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羅隐:“十試不第”,都是醜陋惹的禍?科舉考試,同樣重視顔值喜好諷刺,就為“自取其辱”求職幕府,被迫向生活低頭我雖醜陋,可是我很溫柔改名羅橫,得即高歌失即休入幕錢镠,依然名士派頭盡顯忠義,令人刮目相看

作者:不立翁99
羅隐:“十試不第”,都是醜陋惹的禍?科舉考試,同樣重視顔值喜好諷刺,就為“自取其辱”求職幕府,被迫向生活低頭我雖醜陋,可是我很溫柔改名羅橫,得即高歌失即休入幕錢镠,依然名士派頭盡顯忠義,令人刮目相看

羅隐形象

傳說他“十試不第”,也就是參加了十次科舉考試,十次都沒有考中,是一個标準的“複讀生”。反複落榜,是因為他智商不線上嗎?

《唐才子傳》說他“少英敏,善屬文,詩筆尤俊拔”,看來并非智商問題。他落榜的原因竟然是:“長得極為醜陋,說一口土話”。

他就是唐代詩人羅隐,任何一個中國國小生都知道他的名句“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那麼,一個著名詩人為什麼“十試不第”?難道都是因為醜陋惹的禍嗎?

羅隐(833-910),原名羅橫,餘杭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羅橫寫詩、作文皆不同凡響,被時人所推崇。他自己也相當自負:“弱冠負文翰,此中聽鹿鳴。使君延上榻,時輩仰前程。”有個朋友中了舉人,羅橫送上賀詩一首,朋友的父親如獲至寶,說:“我兒及第我并不高興,高興的是能夠得到羅公詩文一篇。”羅橫的詩比自己兒子中舉還重要,這位父親說的不一定是真心話,但對羅橫的恭維算是到位了。

羅隐:“十試不第”,都是醜陋惹的禍?科舉考試,同樣重視顔值喜好諷刺,就為“自取其辱”求職幕府,被迫向生活低頭我雖醜陋,可是我很溫柔改名羅橫,得即高歌失即休入幕錢镠,依然名士派頭盡顯忠義,令人刮目相看

大中十三年(859),羅橫離開件次杭,去京師參加進士科考試。大唐帝國選拔人才的标準還是相當高的,共有四項:“一曰身,體貌豐偉;二曰言,言辭辯正;三曰書,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優長。”也就是說,進士科考試不單單考詩文對策,首先要看顔值:“體貌豐偉”,而羅橫卻長得像隻猴子,個頭矮,皮膚黑,容貌很抽象。這麼一副尊容,做了政府官員,是會影響官威的。是以,盡管羅橫才學出衆,第一次參加進士考試,還是被排除在錄取名單之外了。考官在他的評語上說:“長得極為醜陋,說一口土話”。

唐朝科舉,請托幹谒之風泛濫,尤其進士科考試,幾乎成為權貴卿相們的遊戲,無權無錢者隻能靠邊站。大中十四年(860),“登第者三十人……皆名臣子弟,言無實才”,這其中就包括前宰相、現河中節度使令狐绹的公子令狐滈。作為一介布衣,羅橫毫無懸念地再次落第,但現實不允許他悲傷。令狐绹是他為數不多的能攀上的關系,他含着眼淚,寫了一首祝賀令狐滈登科的詩,呈送給令狐绹。令狐绹看了羅橫的詩,非常賞識他的才華,推薦他參加第二年的進士試。

然而,令狐绹畢竟是前朝舊臣,剛剛被新即位的唐懿宗清算出中央,他的推薦起不了多大作用,甚至有可能起負作用。鹹通二年(861),羅橫第三次參加進士考試,又落第了。

在唐朝士子當中,羅橫是個非常特殊的存在,相貌醜也就罷了,嘴巴還欠,諷刺起人來不帶打哏的。《唐才子傳》說他“性簡傲,高談闊論,滿座風生。好諧谑,感遇辄發”。有一次,羅橫乘船渡河,看到一位官員正對船夫發脾氣,便故意大聲對船夫說:“這是哪個朝裡的官!我腳指頭縫裡夾着筆,也可以頂他們幾個人!”官員叫韋贻範,時任龍州刺史,省級上司幹部,暗暗記下了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書生。

