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唐忠魂,浩气长存:得张旭真传的书法大家颜真卿为何以身殉国?

作者:雪忆柔
大唐忠魂,浩气长存:得张旭真传的书法大家颜真卿为何以身殉国?

颜真卿列传

颜真卿(709—784年),字清臣,别号应方,祖籍琅玡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出生在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唐朝名臣、书法家。

以身殉国的书法大家

颜真卿的先祖颜之推、颜师古都是著名的大学者,他三岁丧父,母亲抚养他长大,很重视对他的教育。

颜真卿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工于辞章,尤其擅长书法。他的家族中很多长辈都以书法闻名,给予他很多指导。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买纸笔,颜真卿便用黄泥涂墙,在上面练字。

进入仕途后,颜真卿特意向“草圣”张旭请教笔法。颜真卿的求学诚意,打动了不肯轻易授徒的张旭,便将大书法家钟繇独创的“笔法十二意”倾囊相授,又将唐初大书法家褚遂良的用笔秘诀“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告诉他。在张旭的悉心指导下,颜真卿的书法突飞猛进。

大唐忠魂,浩气长存:得张旭真传的书法大家颜真卿为何以身殉国?

但颜真卿的仕途很不顺利,由于他为人正直,疾恶如仇,遭到奸相杨国忠的忌恨,被排挤出朝廷,到平原郡(今山东省陵县)担任太守。

这时,负责镇守河北(今北京市、河北省及山东省部分地区)的胡将安禄山已经露出反叛的苗头,平原郡恰好在安禄山的管辖之下。

颜真卿敏锐地察觉到他必然叛乱,借口阴雨连绵,加紧修补城墙,疏通护城河,挑选壮丁,充实府库,以防不测。为了迷惑安禄山,颜真卿每天与一帮文人雅士泛舟饮酒。安禄山果然以为他只是一介书生,没有防备他。

等到安禄山谋反,黄河以北地区全部沦陷,只有平原郡池深城固,坚持抵抗。唐玄宗得知河北沦陷,感叹说:“河北二十四个郡,难道就没有一个忠臣吗?”等到颜真卿的使者入朝,玄宗非常振奋地说:“朕都不知道颜真卿长什么样子,没想到他这么忠诚!”

不久,颜真卿的堂兄、常山郡(今河北省正定县)太守颜杲卿与儿子颜季明,因为誓死不降,都被叛军杀害。颜真卿派人去寻访,只找到了颜季明的头骨。

颜真卿悲痛不已,写下了著名的《祭侄文稿》。由于胸中满是国仇家恨,颜真卿书写时情如潮涌,一气呵成,在尽情挥洒中越发显示出运笔结体的浑然天成。后人将《祭侄文稿》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其地位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大唐忠魂,浩气长存:得张旭真传的书法大家颜真卿为何以身殉国?

随着东都洛阳和京城长安相继沦陷,颜真卿等人在河北地区坚持抵抗的力量越发孤立,叛军也加强了进攻,除平原郡等三个郡外,全部沦陷。

颜真卿对大家说:“叛军来势汹汹,不可抵挡。如果投降,会使朝廷受辱,不如直接赶赴皇帝的临时驻地,如果因此获罪,我死而无憾。”于是放弃郡城,渡过黄河赶到凤翔府(今陕西省凤翔县)拜见唐肃宗。虽然颜真卿在河北抵抗安禄山的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极大地牵制了叛军西进的步伐。

回到朝廷后,颜真卿屡遭排挤,仕途依然不顺。后来,淮西(今河南省、安徽省一带)节度使李希烈谋反,奸相卢杞向朝廷建议派颜真卿前去招抚。颜真卿明知凶多吉少,还是毅然奔赴淮西。

在一次宴会上,有人劝李希烈称帝后任命颜真卿为宰相,颜真卿愤怒地斥责说:“你们听说过常山太守颜杲卿吗?他是我的哥哥。安禄山造反时,他首举义兵,直到被害时还骂贼不止。我会像他一样坚守气节,死而后已,怎能受你们的引诱威胁!”

颜真卿坚决不肯投降,被李希烈杀害,终年七十六岁。

大唐忠魂,浩气长存:得张旭真传的书法大家颜真卿为何以身殉国?

颜真卿不仅是一代名臣,更以书法家闻名于后世。唐初书法在王羲之的笼罩之下,欧阳询、褚遂良都是学王而又自成面貌,风行一时。

颜真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他的楷书宽博方正,笔势雄浑,大气磅礴,被称为“颜体”。其楷书《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行书《争座位帖》,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颜真卿与稍晚于他的大书法家柳公权齐名,合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宋代大诗人、书法家苏轼评价颜真卿的书法“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就像杜甫的诗歌一样具有天纵之才。“颜体”成为大陆书法史上继王羲之“右军体”之后又一座里程碑,他的楷书代表了唐代书法的最高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节选自《二十四史马上读,语文历史都进步》——第八册《旧唐书》,官方唯一授权发布,欢迎持续关注。

大唐忠魂,浩气长存:得张旭真传的书法大家颜真卿为何以身殉国?
大唐忠魂,浩气长存:得张旭真传的书法大家颜真卿为何以身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