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早年周恩来:出身封建官僚家庭,为救国走上革命之路

作者:王小喵读历史

淮安,是苏北平原一个人杰地灵的城市,先后出过韩信、吴承恩、刘鹗。

早年周恩来:出身封建官僚家庭,为救国走上革命之路

今天的淮安风光

一八九八年三月五日,城内驸马巷里,婴儿的啼哭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这个婴儿,就是周恩来,五十一年后,他将出任新中国首任总理。

早年周恩来:出身封建官僚家庭,为救国走上革命之路

周恩来总理

一、家世与童年

周恩来祖籍绍兴,祖父周起魁为了糊口,当上了绍兴师爷,一度辗转安东、阜宁、桃源、海州,最终定居淮安,活了五十多岁。

他留下四个儿子,次子邵纲即周恩来之父。

父亲周邵纲,为人和蔼谦让,他谋了一个差事,月薪不足30元。母亲万冬儿,出身名门,不但性格开朗,精明果决,还很有办事能力。

周恩来还没有周岁,四叔贻淦病危。

为了让弟弟有后,父亲将恩来过继给四叔。从此,他接受了四叔母陈氏的养育。

陈氏性格好静,仁慈礼让,对周恩来性格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六岁那年,周恩来一家搬到生母的家乡清江浦。

万家丁口多,矛盾也多,万氏常常亲自去调解。旁听的周恩来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协调人际矛盾的办法。

早年周恩来:出身封建官僚家庭,为救国走上革命之路

幼年周恩来

与此同时,家中的经济状况更拮据了,常常靠借钱度日。

窘困的生活,摧残了万氏的健康,不到十岁的周恩来常常到当铺典押家中物品,饱尝世态炎凉。换来了钱 ,赶紧去药铺抓药。回到家中,把药煎好,一勺勺喂给母亲。

但他的努力没有挽回生母的命。

1907年,万氏走了。

第二年7月,嗣母陈氏又被肺结核夺去了生命。周恩来成了没娘的孩子。

为了还债,料理完丧事,生父去湖北谋差事。周恩来则带着恩浦、恩寿两兄弟回到淮安老家。

当时,三叔贻奎瘫痪,十岁的周恩来照管起了家里的柴米油盐。

周家是典型的封建官僚家庭,即使内里再破落,还是放不下面子。他“要把亲戚们的生日、死期都记下来。到时候还要借钱送礼。

东家西家都要去,还要到处磕头(1964年周恩来同同侄女周秉德等谈话记录)。

这样的生活,他咬着牙撑了两年。

伯父周贻赓在奉天度支司当上了科员,生活得以稳定下来。他时常收到侄子恩来的信件,他没有儿女,所以去信给侄子,要他来东北生活、学习。

于是,12岁的周恩来踏上了北上的路。

二、为中华之崛起

1910年春,三堂伯周贻谦到了东北。这一年,日本吞并朝鲜,对东北同样虎视眈眈。

这无疑影响了年幼的周恩来,他关心时政,订阅了《盛京时报》, 每天必读。

早年周恩来:出身封建官僚家庭,为救国走上革命之路

盛京时报

暑假期间,他曾到同学何履祯家中做客。其祖父何殿甲,见证了日俄两军两军的激战,为之痛心不已。他垂垂老矣,将图自强的希望寄托在少年身上。

他写过一篇《赠周恩来文》:

彼季子刺骨,后为六国相;司马题桥,终能乘高车;班超投笔,果封万户侯;张良坚忍,卒成汉世业。如四君者,岂不毅然大丈夫哉!

所以,当东关模范小学的老师问学生们为什么读书时,有的说是为了发财,有的说光宗耀祖,只有他坚定地回答:

“为了中华之崛起!”

早年周恩来:出身封建官僚家庭,为救国走上革命之路

年轻时的周恩来

在学校,周恩来的各门功课都取得了好成绩,作文更是常被贴在显眼的位置,让同学们观看。有一篇《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更是被收入上海进步书局出版的《学校国文成绩》。

