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雪,決定看場電影,心裡隻想到一部,日本導演岩井俊二的作品《情書》。
這是一部1995年上映的電影,但直到26年後的今天,我才第一次完整地觀看。在此期間,我隻是從許多個關注的名人和部落客那裡一次次聽到這部電影,隻知道了那個唯美到極緻的雪天裡一位女子仰面的場景,來自這部叫做《情書》的電影。

除此之外,我對這部電影一無所知。在完整觀影之前,我也不喜歡去提前查閱電影的故事梗概,當然也不會去看任何影評——我隻想保證,在不了解劇情的情況下,我自己可以不受幹擾地感受第一遍。
是以,如果你也沒有完整地看過電影《情書》,那麼這篇文章到這裡就可以不用看了。等你看過電影之後再回來補作業吧。
要怎麼表達我對《情書》的感受呢?
我想就是一個字:美。
可以臉不紅心不跳地宣告,《情書》是我看過的最美的電影,沒有之一。場景畫面美,男女主角美,背景音樂美……總之,看過這部電影,你才知道什麼叫做“美”。
據說《情書》拍攝于日本的北海道,那裡的氣候與我國東北有一拼,冬天漫長而積雪,是以,《情書》裡出現了也許是最美的深秋和冬天。正好,适合這個時節觀看。
男女主角,我必須承認,很帥很美。看過《情書》之後,我覺得全智賢與河智苑在我心目中的女神地位已然不保,因為中島美穗的美後勁太大了。中島美穗在片中一人分飾兩角,連發型都沒換,居然可以演繹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氣質,試問誰不喜歡呢?
我坦誠,這部電影之是以我能看完,就是被中島美穗的美牽着走的。
因為,以劇情的邏輯來看,以26年後的标準來審視,我隻能說,這部電影更像是一部散文詩,而并非原著小說那般令人心潮澎湃。電影前半段,你可能看不懂這是在幹什麼,但到了後半段,你完全可以胸有成竹地預判下一步會出現什麼。
是以,你不要期待想從《情書》裡看到多麼跌宕起伏的故事,看到那種玄妙翻轉的邏輯爽感,甚至不要期待從《情書》裡獲得什麼關于愛情的靈魂啟迪。
好萊塢那套無限追求刺激和爽感的電影邏輯,在日本電影《情書》這裡,行不通。世界上的電影也不是隻有好萊塢一種。
那要看什麼?
把《情書》當成一部散文詩就好了。去欣賞它每一幀的節奏與畫面之美,就足以讓你賽神仙了。
隻有如此,你才能感受到《情書》的絕美與無與倫比。
你才能感受到,這部全篇最大尺度也隻是一個接吻的電影,平靜似水,但依然可以在某些片刻深深地擊中你的心靈,以至于你看過之後,久久不能從它的氛圍後勁裡醒過來。
大概這就是美的震撼。
是有必要聊一聊劇中的感情線。隻回答一個問題,男主藤井樹中學時明明喜歡的是女樹,後來搬走後在大學裡與長相和女樹極為相似的渡邊博子談戀愛,甚至臨近訂婚,男主算是喜新厭舊的渣男嗎,男主是把博子當成初戀的替代品嗎?
也許,這算是電影《情書》留給觀衆唯一的感情問題。
我自己的看法是,男主并非渣男,也沒有把博子當成初戀的替代品。
人們似乎忘記了時間線,國中時,男主的确喜歡女樹,在圖書館的書卡裡一遍遍寫着女樹的名字,以及暗畫着女樹的模樣。但那都隻是國中而已。後來男主轉學,從此他們再也沒有見過一面,也杳無音信。電影最後翻過來的圖書卡畫像,不過隻是那久往的藏在歲月長河裡的沒張口的愛。這份愛穿越時間而來,終于再次出現在女樹面前,但也無法改變,那隻是一份幾近十年前的遙遠情愫,那份情愫也隻存在于遙遠的少年國中。
毫無疑問,同名同姓的女樹是男主藤井樹一人暗自的初戀,也是給男主烙下最初感情印象的女孩。從此,男主喜歡的女孩身上,不可避免會有初戀的模樣。隻不過,在大學時的女友,渡邊博子身上,有太多相像而已。
但原著和電影其實都給了我們答案——因為,女樹和渡邊博子,也就是中島美穗一人分飾的兩角,個性與氣質是如此不同。女樹是随性和神經大條的,在感情的事情上是如此遲鈍,全世界都知道藤井樹喜歡她就隻有她自己覺得是惡作劇;而渡邊博子,是如此敏感細膩,但又對感情如此堅定的一個人。如此迥然不同的兩種個性,觀衆們憑什麼認為男主藤井樹就感受不到?
但故事裡,男主藤井樹還是和大學女友渡邊博子攜手走了下去,甚至走到了臨近訂婚,直至男主意外遇難。這是男主和博子之間的戀情,一份不同于初戀的更成熟的戀情。
是以呢,我是挺反感電影看到最後,彈幕裡刷起的各種“他用了一輩子在愛你”的矯情的誤讀。
《情書》在表達什麼嗎?
那我想,可能隻是在表達,感情如似水年華,錯過了,也就逝去了。舊日的戀人,不會再是戀人。正如每年秋天樹葉都會凋落,每年冬天都有新雪降臨。
隻是有時候,當藏在過往歲月裡那些你不曾知道的、沒有張口的秘密,事隔經年再次出現在你面前時,你會以如何去面對?
以微笑,還是以眼淚?
而這,就是《情書》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