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錢沣:書法和人生,都像顔真卿

作者:書法苑

清初書壇“帖學”書風漸趨頹靡,一批有識書家開始重新審視宋元以來的“帖學”傳統,從唐碑中去尋求給養,以重振書壇的陽剛之氣,于是形成了一個以顔真卿為宗的書家群體,其中錢沣影響最大,被譽為“學顔津梁”。

錢沣:書法和人生,都像顔真卿

錢沣

錢沣(1740-1795),字東注,一字約甫,号南園、介石生、如海居士。生于雲南昆明,祖籍江蘇江甯。錢家世代貧寒,父親銀匠出身,母親李氏初識文字。拜滇中名儒王瑾為師,乾隆三十六年“恩科會試”進士。

錢沣:書法和人生,都像顔真卿

錢沣在職期間,以“剛正敢言,立朝不苟”聞名朝野,敢于直言進谏,勇鬥奷臣,嬴得朝野上下的尊重,被譽為“南園先生”。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上奏《清複軍機舊規疏》,指斥和珅交結内監、探聽機密、招權納賄的嫌疑。乾隆帝命其稽察軍機處,他收集和珅二十多條罪狀,立論幹言訟其失于章奏。錢沣一生清貧,軍機處禁院地廣風勁,以至積勞成疾,因風寒病故任上,終年僅55歲。

錢沣:書法和人生,都像顔真卿

如果錢沣沒有英年早逝,學書上拓寬書學來源,更多地汲取周秦古篆籀、兩漢分隸、六朝南北碑的養分,在繼承顔真卿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嘗試突破風格濃重的模仿,跨越時代的局限性,并在晚年融通各體,找到個人書風的完美定位,足以超越“學顔津梁”的定位。

很多人将錢沣和顔真卿的生活經曆和藝術經曆進行了綜合對比,總結出了二者在人格修養和藝術語言上的諸多相似點。如二人都是從小受儒家思想影響,都是從科舉中考取功名,等等,但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為官和為人方面的忠貞耿介,這種趨同的精神氣質無疑對他們的藝術産生了直接的影響。

錢沣:書法和人生,都像顔真卿

書如其人,顔體楷書法度嚴謹,大度雍容,有不可侵犯的正人君子之氣,這種氣質對錢沣的影響極為深遠。楊守敬《學書迩言》曰:“自來學前賢書,未有不變其貌而能成家者,唯有錢南園學顔書如重規疊矩。此由人品氣節不讓古人,非襲取也。”

作為顔體書風在清代的忠實繼承者,錢沣的書法無論在形态上還是在神韻上均繼承了魯公的精神氣質。用筆自由率性,結字平正安穩,形成了清剛雄強、遒健峻美的藝術風格,展示了震人心弦的陽剛之美。

錢沣:書法和人生,都像顔真卿

在帖派書風向碑派書風轉換的乾嘉時期,錢沣以顔魯公為宗的藝術取向,在當時意義非凡,它猶如一陣清風滌掃着宋元以來帖學書風的柔靡之氣。

錢沣清剛雄強的書法之是以被後世稱道,其中蘊含着鮮明的人格典範意義,也就是士人應有的君子之風和陽剛之氣。儒家思想的“仁、義、禮、智、信”是根植于士人靈魂深處的美好願望和行為準則,為人臣要忠,為人子要孝,為事要敏言慎行,作字當忠,為人子要孝,為事要敏言慎行,作字當然要平和中正。而這些準則都可從錢沣的人生中找到範例。

錢沣:書法和人生,都像顔真卿

是以,錢沣取法顔真卿的真正意義并不在于藝術語言上的模仿,而是在于土人精神上的傳承。

當今書壇,學顔者甚衆,有的僅取皮毛、但求形似,有的一味造作、形神盡失,真正的顔魯公精髓的少之又少,存在着繼承不足和創新不足的雙重問題。尤其是展覽風氣興起的今日,很多學顔者為了引人注意,過度關注作品的形式,通過字勢的誇張變形來追求視覺沖擊力,而忽視了作品的内容。

錢沣:書法和人生,都像顔真卿

錢沣作為詩文書畫兼通的文人,在文本的選擇上非常講究,創作并書寫了很多充滿正氣的内容,而當代的書法創作多以抄寫古代詩詞為能。其次,錢沣是魯公精神的踐行其作品中不可侵犯的剛正之氣直指人心,迸發出震人心弦的精神力量,令觀者為之動錢沣的書法是以人立書,以學潤書,以德養書,這是其學顔魯公最成功之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