羅隐:“十試不第”,都是醜陋惹的禍?科舉考試,同樣重視顔值喜好諷刺,就為“自取其辱”求職幕府,被迫向生活低頭我雖醜陋,可是我很溫柔改名羅橫,得即高歌失即休入幕錢镠,依然名士派頭盡顯忠義,令人刮目相看

羅橫“自以當得大用”,卻屢遭黜落,便時時流露出不平之氣,寫下很多譏刺時政和官僚的詩,其中一首《春風》是這樣寫的:“也知有意吹噓切,争奈人間善惡分。但是秕糠微細物,等閑擡舉到青雲。”翻譯成白話就是:春風啊,我知道你着急把春天送進人間,可你得厘清善惡啊!你看那些秕糠,都被你送上青雲了!用腳後跟想想,都知道詩裡的春風指的是誰,秕糠指的又是誰。

有一次路過華清宮,他想起唐玄宗李隆基和貴妃楊玉環的故事,便賦《華清宮》詩一首:“樓殿層層佳氣多,開元時節好笙歌。也知道德勝堯舜,争奈楊妃解笑何。”詩裡說,華清宮樓殿層層充滿着祥瑞之氣,開元時節更是夜夜笙歌。那人倒是懂得在道德上要勝過堯舜,怎奈還要讓楊貴妃高興才行!

羅隐:“十試不第”,都是醜陋惹的禍?科舉考試,同樣重視顔值喜好諷刺,就為“自取其辱”求職幕府,被迫向生活低頭我雖醜陋,可是我很溫柔改名羅橫,得即高歌失即休入幕錢镠,依然名士派頭盡顯忠義,令人刮目相看

骊山華清宮溫泉

鹹通八年(867),羅橫将他的諷刺散文編為《讒書》。其中有一篇《英雄之言》,提到漢高祖劉邦曾說“我的住室應該像秦始皇這樣”,楚霸王項羽曾說“我可以取代秦始皇”,羅橫說這兩句所謂的“英雄之言”其實就是盜賊邏輯。他還在序言裡自嘲道:“我來京城七年,饑寒交迫,幾乎不像一個正常人。丁亥年正月,我拿過這本書來罵自己:‘他人用書得榮譽,你卻拿它自取其辱;他人用書取富貴,你卻是以得貧困。’是以,我的書不過是自己讒媚自己罷了,就叫讒書吧。”

羅橫說的沒有錯,他編這本書就是“自取其辱”用的。唐懿宗很快把他拉入黑名單,永世不得錄用!

唐代科舉考試科目繁多,過程漫長,手續複雜。各地舉子參加春天的考試,卻要在秋冬之際集中京都。京城居,大不易,大部分舉子家境貧寒,無法提供充足保障,他們的生活相當艱辛;又因為背井離鄉,心境也頗為凄涼。考前辦手續受盡各種責難,進入考場同樣遭受百般污辱,胥吏呼來喝去,絲毫不顧忌讀書人的顔面。由于久困科場,羅橫“寒饑相接,殆不似尋常人”,為求生存,不得不“傳食諸侯”。也就是到處投詩獻文,陳情哀告,乞求舉薦。數番科考落第之後,羅橫已35歲,人到中年的他上有老下有小,一家十數口人嗷嗷待哺,他不得不考慮入世求職,弄些糊口的薪水。

羅隐:“十試不第”,都是醜陋惹的禍?科舉考試,同樣重視顔值喜好諷刺,就為“自取其辱”求職幕府,被迫向生活低頭我雖醜陋,可是我很溫柔改名羅橫,得即高歌失即休入幕錢镠,依然名士派頭盡顯忠義,令人刮目相看

吏部員外郎于環曾為羅橫廣為延譽,鹹通十年(869)冬,他出任湖南觀察使,羅橫急忙修書《投書湖南于常侍啟》,請求于環奏授一官或推薦他參加吏部的書判拔萃考試。于環有悲天憫人之心,為他争取了一個衡陽縣主薄的官職。但是,于環的兩個部屬認為羅橫做主薄不合适。羅橫很珍惜這個職位,弄不懂到底哪兒得罪了他們,或者隻是因為相貌醜陋讓他們感覺不舒服。他雖然十分不爽,卻不想讓于環感到左右為難,恰逢當年江南鬧饑荒,就順勢告假歸鄉探視。

