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韋之道,非不齒曉,乃不此小 商之道,如是乎?

作者:讀史吧

呂不韋誕生于濮陽的一個家富千金的大商人家庭,其家族可以追溯到傳說中的炎帝時代。據說,炎帝的後代,伯夷之後因有功而被封于呂。呂氏門中還有一位鼎鼎大名的大人物,就是那位在渭水河畔釣魚的姜太公。姜太公字子牙,原名呂尚,是呂氏祖先中第一位顯赫人物。

不韋之道,非不齒曉,乃不此小 商之道,如是乎?

呂不韋出生的衛國弱小,雖然家财萬貫,但是在群雄争霸的混亂時代,不管是為了保全家産也好,還是尋求個人發展也好,呂不韋來到了趙國國都邯鄲。呂不韋差不多是這樣一種商人:他往往在他關注的諸侯之間雲谲波詭的軍事角逐和外交鬥争時,能看到他生意上的新發現;他從事的某些商業活動,也是一場政治賭博。

也正是在邯鄲,他之後與當時的秦昭王的孫子異人相遇。當時的異人在趙國被置換為人質,秦趙兩國當時關系緊張,異人的處境也非常的危險,随時都可能被趙王殺掉。在周儉的鼓動下,異人也由衷的表示:“觸龍說趙太後的故事發人深省,也激勵了我。現在我不會把到趙國當人質看得那麼可怕了,那麼悲觀了。”異人到趙國十餘年來,慘淡經營着與朝中一些将相卿士的關系。因為他有一個遠大的目标,那就是加官進爵,用錢财鋪就進入朝堂的台階。

公元前260年,趙括挂上帥印,來到長平,代替廉頗,統領四十萬大軍。秦,趙長平之戰是戰國後期一次大規模的戰争。趙國在這次戰争中損失慘重,從此失去了與秦國争奪天下的條件。秦國獨霸天下的形勢已經形成了。呂不韋也看出了長平之戰後,趙國一蹶不起的趨勢。他的五百镒金将化為烏有;自己在趙國其他城邑的珠寶生意也要受到重大的阻礙;還有加官進爵的政治理想,也會黯淡下去。還好,他遇見了異人。

呂不韋看見異人的時候,異人正被趙王交由公孫乾看管,大街上人們擠擠攘攘的觀看異人。呂不韋一看到異人,就自言自語說:“這個人由天子的儀表,龍鳳的姿态,可以作為繼承國君”。呂不韋認為異人就是他苦苦尋找的商品,大歎奇貨可居。異人和周儉在呂不韋在邯鄲的府邸中住了幾個月,感激涕零得對他說:“蒼天有眼,得遇恩主!一旦你的謀劃能如願以償,我做了秦國的國君,天下我與貴商各得一半。”

不韋之道,非不齒曉,乃不此小 商之道,如是乎?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國君繼位,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儲君嬴子楚繼位,即秦莊襄王,公元前249年以呂不韋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門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萬人。

呂不韋不是一個喜形于色的人。他聽完莊襄王的第一道诏令,臉上平靜如水,心中卻風起雲湧。十年前他在邯鄲見到異人這位落魄王孫時,就預見到立一國之君赢利無計其數,他的眼光沒有錯;異人也言信行果,答應一旦立嗣成功當上國君,與呂不韋共同擁有秦國,如今莊襄王兌現了承諾。今後,他将置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發号施令,叱咤風雲,一展才華抱負。

呂不韋在商海和官場的取得的成就是值得我們傳唱的,但是人無完人,呂不韋也有他自身的缺陷和失誤。他已經擁有了足夠多的财富,有幫助樹立了一個新皇帝,在我們看來基本上一生的榮華富貴都有了保障,但是呂不韋的人生結局是很悲慘的。《史記》最後一段話“呂不韋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酖而死”,他最後選擇喝酒自殺,死在家裡。

不韋之道,非不齒曉,乃不此小 商之道,如是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