翻身。最終他放棄了,直接在床上思考起人生。他想:“天啊!我怎麼挑上這麼一個累人的工作,長年累月到處奔波,比坐辦公室辛苦多了。加上經常出門的煩惱,擔心各次火車的倒換……”

從主人公的抱怨中交代了故事背景,格裡高爾是個旅行推銷員,這份工作非常辛苦,但為了給破産在家的父親還債,他還得繼續忍受。也因為這長年累月的勞累,給他埋下了病根。

《變形記》:人生最悲哀的就是活成卡夫卡筆下的“甲蟲”100年前,奧地利作家弗蘭茲·卡夫卡就在他的筆下,刻畫了一個荒誕卻真實到讓人絕望的故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埃利亞斯·卡内蒂說:“在《變形記》中,卡夫卡已達到大師的高度,他寫出了一部自己再也不能超越的作品,因為再也沒有任何東西能超越《變形記》這部本世紀偉大完美的著作。
正思考着人生的格裡高爾,一看表吓了一跳,已經六點半。這時家人來敲門,首先是母親,她的聲音異常和藹,說:“已經七點差一刻了,你不是還要趕火車嗎?”格裡高爾想回答,可是他的聲音變得含糊不清。于是他父親便不耐煩地催促着,用拳頭敲門。最後是妹妹,她輕聲問:“你不舒服嗎?需要什麼東西嗎?我求你開開門。”

對于格裡高爾的異常,家裡面的其他人員表現出了不同态度。

雖然格裡高爾急切想要回應,奈何聲音含糊不清,就連身體也笨重得失去平衡。直到公司的主管找來,格裡高爾更是急得摔下床,掙紮着用自己的硬腭咬住鑰匙,用盡全力才打開門。随之而來的,主管被吓得魂不附體,母親暈倒在地,父親惡狠狠地捏緊拳頭,格裡高爾請求着主管不要開除自己。雖然他拼命解釋,可沒有人能聽懂,主管也轉身跑了。

從這段描述可以發現,格裡高爾病得挺嚴重,首先聲音受到影響,其次是身體也很難移動。其中有段比較諷刺的是,他摔倒以後,用很多條細腿同時行走,在這一天中第一次感到身體上的舒适。

讀到這一段,讓人感覺多麼絕望。一個人站着時得承擔多大痛苦,才會在倒下以後覺得舒适。真正壓垮他的不是這具身體,而是作為一個正常人所承擔的壓力。

《變形記》:人生最悲哀的就是活成卡夫卡筆下的“甲蟲”100年前,奧地利作家弗蘭茲·卡夫卡就在他的筆下,刻畫了一個荒誕卻真實到讓人絕望的故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埃利亞斯·卡内蒂說:“在《變形記》中,卡夫卡已達到大師的高度,他寫出了一部自己再也不能超越的作品,因為再也沒有任何東西能超越《變形記》這部本世紀偉大完美的著作。

第一次出門的格裡高爾丢掉了工作,被他父親拿着手杖趕回房間,他也就此被隔離了。父親滿懷羞恥和怨恨,而母親則是不看、不聽、不說,假裝這事不存在。唯一關心他的隻剩妹妹,但妹妹其實也害怕,每次送食物前都會先敲門,暗示格裡高爾躲起來;妹妹每次走後都直奔視窗,猛地打開窗子深呼吸。她的一系列舉動都在暗示,格裡高爾實際上是得了傳染病。

卡夫卡的作品總是充滿諷刺,格裡高爾變成甲蟲的第一次出門,是為了保住工作,結果反而丢了工作。變成甲蟲以後,格裡高爾還保持人的思想活着,而他的家人卻已經不把他當人看。

據格裡高爾變成甲蟲已經過去半個月,他開始适應這種生活,他喜歡在牆和天花闆爬來爬去,尤其是倒挂在天花闆。他也開始享受一隻甲蟲的樂趣。妹妹發現他的行為後,就找來媽媽一起把家具都搬走。此刻的格裡高爾覺得,沒有家具的房間就像一個洞穴。為了守住最後的人性,格裡高爾緊貼在牆上的一幅畫。
《變形記》:人生最悲哀的就是活成卡夫卡筆下的“甲蟲”100年前,奧地利作家弗蘭茲·卡夫卡就在他的筆下,刻畫了一個荒誕卻真實到讓人絕望的故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埃利亞斯·卡内蒂說:“在《變形記》中,卡夫卡已達到大師的高度,他寫出了一部自己再也不能超越的作品,因為再也沒有任何東西能超越《變形記》這部本世紀偉大完美的著作。