羅橫第一次到京城參加進士試的時候,走到鐘陵(今江西省南昌縣),夜宿酒樓,結識了一個叫雲英的妓女,一夜缱绻,彼此印象深刻。轉眼十年過去了,羅橫告假歸鄉,再次經過鐘陵,還是在那家酒樓住宿,誰料接待他的還是雲英姑娘。羅橫大笑,說:“雲英姑娘,你還在這裡呀!”雲英也拍手大笑,說:“羅秀才還沒脫白衣呀!”白衣,古代平民服,借指無功名也無官職的人。雲英笑話羅橫沒中進士,仍是平頭百姓一個,羅橫也不生氣,當場賦詩一首《贈妓雲英》:“鐘陵醉别十餘春,重見雲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十年後,重新見到你雲英,身材仍然輕盈美好。你沒有嫁出去,我也沒成名,咱們半斤八兩,彼此彼此,可能都有不如人家的地方,誰也不用笑話誰!至于是否真的“不如人”,羅橫心裡未必這麼想。但他能夠輕松面對妓女的嘲笑,把社會底層的妓女嫁人跟高大上的金榜題名并列,倒也顯現出他的标新立異并非表面功夫,而是與一般文人士大夫真正有很大差別。

羅隐:“十試不第”,都是醜陋惹的禍?科舉考試,同樣重視顔值喜好諷刺,就為“自取其辱”求職幕府,被迫向生活低頭我雖醜陋,可是我很溫柔改名羅橫,得即高歌失即休入幕錢镠,依然名士派頭盡顯忠義,令人刮目相看

安頓好一家老小後,羅橫逆水而上,再赴衡陽任職,到得潭州時才得訊,于環因為受到弟弟于琮的牽連而被貶袁州刺史,他的衡陽主薄一職已落旁人。

乾符四年(877),鄭畋當上了宰相。據說鄭畋的女兒讀羅橫的詩,看到“張華謾出如丹語,不及劉侯一紙書”兩句時,感動得稀裡嘩啦的,天天拉着父親的袖子撒嬌,要求見一見羅橫。鄭畋不僅是高官,也是唐末最為著名的詩人之一,他非常認可羅橫的才華,既然女兒死活要見羅橫,就安排他來家裡做客,讓女兒“垂簾而窺之”。

羅隐:“十試不第”,都是醜陋惹的禍?科舉考試,同樣重視顔值喜好諷刺,就為“自取其辱”求職幕府,被迫向生活低頭我雖醜陋,可是我很溫柔改名羅橫,得即高歌失即休入幕錢镠,依然名士派頭盡顯忠義,令人刮目相看

在小姐姐的心目中,美妙佳句跟帥哥形象是聯系在一起的。當羅橫進了客廳,兩眼冒星星的小姐姐掀開簾子偷眼一看:“哎呀媽呀!這是人嗎?”眼前這個“動物”長得像隻猴子,個子小小的,皮膚黑黑的,容貌難以描述。在那個審美還算正常的年代,不流行“死忠粉”,小姐姐迅速拉黑了羅橫,“不複念矣”,甚至“自是絕不詠其詩。”

盡管遭到不公正對待,因相貌問題被女性拉黑,羅橫卻不以為意,反而經常為女性打抱不平。一些古人喜歡把女子比喻成紅顔禍水,任何朝代發生了動蕩,便認為是女人作遂,比如西施、趙飛燕、褒姒等等,都被潑了很多這樣的髒水。羅橫專門寫了一首《西施》:“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吳國人就把失敗的原因歸咎于西施,說她是紅顔禍水。羅橫在詩裡駁斥禍水論:如果說西施傾覆了吳國,那越國滅亡的責任又在誰呢?如果是一位真正有作為的帝王,不可能會被女人所牽絆;說到底還是那些帝王們自己沒有做好,以至于斷送了祖宗的江山,隻好把女人作為替罪羊。

