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藥食同源—覆盆子

作者:本草乾坤

覆盆子

【名稱】覆盆子

【來源】本品為薔薇科懸鈎子屬植物華東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的幹燥果實。夏初果實由綠變綠黃時采收,除去梗、葉,置沸水中略燙或略蒸,取出,幹燥。

【原形态】掌葉覆盆子 落葉灌木,高2-3m。幼枝綠色,有白粉,有少數倒刺。單葉互生;葉柄長3-4.5cm;托葉線狀披針形;葉片近圓形,直徑5-9cm,掌狀5深裂,中裂片菱狀卵形,基部近心形,邊緣有重鋸齒,兩面脈上有白色短柔毛;基生五出脈。花兩性;單生于短枝的頂端,花萼5,宿存,卵狀長圓形,萼裂片兩面有短柔毛;花瓣5,白色,橢圓形或卵狀長圓形,先端圓鈍;直徑2.5-3.5cm;花梗長2-3.5cm;雄蕊多數,花絲寬扁;花藥丁字着生,2室;雌蕊多數,具柔毛,着生在凸起的花托上。聚合果球形,直徑1.5-2cm,紅色,下垂;小核果密生灰白色柔毛。花期3-4月,果期5-8月。

藥食同源—覆盆子

覆盆子花果(圖檔來自百度百科)

【性狀】幹燥聚合果為多數小果集合而成,全體呈圓錐形、扁圓形或球形,直徑4~9毫米,高5~12毫米。表面灰綠色帶灰白色毛茸。上部鈍圓,底部扁平,有棕褐色的總苞,5裂,總苞上生有棕色毛,下面常帶果柄,脆而易脫落。小果易剝落,每個小果具三棱,呈半月形,背部密生灰白色毛茸,兩側有明顯的網狀紋,内含棕色種子1枚。氣清香,味甘微酸。以個大、飽滿、粒整、結實、色灰綠、無葉梗者為佳。

藥食同源—覆盆子

覆盆子中藥(圖檔來自百度百科)

【産地分布】生态環境:生于海拔至中海拔地區,在山坡、路邊陽處或陰處灌木叢中常見。

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西等地。

【有效成分】覆盆子含有機酸、糖類及少量維生素 c,并沒食子酸(ellag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覆盆子酸(fupenzic acid)。

【藥理研究】

1.抑菌作用100%煎劑用平闆打洞法,對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對霍亂弧菌也有抑制作用。

2.雌激素樣作用 大鼠、兔的陰道塗片及内膜切片等名額表明,覆盆子似有雌激素樣作用。

【功效與作用】補肝腎,縮小便,助陽,固精,明目。治陽痿,遺精,溲數,遺溺,虛勞,目暗。益腎,固精,縮尿。用于腎虛遺尿,小便頻數,陽痿早洩,遺精滑精。

【性味歸經】甘、酸,溫。歸腎、膀胱經。

【禁忌】腎虛有火,小便短澀者慎服。

【參考文獻】 《中國藥典》;《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華本草》;百度百科

您覺得我們的努力對您有幫助嗎?想了解更多本草知識,就掃以下二維碼關注我們吧!您的關注是我們努力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