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社之戰結束高澄回到邺城,畢竟朝中還有很多事兒等着他簽字蓋章閑話南北朝之天下歸一——長社之戰(2)

作者:碧血黃沙2016

一路無話,很快高澄便站在颍川城外東魏軍的總指揮部中;高嶽等人臊眉耷眼的站在一旁,給高澄把這一年的戰況做了彙報。

長社之戰結束高澄回到邺城,畢竟朝中還有很多事兒等着他簽字蓋章閑話南北朝之天下歸一——長社之戰(2)

高嶽車轱辘話反複說,自己這一年多不容易;高澄陰沉着面孔,越聽越怒。

不過聽到劉豐生的提議,高澄的臉色有所緩解;一揚手打斷了高嶽的彙報;他要親眼看看洧水上那座攔水壩。

站在城外的高地,高澄仔細觀察了那座攔水壩,也看了颍川城牆;高澄發現城牆的很多地方都被大水沖垮了;雖然西魏軍搞了很多應急措施,但高澄判斷,就這豆腐渣工程,已經很難再經的住大水的沖擊。

高澄心裡有數了;回到大帳,高澄下令,東魏軍各部繼續分出人手,增加攔水壩的高度;一定要把蓄水量憋起來。

東魏軍立刻行動起來,挖土擔到壩上。但不知道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攔水壩一直在漏水,洞越來越大,直到有一天,攔水壩轟然倒塌。高澄臉色鐵青,大罵這些飯桶,繼續給我造壩。第一次補壩,水依然在漏個不停;第二次,還是不行。高澄徹底惱了!高大少的脾氣本就暴躁,一次失敗還能忍,第二次就已經很不爽了,何況是三次!高澄暴跳如雷,下令,把這些背土的士兵全部推到壩裡活埋,既然你們糊弄本少爺,那就用你們的身體來填壩吧(“堰三決,澄怒,推負土者及囊并塞之。”)。

這下兒,沒人再敢掉以輕心;攔水壩沒毛病了。

長社之戰結束高澄回到邺城,畢竟朝中還有很多事兒等着他簽字蓋章閑話南北朝之天下歸一——長社之戰(2)

看看水蓄的差不多了,高澄下令,開挖!

洧水梅開二度,又沖了出來。

這一次,已經被水泡爛糊的颍川城牆再也撐不住了;史載,“大風從西北起,吹水入城,城壞。”

眼看着水漫金山(颍川);高澄臉上陽光燦爛。與之相反,城裡的王思政此時正愁眉不展。

洪水滔天,王思政心知這夯土的城牆很快就會被泡塌;而他,将無能為力;因為此時他手下,僅剩下3千渾身無力,連刀都拿不起來的兵了。

剛進颍川的時候,王思政帶來了8千人,依托城牆上的工事,這8千子弟兵死扛城外10萬大軍,生生扛了一年。

對這8千西魏軍士兵而言,這一年,用傅園慧的話說,鬼知道都經曆了什麼!開始的時候,城中還有糧食可吃;但時間一長糧食吃光了,西魏軍士兵隻好逮着啥吃啥了,樹皮,麻雀,甚至老鼠。

老實說,吃的還好說;關鍵是圍城時間一長,城裡的鹽斷了;沒有鹽吃,西魏軍個個兒都成了白毛女。白毛女是虛構的,可是人長期不吃鹽先是渾身浮腫,繼而全身無力;眼下這可是在戰時,您全身無力還怎麼打仗啊!

扛了一年,颍川城中戰死的,包括餓死的、病死的;到這會兒,王思政手裡就隻剩下3千人。

王思政本來還指望宇文泰派援兵,但援兵遲遲不到;等後來高澄親自來到颍川城下,王思政反倒不希望援兵來了;西魏的國力他門兒清,放着颍川城下二十萬裝備精良、士氣高昂的東魏軍;宇文泰派的人少了,撓癢癢一樣不管用;人多了,正好讓高澄圍點打援。

是以别看王思政抵抗的頑強,但是越到後面,王思政越清楚,困守孤城,到後來肯定守不住的;至于他本人的下場,王思政心裡也非常清楚,無非是自殺或者力戰殉國,要麼力盡被俘。不過想想後半輩子吃牢飯,王思政覺得,監獄那種免費夥食還是算了吧。