羅隐:“十試不第”,都是醜陋惹的禍?科舉考試,同樣重視顔值喜好諷刺,就為“自取其辱”求職幕府,被迫向生活低頭我雖醜陋,可是我很溫柔改名羅橫,得即高歌失即休入幕錢镠,依然名士派頭盡顯忠義,令人刮目相看

西施浣紗圖

廣明元年(880)底,黃巢起義軍攻下潼關,迅速向長安挺進。唐僖宗帶着随從宦官,倉皇逃奔成都。當此“國難”時刻,羅橫不僅不為皇帝貴胄們提心,反而寫下一首《帝幸蜀》:“馬嵬山色翠依依,又見銮輿幸蜀歸。泉下阿蠻應有語,這回休更怨楊妃。”阿蠻即阿瞞,是唐玄宗的小名。安史之亂爆發的第二年,他避亂入蜀,行至馬嵬坡,“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從太子到大臣,都認為楊貴妃是禍亂根源,逼迫唐玄宗缢殺楊貴妃。回首百年前,再說眼前事,這回僖宗釀成禍亂逃亡,可找不到新的替罪羊了吧!

羅隐:“十試不第”,都是醜陋惹的禍?科舉考試,同樣重視顔值喜好諷刺,就為“自取其辱”求職幕府,被迫向生活低頭我雖醜陋,可是我很溫柔改名羅橫,得即高歌失即休入幕錢镠,依然名士派頭盡顯忠義,令人刮目相看

光啟三年(887),羅橫以54歲的年紀,第十次參加進士考試,還是铩羽而歸。這次失敗對他的打擊尤其重大,他寫下一首《自遣》:“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表達出濃厚的失望情緒和英雄遲暮的頹喪,還有一絲憤世嫉俗之意。從此,他改名羅隐,化進取為憤怒,視功名如煙雲,要過“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的日子了。

羅隐:“十試不第”,都是醜陋惹的禍?科舉考試,同樣重視顔值喜好諷刺,就為“自取其辱”求職幕府,被迫向生活低頭我雖醜陋,可是我很溫柔改名羅橫,得即高歌失即休入幕錢镠,依然名士派頭盡顯忠義,令人刮目相看

但羅隐終究還是沒有放下功名之心。文德二年(889),唐昭宗改名李晔,羅隐費盡心思,寫賀表上達:“左則舜之全文,右則姬昌之半字。”京城人将這份賀表列為第一,唐昭宗也很高興,覺得羅隐這人雖然不符合我大唐公務員錄用标準,但名氣這麼大,我是不是該“不拘一格降人才”啊?于是決定給羅隐同學一個破格錄用的面試機會。

羅隐:“十試不第”,都是醜陋惹的禍?科舉考試,同樣重視顔值喜好諷刺,就為“自取其辱”求職幕府,被迫向生活低頭我雖醜陋,可是我很溫柔改名羅橫,得即高歌失即休入幕錢镠,依然名士派頭盡顯忠義,令人刮目相看

唐昭宗形象

羅隐的表現不錯,昭宗很滿意,準備把他錄用在甲科。然而關鍵時候,曾經被羅隐嘲笑的韋贻範跳出來了。他抖開羅隐的詩冊,找出那首《華清宮》,念給昭宗聽,并說羅隐分明是諷刺玄宗皇帝嘛,太沒政治素質了!唐昭宗想想也是,敢諷刺我一百年前的先祖,膽子忒大了些,便将羅隐的名字劃掉了。

雖然羅隐屢遭挫折,落魄江湖,但名士派頭不能丢。羅紹威是魏博節度使,酷嗜羅隐的詩歌,将自己的詩集取名《偷江東集》,意思是我這些玩意都是偷學羅隐的。按羅家輩分,羅紹威比羅隐小一輩。羅隐想去見羅紹威,先寫信給羅紹威,稱之為“侄”。羅家管家非常生氣,說:“羅隐一介布衣,竟敢稱大王為侄!”不料羅紹威不以為忤,說:“羅隐名動天下,那麼多王公大臣他都瞧不上,如今竟然肯來我這裡,還視我為侄,這是我的榮幸啊!你們不用多說了。”然後到城郊迎接羅隐,見面就拜。羅隐也不客氣,坦然受之。

