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BAT強勢入侵SaaS市場,傳統巨頭的生存哲學

面對bat的強勢入侵,“資曆深、有錢、資源豐富”的大标簽貼在身後,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膽敢無動于衷,他們就像巨無霸的森蚺一樣,橫亘在其他公司面前,哪裡有大波利益,哪裡就會出現它們的身影。

很不幸,saas(軟體即服務)市場也被bat“聚焦”了,騰訊的企業微信,阿裡的阿裡釘釘,百度亦推出了百度雲企業版,土豪們的打法非常野,機場的顯示屏、整列地鐵車廂,企業微信、阿裡釘釘無處不在,傳統saas巨頭們,肯定舍不得如此巨額的投入。

阿裡釘釘2016春季戰略釋出會上,創始人陳航透露,阿裡釘釘的企業組織數已經超過150萬。而企業微信雖然沒有像阿裡釘釘一樣公布其企業組織數量,但是基于微信7.62億的月活躍賬戶基數下,其企業接入量想必也會非常多。百度的saas野心更多的是基于雲服務方面,日前,百度雲企業版正式推出,号稱“1億豪禮大放送”,主打的點是企業檔案協同辦公。

bat野蠻起來,就是如此的“不講理”,傳統的saas巨頭如商派、用友、金蝶、紛享銷客等該如何面對,這是一個涉及到未來生死存亡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脫穎而出的機遇,被bat碾壓過後仍能存活的企業,最終結局大多是完美的。是以,與bat之間的關系,是一門生存哲學。

差異化競争,不與bat正面沖突

“反骨者”衆,近幾年不少網際網路公司都将目标與bat對其,試圖挑戰bat的地位,而且bat各自之間的業務線也經常挑戰,即使bat很強大,“不怕死者”亦大有人在,似乎他們天生就是“反骨者”。然而,一波波“口水戰”和“奮鬥宣言”結束後,bat依然屹立,而他們自己卻逐漸萎靡,直至最終落寞消亡。

全國中小企業數量接近5000萬家,本身是一塊非常龐大的市場,原本的300多家saas企業,并未将這塊市場吃透,其中既有傳統力量的抵制,亦有普通使用者基礎硬體發展緩慢的因素,競争和混亂是這個領域的常态。近兩年使用者終端的數字化數量飛速提升,從來沒有一款工具能夠像智能手機一樣将企業員工聯系在一起,而與使用者對于的則是企業,當下正是屬于saas最好的機會。

bat切向saas市場的姿态,并不是完全複制商派、用友、金蝶、紛享銷客等模式,而是利用各自的優勢,在原本集團的優勢下競争,企業微信依托的是微信的力量,阿裡釘釘依托的是阿裡巴巴自身的力量,百度利用的是百度自身60多萬的企業級客戶。顯然bat也沒有像傻子一樣胡亂沖鋒。

是以,這塊龐大的市場仍然留給了傳統巨頭們生存的機會。而要想很好的生存下去,首先要避免的就是與bat差異化競争,即使bat有入侵,也得找差異化的地方生存,從側面回擊。

就像商派這樣,阿裡和騰訊都從im方面切入,做全次元的滲透,而商派卻選擇從安身立命的電商領域滲透,在電商的saas領域,商派就是王者。

資料顯示,商派在2015年擁有600萬日均訂單,9.6億的日均交易流水,2015年gmv高達3500億。服務對象包括聯想、施耐德、海爾、雲南白藥、蒙牛、百麗、綠森數位、益生健康、來伊份和韓都衣舍在内的23個行業8種業态265萬企業,市場占有率超過 70%。

面對bat的強勢入侵,商派沒有怯弱,也沒有盲目湊上去“拼殺”,這是一條很好的生存哲學,不直面競争。直面沖突固然能博得一時的眼球,但所面臨的将是強勢的打擊,為自己樹立強敵在商場并不聰明。

穩紮穩打,維護固有的客戶關系,避免客戶流失

激進大多時候是一個貶義詞,可惜面對競争和機會,很多人容易陷入迷局,既然bat們能夠如此快速的獲得如此龐大的企業組織數量,他們推出類似的功能,肯定也能“一炮而紅”。然而,現實卻是要求穩紮穩打。

客戶量從60萬到100萬,再到160萬,再到265萬,商派這14年來,走得非常踏實。shopex,ecshop,ecstore,易開店,分銷王等産品一路為客戶所稱頌,其依靠的就是在商派在電商saas領域的深耕細作以及踏實,隻有踏實才能獲得使用者的口碑和青睐。

保證現有的客戶源不被bat搶走,同時更大程度上滿足現有使用者的需求,商派憑借其過硬的電子商務服務與技術能力,成功入選gartner 2016年度全球最酷電商技術供應商,成亞太地區唯一代表。

創新和微創新,走的更快

市場最怕的就是傲慢和腐朽,網際網路變化的速度太快,是以靠b端企業吃飯的saas企業,必須得跟上市場變化的速度才行。

日前,商派針對企業客戶推出了不用繳納會員費的雲起會員制度,成為雲起會員,除了能享受雲起所有的好系統全部免費試用服務之外,還有行業大咖免費開課、一對一服務、多項好營銷、天工支付+平安銀行會員電商扶持貸款的好金融服務、會員福利社、專享福利社等多項服務,用“平台化、服務化”的政策來滿足客戶的需求。

早期針對電商企業的saas服務,更多的是利用低價标準化的政策,很少會把服務納入重點對象,因為早期的saas核心要素就是賺錢和活下去。而當下的衆多中小企業,顯然并不滿足于純粹的交易行為,國内中小企業數量如此之多,需求也不盡相同,而且,還有需求更新的情況,是以及時針對客戶的需求,做出一些創新和微創新的東西,很有必要。

來自金融方面的需求,亦是近兩年創業者們的“心頭大患”。全國5000萬家中小企業中,面臨資金以及收款問題的中小企業不在少數,商派推出了電商資料貸業務,通過商派多年來在大資料技術上的積累,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貸款問題,另一方面,打通多家第三方支付的接口,幫助小型創業者、個體商戶提供收銀方面的解決方案(第三方在支付的接口更新速度較快,企業自己接入會比較麻煩)。

保持創新和微創新的能力,持續不斷的為既有客戶和未來客戶着想,比bat們走的更快,亦是巨頭的生存哲學之一。創新和微創新不在于口号,在于客戶以及市場的感覺。

企業微信、阿裡釘釘、百度雲企業版的到來,讓saas的戲份向他們傾斜,原有的巨頭們失去了魅力嗎?似乎沒有,可為何還是會有恐懼感呢,興許是擔心bat終有一天會搶占自己的地盤吧,可商派亦有自己的制高點——電商領域,面對強勢的bat,勢頭并不弱。

競争正在進行,要想成為企業級服務市場的獨角獸,踏實前行才是明道。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