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五常:很多經濟學家是零 我是零多一點

作者:同花順财經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的這首詩恰如其分的形容張五常的自信與驕傲。

張五常被譽為“華人世界裡最著名的經濟學家”,屢屢參與到中國經濟改革的讨論中,為内地改革開放開出藥方。他出生于中國香港,幼年時期遇抗日戰争,随母親前往廣西避難,成年之後先後求學加拿大和美國,獲得博士學位,曾在芝加哥大學、華盛頓大學等世界名校執教,并擔任華盛頓大學教授。上世紀80年代回到香港大學,擔任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院長、講座教授。張五常主要代表作品有《佃農理論》、《中國的經濟制度》、《經濟解釋》、《蜜蜂的神話》、《賣桔者言》等。

他的博士論文《佃農理論》,曾轟動西方經濟學界,後來成了現代合約經濟學的開山之作。

1991年,他曾作為唯一一位未獲諾貝爾獎的經濟學者而被邀請參加了當年的諾貝爾頒獎典禮。

2008年,他的著作《中國的經濟制度》出版後得到廣泛關注。在序語中,他驕傲地寫到:“回顧平生,在學術研究上我老老實實地走了一段漫長而又艱苦的路。1967年寫好博士論文《佃農理論》,2008年寫好《中國的經濟制度》,相距四十一年,二者皆可傳世,思想史上沒有誰的智力可以在自己的頂峰維持那麼久。上蒼對我格外仁慈,給我有得天獨厚之感。”

名氣與争議往往如影相随。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張五常,很多同行經濟學家對他的狂傲不羁頗有微詞。在2008年前後,張五常的“驚人之語”風靡一時,有11名教授聯名批評張五常,要對“張五常熱”“降溫”,“撲火”,《對“張五常熱”的一點冷思考》等批判見諸報端。

張五常的狂傲不羁、喜出狂言,讓他在經濟學圈獲得“狂生”之稱。其實“狂生”一詞,是張五常在二〇〇〇年的一篇題為《狂生傲語》的文章(後以此名結內建書)裡自封的,跟着傳了開去。

論語有雲: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1935年出生的張五常今年已經83歲,時光流逝,他并沒有變得與世無争,依然犀利如初。

這位國際知名的經濟學家,在自己家裡接受了鳳凰網财經原創視訊節目《封面》的深度專訪。

張五常:很多經濟學家是零 我是零多一點

談自己:中國有今天,我的貢獻很少

張五常:中國有今天,我的貢獻是很少的,我知道很多人認為他自己有很多貢獻,但我自己知道我貢獻很少的,但可能比他們的要多,他們是零,我是零多一點,中國有很多能幹的人,比我厲害的人很多的,四十年前,中國窮得很厲害,我回來幫忙是應該的。

封面:對于中國,跟您成為大師有什麼關系嗎?

張五常:如果我不回來中國,我的《經濟解釋》那五卷不會寫得這麼好。西方的同僚見過一個世界,我見過兩個。

封面:2017年您就說,《經濟解釋》寫完第五卷不再寫了。

張五常:現在2019年了,還在改。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寫了十二年,我寫十九年,我的應該比《國富論》要好——這是我的意圖,是成是敗是另一回事。

封面:但是您知道大家對您是毀譽參半嗎?

張五常:無所謂,我從小到大都是有争議性的人。我不管他人,但他人卻喜歡管我,是風水失靈吧。

來源: 鳳凰網财經

關注同花順财經微信公衆号(ths518),擷取更多财經資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