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極目快評|“一年蓋章7億次”是怎麼統計失誤的

作者:極目新聞

極目新聞評論員 徐漢雄

近日,中建四局貴州投資建設有限公司微信公号釋出的一篇宣傳文章内提到,“員工一年蓋章7億餘次零差錯”,引發熱議。17日下午,該公司回應稱,這屬于統計上的失誤。(據11月18日《每日經濟新聞》)

網絡截圖顯示,發表于“中建四局正黔方”微信賬号的文章稱,“7億多次施印,處理0A流程5964條,用印登記率100%!零出錯!這是某某2020年的一串工作資料。”有網友計算,假設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不眠不休地蓋章的話,每小時蓋章接近8萬次,每分鐘蓋章1331次。有網友調侃稱,這個速度甚至超過了部分機槍的射速。即便以騎縫章來計算,一本幾百頁的标書、合同,一個章下去,每頁都算一個,蓋一個章算幾百次,也還是顯得誇張。

11月17日晚,“中建四局正黔方”釋出情況說明稱,因筆誤和稽核不嚴,相關數字與事實明顯不符,産生了不良社會影響,對此深表歉意!該文目前已删除。

公司解釋是統計失誤。可報道的原文中分明寫道,“部門同僚再三确認,都‘哇’了一聲”。既然是再三确認的,為何與事實不符?

資料摻水,一直是受到诟病的弄虛作假現象,所謂成績不夠,資料來湊。正常情況下,資料有相當的說服力。用資料說話,成了常見的工作考核要求與工作總結套路。一些機關也熱衷于量化管理,搞KPI績效考核。唯資料帶來的弊端也是明顯的,會讓人為了數字而數字,工作成了數字遊戲。是以,有“官出數字,數字出官”的說法。

“7億多次施印”,說稽核不嚴是肯定的,看到這個數字,就該想一想,是否可信。說是筆誤,就難以了解,難道是将7萬次或7千次寫成了“7億次”?這資料到底是怎麼來的?難道沒有一個基于每天工作量的正常統計與換算?“處理0A流程5964條”,這個應該是有痕迹的,是以,精确到了個位數。“7億多次施印”,是如何出籠的,恐怕隻有當事人心知肚明了。

聯想到文中表述,“這份‘沉甸甸’的資料,令人驚歎,讓人心中發堵,因為這是怎樣的獨自奮戰和兢兢業業。”如此動情的寫法,“7億多次施印”是否為了烘托敬業,就不好說了。因為資料失真的話,就是虛假宣傳,就是浮誇。

不可信的資料,不僅沒有凸顯員工的精誠敬業,反倒讓人覺得工作的不可思議。如果資料為真,這公司一年要蓋的章真多,讓人想到辦事程式是否合理流暢。如此,又有何值得誇耀的。

對此事的處理,倒不是如何加強資訊釋出管理,而是工作作風層面,需要思考了。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極目新聞”用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