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聆聽梵華丨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音樂神鳥”

迦陵頻伽,梵語kalavinlka,巴利語karavi^ka。又叫做歌羅頻伽鳥、羯邏頻迦鳥、迦蘭頻伽鳥、迦陵毗伽鳥。略稱迦陵頻鳥、迦陵鳥、羯毗鳥、鹖鹎鳥、羯脾鳥、頻伽鳥等。意譯作好聲鳥、美音鳥、妙聲鳥。

在敦煌壁畫中有一種鳥身人首的樂伎造像,其上半身為人,下半身為鳥,身體類似仙鶴,兩腿修長,雙翅,頭部是童子或者菩薩形象。這種人首鳥身的圖像造型就是佛教藝術裡最具明星氣質顔值最高、唱歌最好聽的妙音鳥迦陵頻伽,據說它們居住在喜馬拉雅的雪山裡,當它們在蛋殼裡就能唱出美妙的歌聲了,聽過它歌聲的人都贊不絕口。

聆聽梵華丨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音樂神鳥”

唐卡作品中的迦陵頻伽形象

當年釋迦牟尼在祗園精舍修行時,迦陵鳥圍繞其間,又唱又跳,聲音極為美妙,演奏的“迦陵頻曲”還被佛祖身邊的阿難進行了傳播,成為“林邑八樂”之一。在經變畫和佛傳畫中有許多佛教故事,經過世世代代的描繪,最後形成具有符号性的構圖。比如文殊、普賢菩薩的壁畫中,就會在獅子大象旁畫有行進的樂隊,迦陵頻伽就在其中。

聆聽梵華丨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音樂神鳥”

敦煌莫高窟第25窟 觀無量壽經變壁畫臨摹畫

去過敦煌莫高窟的朋友不難發現,洞窟内很多壁畫中都有迦陵鳥,有一身飛翔中吹奏排箫的、吹奏橫笛的、拿着像新疆維族樂器冬不拉演奏的、雙手持拍闆擊打的、還有和共命鳥相對彈琵琶和阮的等等。

聆聽梵華丨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音樂神鳥”

敦煌莫高窟第45窟 北壁觀無量壽經變之說法會

莫高窟第45窟北壁正中繪制極樂世界圖,中央是佛在說法,四周圍繞聽法的聖衆,兩側有觀音、大勢至兩大菩薩相封而坐。佛的身後是象征着極樂世界的富麓堂皇的宮殿樓閣,殿堂之周以迥廊相通,前面則是建在七寶水池上的平台,右側有7人樂隊,迦陵頻伽造像在其後右上角。

聆聽梵華丨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音樂神鳥”

敦煌莫高窟第45窟 盛唐 北壁迦陵頻伽造像

右側還有迦陵頻伽樂伎正在吹奏,其他樂伎神态專注,豐腴的面部略微發胖,表情十分豐富,頭戴花冠,斜披天衣,裙褲寬大,坐方毯上演奏。

聆聽梵華丨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音樂神鳥”

敦煌莫高窟360窟 中唐 藻井中迦陵頻伽伎樂線描圖

莫高窟第360窟藻井主室覆鬥頂,中心為一朵卷瓣蓮,蓮心繪迦陵頻伽,迦陵頻伽懷抱曲項琵琶,展翅飛翔于彩雲伽陵頻伽之間。大多迦陵頻伽造像都在樂隊前面或兩側站立,而這一身迦陵頻伽鳥樂伎則是在飛翔中演奏琵琶。這尊迦陵頻伽造像,左手持琵琶,右手作演奏狀,頭梳高髻,兩鬓各束一長髻飄于空中。

聆聽梵華丨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音樂神鳥”

敦煌莫高窟第401窟 隋代 窟頂

關于迦陵頻伽在不少佛經中都有記載,說明它們出自印度神話和佛教傳說,是半人半鳥的神鳥,被作為佛前的樂舞供養。迦陵頻伽的鳴聲是佛的“勝相”之一,一般用來比喻佛說法的聲音動聽。按佛教教義,音樂舞蹈屬于聲色禁戒之列,并明文規定在戒律之中,但為什麼在壁畫中,出現那麼多豐富的音樂和舞蹈内容呢?有這麼一個說法,說是因為“菩薩欲淨佛土,故求好音聲”,衆生聽聞好聲音,心就會變得“柔軟”,心“柔軟”就容易接受佛的教化。

聆聽梵華丨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音樂神鳥”

敦煌莫高窟第172窟 盛唐 觀無量壽經變中的迦陵頻伽伎樂

這也是敦煌260多個石窟中,幾乎所有經變畫上都有樂隊、樂器及歌舞表演場面的原因。另外,又由于無論是淨土界,還是世俗界,都要用“伎樂”來“禮佛”,也就是要用音樂來供養佛。是以,壁畫中常常會出現天宮伎樂、飛天伎樂、化身伎樂、夜叉伎樂、菩薩畫伎樂、故事畫伎樂、經變畫伎樂(包括迦陵頻伽樂伎)等等形象。

聆聽梵華丨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音樂神鳥”

敦煌莫高窟第156窟 晚唐 阿彌陀經變中迦陵頻伽伎樂與二童子共舞

其實,這也是一種象征手段的表現,迦陵頻伽作為佛教教義中傳說的人首鳥身“樂伎”,以它特别的形象在敦煌經變畫中的出現,被賦予了象征的意義,迦淩頻伽象征“佛”,是佛的化生,是以它發出的“和雅音”象征的是“佛音”。

聆聽梵華丨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音樂神鳥”

壁畫中的迦陵頻伽

總而言之,敦煌壁畫上出現的迦陵頻伽及樂舞形象,是佛教教義觀念在敦煌壁畫上的直覺表現;曆代敦煌石窟壁畫上的禮佛樂隊、迦陵頻伽及“衆諸鳥”形象,都是畫工及供養人受往生極樂世界的禮佛心理所驅使,透過其行為方式和宗教觀念,通過佛教造像展現了佛教音樂美學的審美理想與追求。

聆聽梵華丨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音樂神鳥”

敦煌莫高窟61窟 五代 迦陵頻伽樂伎線描圖

聆聽梵華丨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音樂神鳥”

拿着樂器的迦陵頻伽

來源:梵華一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