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88年中國動畫的最高水準《山水情》19分鐘水墨動畫的廣陵絕唱自己的動畫那麼有味道,為什麼要讓它成為絕響?琴師和少年——水墨和古琴有無限可能的中國動畫結語

作者:光影青檸檬

80年代,是人們對卡通片記憶最豐富的時代,《大鬧天宮》、《漁童》、《驕傲的将軍》……哪吒鬧海》、《三個和尚》、《雪孩子》……同時,80年代中後期國外卡通片大量引進,男孩子有《灌籃高手》女孩子有《美少女戰士》。

1988年,上海美影廠創作出時長19分鐘的水墨動畫《山水情》。

1988年中國動畫的最高水準《山水情》19分鐘水墨動畫的廣陵絕唱自己的動畫那麼有味道,為什麼要讓它成為絕響?琴師和少年——水墨和古琴有無限可能的中國動畫結語

但這不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部水墨動畫,往前推中國第一部水墨動畫是1961年的《小蝌蚪找媽媽》還有1963年的《牧笛》,再往後就是1982年的《鹿鈴》,這次為什麼要點名《山水情》呢?

因為這部水墨動畫被稱為中國最後一部“水墨動畫的廣陵絕唱”。

2006年法國安錫動畫節評出一個世紀以來一百部動畫代表作,《山水情》是唯一入圍的中國動畫。

如今,仍有無數人為之驚歎,在豆瓣收獲了9.3的高分,相信再過幾十年,它依然是傳奇。

1988年中國動畫的最高水準《山水情》19分鐘水墨動畫的廣陵絕唱自己的動畫那麼有味道,為什麼要讓它成為絕響?琴師和少年——水墨和古琴有無限可能的中國動畫結語

美影廠對這部水墨卡通片投入巨大,其制作班底也是異常雄厚,影片中一秒一幅的都是上百萬的大師級别的水墨畫,總共是19分鐘,折算下來就是1140幅,每幅就隻算一百萬的話,就是11億4千萬,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斥巨資”!

除了特偉、錢家駿這樣的老一輩動畫大師,就連國畫名家李可染、程十發也曾參與藝術指導,人物、場景設定更是邀請了著名國畫大師吳山明和卓鶴君先生,為本片的美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88年中國動畫的最高水準《山水情》19分鐘水墨動畫的廣陵絕唱自己的動畫那麼有味道,為什麼要讓它成為絕響?琴師和少年——水墨和古琴有無限可能的中國動畫結語

中華古典文化審美之境界二字,非朝夕可識之,然其内涵所賦予人之共鳴,普遍地存在于國人精神之中。水墨、剪紙、木偶是中國傳統動畫創制中的典型代表,其中水墨動畫的制作一直是我國獨有技術。《山水情》的導演特偉就是這方面的大佬,被稱為“水墨動畫之父”,是動畫電影“中國學派”創始人之一…

1988年中國動畫的最高水準《山水情》19分鐘水墨動畫的廣陵絕唱自己的動畫那麼有味道,為什麼要讓它成為絕響?琴師和少年——水墨和古琴有無限可能的中國動畫結語

上世紀50年代,中國也會向蘇聯學習動畫, 1956年中國制作的第一部彩色動畫短片《烏鴉為什麼是黑的》在威尼斯電影節獲了獎,卻被評委認為是蘇聯作品,特偉導演就覺得很難過,也是從那之後,他開始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從平劇風格的剪紙片到水墨片,沒想到真給他開創出一條中國民族風格的卡通片之路。

1988年中國動畫的最高水準《山水情》19分鐘水墨動畫的廣陵絕唱自己的動畫那麼有味道,為什麼要讓它成為絕響?琴師和少年——水墨和古琴有無限可能的中國動畫結語

《山水情》這部水墨動畫隻有短短十九分鐘,整部片子沒有一句字幕和旁白,卻耗費了很多人力物力和心力,要知道水墨動畫是沒有明顯的外輪廓線的,一般都是用筆墨渲染的方式在宣紙上自然描繪,形象栩栩如生,任意暫停一個場景都是一張美妙的水墨畫,高古的人物形象和淡雅通透的筆墨讓整個畫面充滿了詩意,就像是唐代詩人王維說的:“畫中有詩,詩中有畫。”

在創作水墨動畫時,最重要的就是“墨”

1988年中國動畫的最高水準《山水情》19分鐘水墨動畫的廣陵絕唱自己的動畫那麼有味道,為什麼要讓它成為絕響?琴師和少年——水墨和古琴有無限可能的中國動畫結語

在用墨方面,中國水墨畫是有很多講究的,根據傳統“墨分五彩”,通過焦、濃、重、淡、清的墨色變化表現出事物的氣韻來,根據資料顯示,水墨動畫制作核心技術在攝影部分的合成,一般手動繪制的動畫,一幀繪一張,每張原畫按照順序根據人物要動的部位稍加挪動,合成起來,由視覺暫留效果形成動畫效果。