羅隐:“十試不第”,都是醜陋惹的禍?科舉考試,同樣重視顔值喜好諷刺,就為“自取其辱”求職幕府,被迫向生活低頭我雖醜陋,可是我很溫柔改名羅橫,得即高歌失即休入幕錢镠,依然名士派頭盡顯忠義,令人刮目相看

景福二年(893),割據蘇杭的錢镠被唐昭宗任命為鎮海節度使。錢镠久聞羅隐大名,知道這人文字功夫了得,便請羅隐代他草拟謝表,還要請他入幕。羅隐做了數年隐士,卻沒有一刻不在為生活奔波,現在有人給提供生活費,于是痛快答應了錢镠的入幕請求,做了鎮海節度掌書記。

羅隐:“十試不第”,都是醜陋惹的禍?科舉考試,同樣重視顔值喜好諷刺,就為“自取其辱”求職幕府,被迫向生活低頭我雖醜陋,可是我很溫柔改名羅橫,得即高歌失即休入幕錢镠,依然名士派頭盡顯忠義,令人刮目相看

錢镠形象

盡管入了人家的幕府,端了人家的飯碗,羅隐對錢镠卻是很不客氣,嬉笑怒罵,毫無拘束。錢镠征斂繁苛,西湖漁夫每日須納魚數斤,如果自己捕的不夠數,還得到市面上購買。漁夫不堪其苦,稱其為“使宅魚”,也就是給錢镠家的魚。有一天,錢镠命羅隐為壁上的《磻溪垂釣圖》題詩,羅隐略做思索,寫道:“呂望當年展廟谟,直鈎釣國更誰如。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須供使宅魚。”在詩裡借姜子牙直鈎垂釣,指摘錢镠“使宅魚”弊政。

好在錢镠算是個明白人,又是個“暖男”,不計較羅隐的臭脾氣,從此撤了“使宅魚”,還向朝廷為羅隐求官。光化三年(900),朝廷看錢镠的面子,任羅隐為觀察判官。

天佑元年(904),朱溫弑殺唐昭宗,篡位之心昭然若揭。錢镠特意咨詢羅隐:看來朱溫是要篡奪李家江山了,我們該何去何從?跟着他走嗎?

羅隐:“十試不第”,都是醜陋惹的禍?科舉考試,同樣重視顔值喜好諷刺,就為“自取其辱”求職幕府,被迫向生活低頭我雖醜陋,可是我很溫柔改名羅橫,得即高歌失即休入幕錢镠,依然名士派頭盡顯忠義,令人刮目相看

朱溫形象

羅隐很激動:“奈何交臂事賊,為終古之羞乎!”他急切地建議錢镠,馬上起兵讨伐朱溫,給昭宗報仇!

錢镠懵住了。當然,錢镠是清醒的,不會拿雞蛋去碰石頭。他隻是對羅隐的反應很好奇:羅名士,你咋那麼大火氣呢?你過去不是批評朝政的毒舌嗎?朱溫殺了昭宗,你應該高興才是呀!

不久,朝廷重臣們開始選邊站,很多人見風使舵,投靠了朱溫。據說朱溫久聞羅隐盛名,用右谏議大夫的官職召他,羅隐卻回絕了。這個諷刺朝政最猛烈的人,最後卻表現得最忠誠,讓錢镠不由得刮目相看。

羅隐:“十試不第”,都是醜陋惹的禍?科舉考試,同樣重視顔值喜好諷刺,就為“自取其辱”求職幕府,被迫向生活低頭我雖醜陋,可是我很溫柔改名羅橫,得即高歌失即休入幕錢镠,依然名士派頭盡顯忠義,令人刮目相看

通過錢镠的薦舉,天祐三年(906),羅隐轉司勳郎中,充鎮海節度判官;後梁開平二年(908),授給事中;開平三年(909),遷為鹽鐵發運使,未幾,奏授著作郎。但是,著作郎的批複還沒有下來,羅隐就病逝了,享年76歲。臨終前,錢镠親赴羅家探望,并在壁上題詩一首,其中有句:“黃河信有澄清日,後代應難繼此才”,意思是,黃河自有清澈的那一天,但後代卻難有你這樣的才人出現,表達了他對羅隐的激賞和對人才逝去的遺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