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早年周恩來:出身封建官僚家庭,為救國走上革命之路

作者:王小喵讀曆史

淮安,是蘇北平原一個人傑地靈的城市,先後出過韓信、吳承恩、劉鹗。

早年周恩來:出身封建官僚家庭,為救國走上革命之路

今天的淮安風光

一八九八年三月五日,城内驸馬巷裡,嬰兒的啼哭聲打破了清晨的甯靜。

這個嬰兒,就是周恩來,五十一年後,他将出任新中國首任總理。

早年周恩來:出身封建官僚家庭,為救國走上革命之路

周恩來總理

一、家世與童年

周恩來祖籍紹興,祖父周起魁為了糊口,當上了紹興師爺,一度輾轉安東、阜甯、桃源、海州,最終定居淮安,活了五十多歲。

他留下四個兒子,次子邵綱即周恩來之父。

父親周邵綱,為人和藹謙讓,他謀了一個差事,月薪不足30元。母親萬冬兒,出身名門,不但性格開朗,精明果決,還很有辦事能力。

周恩來還沒有周歲,四叔贻淦病危。

為了讓弟弟有後,父親将恩來過繼給四叔。從此,他接受了四叔母陳氏的養育。

陳氏性格好靜,仁慈禮讓,對周恩來性格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六歲那年,周恩來一家搬到生母的家鄉清江浦。

萬家丁口多,沖突也多,萬氏常常親自去調解。旁聽的周恩來潛移默化中學會了協調人際沖突的辦法。

早年周恩來:出身封建官僚家庭,為救國走上革命之路

幼年周恩來

與此同時,家中的經濟狀況更拮據了,常常靠借錢度日。

窘困的生活,摧殘了萬氏的健康,不到十歲的周恩來常常到當鋪典押家中物品,飽嘗世态炎涼。換來了錢 ,趕緊去藥鋪抓藥。回到家中,把藥煎好,一勺勺喂給母親。

但他的努力沒有挽回生母的命。

1907年,萬氏走了。

第二年7月,嗣母陳氏又被肺結核奪去了生命。周恩來成了沒娘的孩子。

為了還債,料理完喪事,生父去湖北謀差事。周恩來則帶着恩浦、恩壽兩兄弟回到淮安老家。

當時,三叔贻奎癱瘓,十歲的周恩來照管起了家裡的柴米油鹽。

周家是典型的封建官僚家庭,即使内裡再破落,還是放不下面子。他“要把親戚們的生日、死期都記下來。到時候還要借錢送禮。

東家西家都要去,還要到處磕頭(1964年周恩來同同侄女周秉德等談話記錄)。

這樣的生活,他咬着牙撐了兩年。

伯父周贻赓在奉天度支司當上了科員,生活得以穩定下來。他時常收到侄子恩來的信件,他沒有兒女,是以去信給侄子,要他來東北生活、學習。

于是,12歲的周恩來踏上了北上的路。

二、為中華之崛起

1910年春,三堂伯周贻謙到了東北。這一年,日本吞并北韓,對東北同樣虎視眈眈。

這無疑影響了年幼的周恩來,他關心時政,訂閱了《盛京時報》, 每天必讀。

早年周恩來:出身封建官僚家庭,為救國走上革命之路

盛京時報

暑假期間,他曾到同學何履祯家中做客。其祖父何殿甲,見證了日俄兩軍兩軍的激戰,為之痛心不已。他垂垂老矣,将圖自強的希望寄托在少年身上。

他寫過一篇《贈周恩來文》:

彼季子刺骨,後為六國相;司馬題橋,終能乘高車;班超投筆,果封萬戶侯;張良堅忍,卒成漢世業。如四君者,豈不毅然大丈夫哉!

是以,當東關模範國小的老師問學生們為什麼讀書時,有的說是為了發财,有的說光宗耀祖,隻有他堅定地回答:

“為了中華之崛起!”

早年周恩來:出身封建官僚家庭,為救國走上革命之路

年輕時的周恩來

在學校,周恩來的各門功課都取得了好成績,作文更是常被貼在顯眼的位置,讓同學們觀看。有一篇《東關模範學校第二周年紀念日感言》更是被收入上海進步書局出版的《學校國文成績》。