而這幅畫正是出自一本法國小說《穿裘皮大衣的維納斯》。

因格裡高爾這番舉動,母親被吓暈了,妹妹則像父親一樣捏着拳頭,呵斥着他。此時的格裡高爾想上前關心母親,可變形後的他隻能亂轉一通。直到父親回家,一進門就大喊了一聲,充滿着憤怒。格裡高爾發現,父親完全變了一個人,以前總是穿着睡袍,走起路來有氣無力。此刻的他穿着銀行制服,挺直腰闆,步伐矯健,充滿活力。父親拿起一盤蘋果打格裡高爾,其中一隻深深地嵌入格裡高爾的後背。直到母親醒來,抱住父親請求饒格裡高爾一命,他才停手。

《變形記》:人生最悲哀的就是活成卡夫卡筆下的“甲蟲”100年前,奧地利作家弗蘭茲·卡夫卡就在他的筆下,刻畫了一個荒誕卻真實到讓人絕望的故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埃利亞斯·卡内蒂說:“在《變形記》中,卡夫卡已達到大師的高度,他寫出了一部自己再也不能超越的作品,因為再也沒有任何東西能超越《變形記》這部本世紀偉大完美的著作。

又一個月過去,格裡高爾的日子更艱難。因為連妹妹也不再考慮他的飯食問題,隻是在上班前給他随便放點吃的,也不關心他吃不吃。事實上,格裡高爾也基本沒吃什麼東西了。再後來,家人把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租給三個房客,而格裡高爾的房間也成了雜物間。

有天晚上,妹妹拿着小提琴為房客演奏。格裡高爾很久沒見過妹妹,于是壯着膽子爬出去。這是他第三次出門,此時的他渾身沾滿灰塵、毛發以及殘羹剩飯,來到了客房門口。他想要告訴妹妹,自己一定會想辦法送她去音樂學院。可在這時,一位房客發現了格裡高爾,一切都亂套了。房客們被吓跑了,并表示一分錢也不會付。

《變形記》:人生最悲哀的就是活成卡夫卡筆下的“甲蟲”100年前,奧地利作家弗蘭茲·卡夫卡就在他的筆下,刻畫了一個荒誕卻真實到讓人絕望的故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埃利亞斯·卡内蒂說:“在《變形記》中,卡夫卡已達到大師的高度,他寫出了一部自己再也不能超越的作品,因為再也沒有任何東西能超越《變形記》這部本世紀偉大完美的著作。
這件事以後,家人們圍在一起讨論,妹妹鎮定地說:“他必須得走,我們照料它,容忍它,已經仁至義盡了,我認為誰也不會對我們有絲毫指責。他怎麼會是格裡高爾,如果是,他就該意識到,人和動物沒法一起生活,就該自願離去。我們沒有哥哥,但能繼續生活下去,緬懷他。可這隻動物卻在迫害我們,驅趕房客,顯然是想占領整棟寓所,讓我們露宿街頭。”格裡高爾聽罷,艱難地回了房間,在這個夜晚死去了。

極盡諷刺的是,這棟房子是格裡高爾拼了命換來的,隻為讓家人過好日子,如今他卻成了迫害這一家的元兇。

到這才明白,為什麼卡夫卡要把主人公變成甲蟲,至少這樣才讓人有勇氣讀下去。如果主人公隻是一隻甲蟲,那我們就可以忽略他的痛苦,甚至到了最後還會有種勝利的感覺。甲蟲在德語裡面指的是害蟲,也就是指它最後死了,反而還了世界一片淨土。

《變形記》:人生最悲哀的就是活成卡夫卡筆下的“甲蟲”100年前,奧地利作家弗蘭茲·卡夫卡就在他的筆下,刻畫了一個荒誕卻真實到讓人絕望的故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埃利亞斯·卡内蒂說:“在《變形記》中,卡夫卡已達到大師的高度,他寫出了一部自己再也不能超越的作品,因為再也沒有任何東西能超越《變形記》這部本世紀偉大完美的著作。

事實也是如此,當格裡高爾病了以後,父親恢複了活力,妹妹也開始成長。小說的最後,他們打算搬去一個更小、更實用的房子,看着妹妹成長為身材豐滿的少女,父母也做好找個女婿的準備,似乎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發展。

格裡高爾活着的時候,拼命賺錢才能維持這個中産家庭的開支,在他死後,他們以實用為由搬家。從沒想過,以前舒适的生活是怎麼來的。

小說中的甲蟲象征着一種病,可能是身體病了,也可能是精神病了。總之指代一個人失去價值以後,将面對家庭及社會怎樣的看法。格裡高爾變的是身體,可他卻還一直保持着人性,而這群還活着的家人,早已經失去了人性。所謂變形,真正變的不是身體,而是人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