大水破城,王思政想,是時候殉國了,至少對得起宇文泰的知遇之恩。

接下來的事兒,挺好玩兒了;按說王思政想自殺,這種念頭存在于他腦子裡,别人很難知道;可不知道怎麼弄的,城外的高澄居然察覺了王思政的這個企圖;因為史書記載,城破之日,高澄連下兩道指令,一,生擒王思政者,封侯;二,王思政如果死了或者傷了,屠城!(“有能生緻王大将軍者封侯;若大将軍身有損傷,親近左右皆斬。”)

一句話,高澄要一個活的王思政。

當然,這也好了解;6世紀最缺的是什麼?人才!王思政是西魏一流名将,能力出衆,如果王思政肯為東魏效力,那對于高澄來說可就是撿到寶了;而且,像王思政這種級别的人投降,對于西魏朝野軍中士氣的打擊,雖說不是緻命的,但也是沉重一擊;高澄這道指令,一舉兩得。

王思政治軍有方,手下的将士們都服他,否則也不會跟着他玩兒命了;可是,眼下彈盡糧絕,援兵無望;自己能不能活下去都是問題。是以當高澄的指令傳到城裡時,有不少人可就動心了。

這次水勢很猛,很快颍川城就成了養魚的池塘;城裡是沒法兒呆了,王思政把僅剩的部隊集合到一處高地;看部隊集結完畢,王思政說,弟兄們,我受國家大恩,征戰沙場;本以為能立不世奇功,奈何天不佑我;今日力盡,我能做的,惟有引頸自裁,以謝國家。說完,王思政哇哇大哭;邊哭,王思政邊雙膝跪地,面朝西向,重重地叩頭。然後站起,抽劍出鞘,便欲自刎(“王思政帥衆據土山,告之曰:‘吾力屈計窮,唯當以死謝國!’因仰天大哭,西向再拜,欲自刎。”)。

王思政想死,身邊兒的将士們可不都想跟着死;王思政手上的劍搭到脖子上,站在他身邊兒的都督駱訓一把把他的胳膊扥住了,将軍且慢!

長社之戰結束高澄回到邺城,畢竟朝中還有很多事兒等着他簽字蓋章閑話南北朝之天下歸一——長社之戰(2)

駱訓說,将軍,您這一死,您的名節是保全了;可您想過沒,咱剩下的這3千多弟兄腫麼辦?他們會被高澄盡數屠殺;您忍心嗎?

王思政默然。

衆人一看,趕緊一擁而上,把王思政手裡的寶劍搶下來,防止他再自殺。

此時東魏軍大部已經進城,将殘存的西魏軍團團包圍;勝券在握,高澄派出通直散騎趙彥深,你走一趟,讓王思政投降。

趙彥撅着腚爬上了王思政據守的高地,帶去了高澄的信物,也轉達了高澄的态度;隻要你們放下武器,齊王有令,兄弟們免死!

蝼蟻尚且貪生,何況這些百戰之餘,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士兵;萬般無奈,西魏軍放下了手中的刀槍。

随後,趙彥深陪着王思政,來見高澄,史載,高澄“禮遇思政甚重”。

至此,持續了一年多的長社之戰,以高澄的勝利而宣告結束。

至于善後,高澄如約,沒有難為投降的西魏軍,隻是将其打散,發往邊疆戍邊;改颍川為鄭州,留兵駐防。随後,東魏軍乘勝進軍,将因侯景之亂而被西魏軍占領的地盤兒悉數搶回這才鞭敲金镫響,齊唱凱歌還。

而颍川失陷,王思政被俘,宇文泰怎麼後悔的直抽自己嘴巴,那是後話,暫且不提。繼續說高澄。打赢了這場曠日持久的颍川攻堅戰,高澄在東魏官場上的威望如日中天。

但是,易經有雲,否極泰來;其實這話也可以反過來說,那就是泰極否來。随着高澄威孚日增,這位大少爺不知道,自己的小命兒已經進入了倒計時。

長社之戰結束後,高澄回到了邺城;畢竟朝中還有很多事兒等着他簽字蓋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