舉個例子,就像是快速翻頁“連環畫”一樣,但是水墨動畫要比其他手繪動畫複雜。

1988年中國動畫的最高水準《山水情》19分鐘水墨動畫的廣陵絕唱自己的動畫那麼有味道,為什麼要讓它成為絕響?琴師和少年——水墨和古琴有無限可能的中國動畫結語

不管是畫在紙上的人物還是動物,都要分層上色,比如一頭水牛,必須分出四五種顔色,有大面積的淺灰、深灰或者隻要有牛角和眼睛邊框中的焦墨顔色…通俗的說,水墨動畫是根據墨迹濃淡來表現的,而不是線條,但是渲染在紙上的濃淡程度都是完全不可控的,是以水墨動畫要更加費事、費神,更需要耐心。

1988年中國動畫的最高水準《山水情》19分鐘水墨動畫的廣陵絕唱自己的動畫那麼有味道,為什麼要讓它成為絕響?琴師和少年——水墨和古琴有無限可能的中國動畫結語

一部沒有對白的動畫電影,除了視覺上的水墨體驗,就是耳邊環繞的古琴聲。

《山水情》主要講述了一對師徒從相識、相伴再到分離的場景。

老者在回家鄉的路上暈倒,被打魚的少年救起,後來兩人結為師徒,老者傳授少年琴藝,少年也聰慧好學,為了能讓少年了解琴樂中的内涵意義,師徒兩人遊曆天地之間,遊覽各大山川,少年經過多年的學習,終于出師,琴聲行雲流水,老者也将自己的古琴贈給徒弟,乘帆而去…最後深情悠揚的琴樂回蕩在山水中。

1988年中國動畫的最高水準《山水情》19分鐘水墨動畫的廣陵絕唱自己的動畫那麼有味道,為什麼要讓它成為絕響?琴師和少年——水墨和古琴有無限可能的中國動畫結語

影視藝術是一種視聽綜合藝術,動畫影片創作也需要通過聲畫結合,以視聽經驗互相轉換,進而達到視聽效果的完美結合,音樂最具象征性傾向的要素,水墨動畫作為特殊的動畫形式,在聲音要素的處理上也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是以《山水情》也充分展現出了“樂由心生”、“弦動乃心動”的中國文人音樂觀念。

《山水情》中的音樂都非常的中國風,是充滿了中國傳統特色的,撥動人心靈深處的琴弦,讓人心曠神怡、陶醉其中。古琴、琵琶作為背景音樂的運用,成為影片特色,作為中國古代樂器,本身就具有非常鮮明的結構音韻特點,存在濃郁的民族氣息,古琴的旋律是散、慢、快的韻律無明顯的節奏點,就好像水墨和書法一樣,追求以流暢為生命節奏的韻律。

1988年中國動畫的最高水準《山水情》19分鐘水墨動畫的廣陵絕唱自己的動畫那麼有味道,為什麼要讓它成為絕響?琴師和少年——水墨和古琴有無限可能的中國動畫結語

中國味十足的畫面,中國味十足的音樂,一遍又一遍地品味其中的意境,越品越香,淡淡的幽香。

國漫崛起是近段時間最常見的一個詞,其實國漫不是崛起,而是繼續發展,之前可能因為某些原因停滞不前,但現在大家重振旗鼓,重新出發,相信會越做越好。如今3d技術與maya技術的出現與發展,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動畫制作的效率,其實也能夠增強水墨動畫的制作效果和表現力度。

1988年中國動畫的最高水準《山水情》19分鐘水墨動畫的廣陵絕唱自己的動畫那麼有味道,為什麼要讓它成為絕響?琴師和少年——水墨和古琴有無限可能的中國動畫結語

有了科技的幫助,不僅使動畫制作優化了傳統制作的複雜與繁瑣,也能夠讓視覺上有更好的體驗,動畫制作正在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我們不需要模仿美國、日本動畫的特點,中國水墨市場有着巨大的潛力,它作為具有中國文化特色藝術的動畫形式,如果利用先進裝置不斷進行着創新與發展,是能夠在國際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1988年中國動畫的最高水準《山水情》19分鐘水墨動畫的廣陵絕唱自己的動畫那麼有味道,為什麼要讓它成為絕響?琴師和少年——水墨和古琴有無限可能的中國動畫結語

還記得2018年張藝謀導演将水墨元素融入電影,讓世界再次認識到中國水墨的風采,水墨風格一時之間也成為熱點,觀衆對《影》所建構的水墨世界過于喜愛并非偶然,而是有迹可循的,因為它深藏于我們民族的文化基因中,一直在等待有心之人去喚醒它…

1988年中國動畫的最高水準《山水情》19分鐘水墨動畫的廣陵絕唱自己的動畫那麼有味道,為什麼要讓它成為絕響?琴師和少年——水墨和古琴有無限可能的中國動畫結語

《山水情》是中國動畫老一輩制作者的心血結晶,是中國動畫類型中的一股清流,也是把中國動畫電影事業推向高峰的作品,進入新世紀以來,随着中華傳統文化的強勢回歸,人們受到審美多元化的影響,沉寂已久的水墨動畫也重回觀衆的視野,但是水墨動畫如何應對當代審美多元化的沖擊,如何保持和發揚水墨動畫的民族性,是中國動畫人的新課題,也是值得我們觀衆探讨和深思的問題。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這部《山水情》呢?

文原創,圖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