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項目管理的一點體會

“1人100個月完成的項目,不是100個人1個月就可以完成。”

  項目管理是讓項目活動中互相競争的各類制約因素:品質、進度、資源、風險等取得平衡的藝術,同時也是平衡項目幹系人的各種需要、關注和期望,帶領不同的人朝着相同目标邁進的上司藝術。

  成功的項目管理可以簡單了解為:按時、在預算内+滿足産品需求+滿足品質需求 地完成項目。

  以下是我對項目管理的一點體會記錄。

  需求等級

  視覺 a:圖檔沒有分享功能嗎?

  技術 k:圖檔有連結轉發分享、微網誌或郵件形式分享等多種分享,全部開發的話需要推延時間表。

  策劃 d:圖檔隻做預覽、下載下傳已經足夠了,暫時不做分享。

  互動 e:如果我們的使用者是基于郵箱使用者,圖檔的郵件分享還是建議做。

  … …

  如果在前期産品需求文檔中沒有明确定義每個需求的優先等級,或者說項目成員對需求的優先等級沒有明确的意識,可能類似的争論會時常發生在項目成員之間,每個人會基于自己對産品目标的了解來考慮這個需求是否要做,什麼時候做,做到什麼程度而産生分歧,因而增加項目推進的阻力。

  是以在前期産品需求文檔中,必須明确定義出每個需求的優先等級,需求的粒度可細化到每個大功能下的子功能需求,如:圖檔分享功能的轉發連結分享、郵件形式分享這樣的子功能需求。等級的劃分依賴于前期的使用者需求調研、産品的預定目标、開發成本、營運計劃等;

  一般的需求等級劃分:

  p0 -must have: 如果缺失,産品不能釋出

  p1 -should have: 如果缺失,産品能釋出,但不能達到預定目标(功能/性能)

  p2 -nice to have: 做了則更好

  p3 -neutral: 對産品沒有明顯的好處,使用者不在意

  每個需求的優先等級确定之後,産品經理根據産品預定目标、開發成本、營運計劃等來定義一個等級分界線,高于或等于這個等級分界線的需求在本期開發,部分根據成本、營運計劃等因素調整到下期開發,而低于這個等級分界線的需求則隻會在下期開發,這樣讓全體項目成員對本期要做的需求達成共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