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葡萄酒消費者真正的“痛”

中國的葡萄酒市場正在成為酒業的下一個風口。2015年,進口葡萄酒市場迅猛增長。2015年,我國進口葡萄酒總量同比增長44.58%;進口額同比增長34.30%。國産葡萄酒行業也延續了2014年起上漲的趨勢,截止2015年10月,我國葡萄酒行業實作收入357.25億元,同比增速為8.55%,實作利潤總額37.82億元,同比增速為14.79%。目前,中國的葡萄酒零售市場價值約為780億元,進口葡萄酒占三分之一左右。進口紅酒正在快速被國内消費者接受,未來的葡萄酒市場,在移動網際網路加速了市場運作的情況,市場的環境的變化也變得日新月異。

中國葡萄酒市場網際網路+後真的改變了嗎?

2014年開始,國内網際網路創業高潮,o2o企業大量湧入市場,如“酒仙網”、“1919”等也相繼誕生,但經過兩年多市場的檢驗,國内葡萄酒市場的混亂并沒有明顯改觀。究其根源,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以上o2o平台隻是從表象上減少了部分中間環節,但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中國葡萄酒市場的根本問題;另一方面,現在市場上的酒類平台都是綜合性的酒類平台。衆所周知,喝酒的人都有自己專一的愛好,或喜歡啤酒,或喜歡白酒,或是葡萄酒。

“酒仙網”、“1919”如果同傳統百貨商場一樣,是一個綜合的線上酒類商城,買酒的使用者對其的品牌印象就是“雜貨鋪”。舉例電商行業的獨角獸“淘寶”,雖然“淘寶”已經是電商行業的獨角獸,但仍無法阻止以3c為切入口的“京東”崛起。從傳統百貨商場分解成現在的專賣商場,甚至服裝商業街、家具商業街等可以看出,任何行業最終都會趨向專業品牌。消費者也會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該行業的品牌上司者。也隻有更加專業的管道,才能提供更加專業的服務,更能懂得這個專業領域的使用者痛點。

中國葡萄酒消費者真正的“痛”

葡萄酒與白酒和啤酒相比,有它獨特的“痛”,如:消費者購買管道受到區域、消費場景等限制,管道單一容易産生相對壟斷;葡萄酒市場價格虛高,餐廳、ktv等高頻消費場景處于價格相對壟斷地位,消費成本高;紅酒品質參差不齊,以次充好、假冒産品衆多,使用者很難買到真正的進口葡萄酒等問題。

中國紅酒市場需要新的方式解決混亂的病症。

中國有自己的葡萄酒品牌,現在也需要專注的管道品牌。而葡萄酒行業的症狀其實也圍繞一個核心,管道!紅酒來源管道決定了紅酒的品質,消費者購買管道決定了紅酒的價格。解決以上兩點,才能真正的幫助中國紅酒市場擺脫混亂病症的糾結。

首先是來源管道。紅酒來源一方面是國内,一方面是國外。有人說這是中外葡萄酒最大的差距,為什麼?因為葡萄酒行業曆來有“七分原料,三分工藝”之說,好葡萄對生存的條件要求相當苛刻,對日照、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都有嚴格的要求。國外,葡萄酒的生産是在一個莊園内完成,而在我國,很多葡萄酒廠有相對穩定的基地就很不錯了,這必然影響到葡萄酒的品質。中國與國外葡萄酒的差距還在于産區特色不突出,産品同質化嚴重,品種區域化也不明顯,在中國的葡萄園中,單一品種的赤霞珠幾乎就占到了50%,原料品種的單一化也暴露出中國葡萄酒的弱勢。

再看消費者采購管道,雖然在網際網路上有很多相關的文章,但因為葡萄酒在國内消費場景的問題,真假難辨一直是難以解決的問題。市場真正需要的是一個可以讓使用者放心的,價格合理的,且可以即時送達的服務方式。

聚焦葡萄酒的葡萄酒專供平台“9号倉庫”

中國葡萄酒消費者真正的“痛”

筆者經過調查發現,在江西、福建,基于全網際網路平台的“9号倉庫”平台正在做相關服務。“9号倉庫”是“進口葡萄酒專供平台”,專注葡萄酒行業,直接與國外葡萄酒酒莊達成合作,去中間化的同時,更保證了價格以及品質。同時“9号倉庫”承諾1小時内送達。筆者在南昌市三個不同地點嘗試使用“9号倉庫”購酒,最長的送達時間也不過45分鐘左右。 “9号倉庫”的這種模式,直接打破了上下兩個管道的原有模式,徹底的把中國紅酒市場的混亂病症排除在外,同時也突破了消費場景的相對壟斷壁壘,讓消費者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買到物美價廉的優勢紅酒。

中國葡萄酒消費者真正的“痛”

“9号倉庫”經過近兩年在江西和福建的市場營運,專注葡萄酒市場,已經證明了其市場價值,該模式抓住了目前國内葡萄酒市場的消費者痛點和市場痛點,完美解決了市場急需的各類問題。相信在“9号倉庫”完成全國推廣後,葡萄酒行業将進行新的革命,甚至于國内消費者對于酒類的選擇也會發生相應的轉變。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