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唐忠魂,浩氣長存:得張旭真傳的書法大家顔真卿為何以身殉國?

作者:雪憶柔
大唐忠魂,浩氣長存:得張旭真傳的書法大家顔真卿為何以身殉國?

顔真卿列傳

顔真卿(709—784年),字清臣,别号應方,祖籍琅玡郡臨沂縣(今山東省臨沂市),出生在京兆府萬年縣(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唐朝名臣、書法家。

以身殉國的書法大家

顔真卿的先祖顔之推、顔師古都是著名的大學者,他三歲喪父,母親撫養他長大,很重視對他的教育。

顔真卿自幼勤奮好學,博覽群書,工于辭章,尤其擅長書法。他的家族中很多長輩都以書法聞名,給予他很多指導。由于家境貧寒,沒錢買紙筆,顔真卿便用黃泥塗牆,在上面練字。

進入仕途後,顔真卿特意向“草聖”張旭請教筆法。顔真卿的求學誠意,打動了不肯輕易授徒的張旭,便将大書法家鐘繇獨創的“筆法十二意”傾囊相授,又将唐初大書法家褚遂良的用筆秘訣“如錐畫沙,如印印泥”告訴他。在張旭的悉心指導下,顔真卿的書法突飛猛進。

大唐忠魂,浩氣長存:得張旭真傳的書法大家顔真卿為何以身殉國?

但顔真卿的仕途很不順利,由于他為人正直,疾惡如仇,遭到奸相楊國忠的忌恨,被排擠出朝廷,到平原郡(今山東省陵縣)擔任太守。

這時,負責鎮守河北(今北京市、河北省及山東省部分地區)的胡将安祿山已經露出反叛的苗頭,平原郡恰好在安祿山的管轄之下。

顔真卿敏銳地察覺到他必然叛亂,借口陰雨連綿,加緊修補城牆,疏通護城河,挑選壯丁,充實府庫,以防不測。為了迷惑安祿山,顔真卿每天與一幫文人雅士泛舟飲酒。安祿山果然以為他隻是一介書生,沒有防備他。

等到安祿山謀反,黃河以北地區全部淪陷,隻有平原郡池深城固,堅持抵抗。唐玄宗得知河北淪陷,感歎說:“河北二十四個郡,難道就沒有一個忠臣嗎?”等到顔真卿的使者入朝,玄宗非常振奮地說:“朕都不知道顔真卿長什麼樣子,沒想到他這麼忠誠!”

不久,顔真卿的堂兄、常山郡(今河北省正定縣)太守顔杲卿與兒子顔季明,因為誓死不降,都被叛軍殺害。顔真卿派人去尋訪,隻找到了顔季明的頭骨。

顔真卿悲痛不已,寫下了著名的《祭侄文稿》。由于胸中滿是國仇家恨,顔真卿書寫時情如潮湧,一氣呵成,在盡情揮灑中越發顯示出運筆結體的渾然天成。後人将《祭侄文稿》譽為“天下第二行書”,其地位僅次于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大唐忠魂,浩氣長存:得張旭真傳的書法大家顔真卿為何以身殉國?

随着東都洛陽和京城長安相繼淪陷,顔真卿等人在河北地區堅持抵抗的力量越發孤立,叛軍也加強了進攻,除平原郡等三個郡外,全部淪陷。

顔真卿對大家說:“叛軍來勢洶洶,不可抵擋。如果投降,會使朝廷受辱,不如直接趕赴皇帝的臨時駐地,如果是以獲罪,我死而無憾。”于是放棄郡城,渡過黃河趕到鳳翔府(今陝西省鳳翔縣)拜見唐肅宗。雖然顔真卿在河北抵抗安祿山的行動最終以失敗告終,但極大地牽制了叛軍西進的步伐。

回到朝廷後,顔真卿屢遭排擠,仕途依然不順。後來,淮西(今河南省、安徽省一帶)節度使李希烈謀反,奸相盧杞向朝廷建議派顔真卿前去招撫。顔真卿明知兇多吉少,還是毅然奔赴淮西。

在一次宴會上,有人勸李希烈稱帝後任命顔真卿為宰相,顔真卿憤怒地斥責說:“你們聽說過常山太守顔杲卿嗎?他是我的哥哥。安祿山造反時,他首舉義兵,直到被害時還罵賊不止。我會像他一樣堅守氣節,死而後已,怎能受你們的引誘威脅!”

顔真卿堅決不肯投降,被李希烈殺害,終年七十六歲。

大唐忠魂,浩氣長存:得張旭真傳的書法大家顔真卿為何以身殉國?

顔真卿不僅是一代名臣,更以書法家聞名于後世。唐初書法在王羲之的籠罩之下,歐陽詢、褚遂良都是學王而又自成面貌,風行一時。

顔真卿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加以創新,他的楷書寬博方正,筆勢雄渾,大氣磅礴,被稱為“顔體”。其楷書《多寶塔碑》《顔勤禮碑》《顔家廟碑》,行書《争座位帖》,都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顔真卿與稍晚于他的大書法家柳公權齊名,合稱“顔柳”,有“顔筋柳骨”之譽。

宋代大詩人、書法家蘇轼評價顔真卿的書法“雄秀獨出,一變古法”,就像杜甫的詩歌一樣具有天縱之才。“顔體”成為大陸書法史上繼王羲之“右軍體”之後又一座裡程碑,他的楷書代表了唐代書法的最高成就,對後世影響深遠。

本文節選自《二十四史馬上讀,國文曆史都進步》——第八冊《舊唐書》,官方唯一授權釋出,歡迎持續關注。

大唐忠魂,浩氣長存:得張旭真傳的書法大家顔真卿為何以身殉國?
大唐忠魂,浩氣長存:得張旭真傳的書法大家顔真卿為何以身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