周恩來性格溫和,但在面對欺負時,卻不會低頭退縮。

初到東北,因為矮小的身材和濃重的南方口音被罵作“南蠻子”。他想辦法交朋友,和一批瘦小的孩子結成統一戰線,一起對抗惡棍學生。

為了強身健體,他堅持在寒風中跑步、做操,吃高粱米,長了骨骼,鍛煉了腸胃,讓他原本瘦弱的身體變得強健,為以後适應艱苦的戰争年代打下了基礎。

三、南開學校

1913年2月,伯父改任長蘆鹽運司科員,周恩來随之搬到天津。

天津是近代北方的重要工商城市,其先程序度是東北比不上的。

當時,南開學校創辦雖然不到九年,卻有相當的美譽度。原因是它的兩位創辦人嚴修、張伯苓思想開明,堅定緻力于教育救國。

為了考上這所心儀的學校,周恩來惡補了三個月英文,終于如願以償。

進入南開,周恩來如饑似渴地學習着新知識,四年時間裡,時常拿到第一名。

早年周恩來:出身封建官僚家庭,為救國走上革命之路

周恩來在課堂上(前排左一)

對各種課外活動,他也積極參加,他發起了“敬業樂群會”,聯絡同學感情,參加了新劇團,在新劇《一進制錢》中男扮女裝,獲得了平、津青年的好評。

入學時,學費、生活費都靠伯父支援,但伯父收入微薄,學費經常不能及時繳付。

學校知道了情況,免去其學雜費,但生活費還要自己解決。

除了盡量節省,他還在課餘為學習校刻蠟紙、油印、抄寫講義,來換取一些報酬。

艱苦的處境,讓他對生活同樣艱辛的勞動人民産生深切共情,“視天下饑如己饑,溺如己溺。”

早年周恩來:出身封建官僚家庭,為救國走上革命之路

對這個品學兼優的學生,校長張伯苓十分欣賞,時不時請到家中長談,中午留他吃小魚貼餅子。他經常說,周恩來是南開最好的學生。周恩來對他的敬仰同樣終身不變。

1917年6月,周恩來畢業了。

畢業之後,他将何去何從?

周恩來決定做官費留學生,到日本去。

早年周恩來:出身封建官僚家庭,為救國走上革命之路

周恩來在日留學期間與同學合影(後排右一)

四、大江歌罷掉頭東

日本與中國一衣帶水,且與北洋政府有協定:凡考取指定日本大專學校的中國學生,都有官費待遇,直到學成返國。

是以,當時的日本有不少中國留學生,其中不乏南開畢業的學生。

早年周恩來:出身封建官僚家庭,為救國走上革命之路

青年周恩來

到了日本,周恩來準備報考東京高等師範。但家裡的景況一天比一天困難,讓他無法安心讀書。日本普通人生活的艱辛,更讓他放棄了軍國主義救中國的念頭。

心情孤寂的他,翻閱起了《新青年》。

早年周恩來:出身封建官僚家庭,為救國走上革命之路

周恩來

在1918年2月15日的日記裡,他興奮寫下“風雪殘留猶未盡,一輪紅日已東升。”

這年四月,日本與段祺瑞商定共同出兵,鎮壓蘇俄革命。消息傳來,引發了一批留學生的憤慨,先後有四百人罷學歸國。

在這期間,周恩來積極參加集會,再也無心學習,是以考試沒有通過。

當年9月,日本發生“米騷動”,日本社會的尖銳沖突暴露在周恩來眼前,考慮到中國未來的前景,他不得不思考新的出路。

在這樣的背景下,他閱讀了河上肇的《貧乏物語》、幸德秋水的《社會主義神髓》,受到了社會主義思想的啟蒙。

南開學校準備創辦大學部的消息傳來,他決心返國。

就這樣,旅居日本一年半的周恩來,隻帶着河上肇的書回到了祖國。

五、救國與信仰

回國的周恩來,不久趕上了五四運動。天津學子舉行了罷課。這期間,周恩來聯絡了南開校友,反對曹汝霖成為校董。

9月16日,天津學生聯合會、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決定合并成一個新團體,名字叫做“覺悟社”,周恩來起草了《覺悟的宣言》。

覺悟社的成立,引起了李大钊的注意,當時他正與胡适論戰,需要更多支援者宣傳馬克思主義。

早年周恩來:出身封建官僚家庭,為救國走上革命之路

是以,他在《晨報》上不吝贊揚這一新成立的社團。

次年1月29日,在一場請願中,周恩來等人被捕入獄。

為了洗刷他的罪名,周家人請動了大律師劉崇佑。出獄之後,嚴修向顧維鈞寫信,向他推薦周恩來。

同年10月,他和李福景(教育家李琴湘之子)登上了赴法的郵船。

近四年的法蘭西歲月,對他有着特殊的意義。周恩來出身舊式官僚家族,憑着社會關系和出色的才幹,榮登高位是遲早的事。

但二十三歲的周恩來,作出了一個重要抉擇:

他要反叛這一切,選擇共産主義作為終身信仰。這并非一時沖動,而是經過三年深思熟慮的結果。

從此,他成了共産黨人,把一切獻給了黨,直到生命最後一息。

早年周恩來:出身封建官僚家庭,為救國走上革命之路

十裡長街送總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