周恩来性格温和,但在面对欺负时,却不会低头退缩。

初到东北,因为矮小的身材和浓重的南方口音被骂作“南蛮子”。他想办法交朋友,和一批瘦小的孩子结成统一战线,一起对抗恶棍学生。

为了强身健体,他坚持在寒风中跑步、做操,吃高粱米,长了骨骼,锻炼了肠胃,让他原本瘦弱的身体变得强健,为以后适应艰苦的战争年代打下了基础。

三、南开学校

1913年2月,伯父改任长芦盐运司科员,周恩来随之搬到天津。

天津是近代北方的重要工商城市,其先进程度是东北比不上的。

当时,南开学校创办虽然不到九年,却有相当的美誉度。原因是它的两位创办人严修、张伯苓思想开明,坚定致力于教育救国。

为了考上这所心仪的学校,周恩来恶补了三个月英文,终于如愿以偿。

进入南开,周恩来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新知识,四年时间里,时常拿到第一名。

早年周恩来:出身封建官僚家庭,为救国走上革命之路

周恩来在课堂上(前排左一)

对各种课外活动,他也积极参加,他发起了“敬业乐群会”,联络同学感情,参加了新剧团,在新剧《一元钱》中男扮女装,获得了平、津青年的好评。

入学时,学费、生活费都靠伯父支持,但伯父收入微薄,学费经常不能及时缴付。

学校知道了情况,免去其学杂费,但生活费还要自己解决。

除了尽量节省,他还在课余为学习校刻蜡纸、油印、抄写讲义,来换取一些报酬。

艰苦的处境,让他对生活同样艰辛的劳动人民产生深切共情,“视天下饥如己饥,溺如己溺。”

早年周恩来:出身封建官僚家庭,为救国走上革命之路

对这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校长张伯苓十分欣赏,时不时请到家中长谈,中午留他吃小鱼贴饼子。他经常说,周恩来是南开最好的学生。周恩来对他的敬仰同样终身不变。

1917年6月,周恩来毕业了。

毕业之后,他将何去何从?

周恩来决定做官费留学生,到日本去。

早年周恩来:出身封建官僚家庭,为救国走上革命之路

周恩来在日留学期间与同学合影(后排右一)

四、大江歌罢掉头东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且与北洋政府有协定:凡考取指定日本大专学校的中国学生,都有官费待遇,直到学成返国。

所以,当时的日本有不少中国留学生,其中不乏南开毕业的学生。

早年周恩来:出身封建官僚家庭,为救国走上革命之路

青年周恩来

到了日本,周恩来准备报考东京高等师范。但家里的景况一天比一天困难,让他无法安心读书。日本普通人生活的艰辛,更让他放弃了军国主义救中国的念头。

心情孤寂的他,翻阅起了《新青年》。

早年周恩来:出身封建官僚家庭,为救国走上革命之路

周恩来

在1918年2月15日的日记里,他兴奋写下“风雪残留犹未尽,一轮红日已东升。”

这年四月,日本与段祺瑞商定共同出兵,镇压苏俄革命。消息传来,引发了一批留学生的愤慨,先后有四百人罢学归国。

在这期间,周恩来积极参加集会,再也无心学习,因此考试没有通过。

当年9月,日本发生“米骚动”,日本社会的尖锐矛盾暴露在周恩来眼前,考虑到中国未来的前景,他不得不思考新的出路。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阅读了河上肇的《贫乏物语》、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神髓》,受到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启蒙。

南开学校准备创办大学部的消息传来,他决心返国。

就这样,旅居日本一年半的周恩来,只带着河上肇的书回到了祖国。

五、救国与信仰

回国的周恩来,不久赶上了五四运动。天津学子举行了罢课。这期间,周恩来联络了南开校友,反对曹汝霖成为校董。

9月16日,天津学生联合会、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决定合并成一个新团体,名字叫做“觉悟社”,周恩来起草了《觉悟的宣言》。

觉悟社的成立,引起了李大钊的注意,当时他正与胡适论战,需要更多支持者宣传马克思主义。

早年周恩来:出身封建官僚家庭,为救国走上革命之路

因此,他在《晨报》上不吝赞扬这一新成立的社团。

次年1月29日,在一场请愿中,周恩来等人被捕入狱。

为了洗刷他的罪名,周家人请动了大律师刘崇佑。出狱之后,严修向顾维钧写信,向他推荐周恩来。

同年10月,他和李福景(教育家李琴湘之子)登上了赴法的邮船。

近四年的法兰西岁月,对他有着特殊的意义。周恩来出身旧式官僚家族,凭着社会关系和出色的才干,荣登高位是迟早的事。

但二十三岁的周恩来,作出了一个重要抉择:

他要反叛这一切,选择共产主义作为终身信仰。这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三年深思熟虑的结果。

从此,他成了共产党人,把一切献给了党,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早年周恩来:出身封建官僚家庭,为救国走上革命之路

十里长街送总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