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物聯網的舒适未來:手機操控家居生活衣服檢測疾病

外媒稱,麻省理工學院“流體界面小組”(fluid interfaces group)開發的工具“現實編輯器”(reality editor)給我們展示了這樣的未來:從椅子、床到電視、汽車的一切物品都能夠以新的方式連接配接、操縱和控制。

據英國《金融時報》3月2日報道,比如,可以對配備處理器和通信功能的家用物品進行程式設計,這樣你早上一起來,你的床就會啟動你的汽車的供暖系統。

但是,如果說這些技術可能會讓家居生活更為便利,那麼它們也會給企業和社會帶來種種深刻變化。

重要的是,包含處理器、軟體和可聯網傳感器在内的物聯網技術,讓物品能夠連續不斷地瞬間捕捉到資料并進行傳輸。

好的一面是,這為提供更高效率的服務鋪平了道路。比如,在紐約,美國科技和廢品處理公司bigbell研發的垃圾箱和資源回收筒能夠在滿了以後自動通知收集機構。

鑒于從燈柱、交通燈到氣象衛星的一切每時每刻都在産生資訊,如今的城市可以對資料進行分析以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美國科技公司ibm物聯網和教育總經理哈麗雅特·格林(harriet green)表示:“通過預測模型得知哪裡在産生污染,能夠讓城市規劃者就如何改善空氣品質做出重要決策。”

軟體初創企業contextere首席執行官蓋布·巴特斯通(gabe batstone)表示,這些技術給企業提供了削減成本的機會。該公司基于機器學習(很多人工智能背後的技術)和物聯網技術開發面向勞工的服務。巴特斯通說,傳感器産生有關裝置狀态的資料,使機器維護和故障防止工作徹底改觀,為企業節省大量資金。

“裝置上有資訊,裝置知道需要何種維護,雇員可以通過一台超級計算機——或者叫作手機——得知資訊,”他說,“這将給商業營運帶來深遠影響。”

比如,在水務行業,傳感器可以連續不斷地提供有關管道完好性的資料,幫助探測薄弱之處,防止洩漏。

同樣的原則也可應用于人體。可穿戴和可植入傳感器能夠追蹤從血糖水準到心率的一切體征,進而及早檢測出不規律或者威脅生命的症狀。這些傳感器還能讓人采取改變飲食或鍛煉方式等舉措,來應對糖尿病等病症或者降低罹患疾病的風險。

這可能使醫療從一個旨在治療疾病,修複傷痛的體系,轉化為旨在預防疾病,保持健康的體系。

當然,這樣的變化也會對人力資源造成影響。當裝置可以安裝在相距遙遠的地方,病人可以待在家中時,工程師和護士或許需要承擔不同的職責。對一些企業而言,這将意味着雇傭具備新技能的人。

比如,nest等智能恒溫器的問世,意味着管道和供暖公司現在需要it技能,因為系統的故障有可能和管道或者鍋爐有關,也有可能和寬帶連接配接有關。“這讓這個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博安咨詢(pa consulting)數字業務專家蒂姆·迪瓦恩(tim devine)說。

“盡管一家鍋爐公司的關鍵依然是工程、管道、天然氣和大型金屬件,但營運鍋爐公司的人現在營運着it公司。”

物聯網技術還會催生對新服務和商業模式的需求。“我能從智能手機上收到警告,告訴我有人在我家周圍晃悠,這很棒,”迪瓦恩說,“但我也需要能夠緻電當地的安保服務,否則我隻能幹着急。”

此外,由于這些新模式取決于從軟體公司、寬帶服務提供商到裝置制造商等多個組織組成的複雜系統,将産生責任歸屬的問題。

迪瓦恩舉了一個家庭供暖系統的例子:“如果恒溫器在你不在的時候把鍋爐打開,你回來以後收到了1000英鎊的供暖費賬單。誰來承擔這個責任?”

盡管這樣的問題尚未得到解答,但巴特斯通認為,消費者技術已經為物聯網被各類企業采用鋪平了道路。

“在我們的個人生活中,我們已經習慣由我們的月曆告訴我們什麼時候該去參加會議、提供我們地圖,并檢視交通狀況,”他說。

“是以,消費端已經讓我們接受這樣一點,那就是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可能是有用的。”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