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长社之战结束高澄回到邺城,毕竟朝中还有很多事儿等着他签字盖章闲话南北朝之天下归一——长社之战(2)

作者:碧血黄沙2016

一路无话,很快高澄便站在颍川城外东魏军的总指挥部中;高岳等人臊眉耷眼的站在一旁,给高澄把这一年的战况做了汇报。

长社之战结束高澄回到邺城,毕竟朝中还有很多事儿等着他签字盖章闲话南北朝之天下归一——长社之战(2)

高岳车轱辘话反复说,自己这一年多不容易;高澄阴沉着面孔,越听越怒。

不过听到刘丰生的提议,高澄的脸色有所缓解;一扬手打断了高岳的汇报;他要亲眼看看洧水上那座拦水坝。

站在城外的高地,高澄仔细观察了那座拦水坝,也看了颍川城墙;高澄发现城墙的很多地方都被大水冲垮了;虽然西魏军搞了很多应急措施,但高澄判断,就这豆腐渣工程,已经很难再经的住大水的冲击。

高澄心里有数了;回到大帐,高澄下令,东魏军各部继续分出人手,增加拦水坝的高度;一定要把蓄水量憋起来。

东魏军立刻行动起来,挖土担到坝上。但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拦水坝一直在漏水,洞越来越大,直到有一天,拦水坝轰然倒塌。高澄脸色铁青,大骂这些饭桶,继续给我造坝。第一次补坝,水依然在漏个不停;第二次,还是不行。高澄彻底恼了!高大少的脾气本就暴躁,一次失败还能忍,第二次就已经很不爽了,何况是三次!高澄暴跳如雷,下令,把这些背土的士兵全部推到坝里活埋,既然你们糊弄本少爷,那就用你们的身体来填坝吧(“堰三决,澄怒,推负土者及囊并塞之。”)。

这下儿,没人再敢掉以轻心;拦水坝没毛病了。

长社之战结束高澄回到邺城,毕竟朝中还有很多事儿等着他签字盖章闲话南北朝之天下归一——长社之战(2)

看看水蓄的差不多了,高澄下令,开挖!

洧水梅开二度,又冲了出来。

这一次,已经被水泡烂糊的颍川城墙再也撑不住了;史载,“大风从西北起,吹水入城,城坏。”

眼看着水漫金山(颍川);高澄脸上阳光灿烂。与之相反,城里的王思政此时正愁眉不展。

洪水滔天,王思政心知这夯土的城墙很快就会被泡塌;而他,将无能为力;因为此时他手下,仅剩下3千浑身无力,连刀都拿不起来的兵了。

刚进颍川的时候,王思政带来了8千人,依托城墙上的工事,这8千子弟兵死扛城外10万大军,生生扛了一年。

对这8千西魏军士兵而言,这一年,用傅园慧的话说,鬼知道都经历了什么!开始的时候,城中还有粮食可吃;但时间一长粮食吃光了,西魏军士兵只好逮着啥吃啥了,树皮,麻雀,甚至老鼠。

老实说,吃的还好说;关键是围城时间一长,城里的盐断了;没有盐吃,西魏军个个儿都成了白毛女。白毛女是虚构的,可是人长期不吃盐先是浑身浮肿,继而全身无力;眼下这可是在战时,您全身无力还怎么打仗啊!

扛了一年,颍川城中战死的,包括饿死的、病死的;到这会儿,王思政手里就只剩下3千人。

王思政本来还指望宇文泰派援兵,但援兵迟迟不到;等后来高澄亲自来到颍川城下,王思政反倒不希望援兵来了;西魏的国力他门儿清,放着颍川城下二十万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的东魏军;宇文泰派的人少了,挠痒痒一样不管用;人多了,正好让高澄围点打援。

所以别看王思政抵抗的顽强,但是越到后面,王思政越清楚,困守孤城,到后来肯定守不住的;至于他本人的下场,王思政心里也非常清楚,无非是自杀或者力战殉国,要么力尽被俘。不过想想后半辈子吃牢饭,王思政觉得,监狱那种免费伙食还是算了吧。

大水破城,王思政想,是时候殉国了,至少对得起宇文泰的知遇之恩。

接下来的事儿,挺好玩儿了;按说王思政想自杀,这种念头存在于他脑子里,别人很难知道;可不知道怎么弄的,城外的高澄居然察觉了王思政的这个企图;因为史书记载,城破之日,高澄连下两道命令,一,生擒王思政者,封侯;二,王思政如果死了或者伤了,屠城!(“有能生致王大将军者封侯;若大将军身有损伤,亲近左右皆斩。”)

一句话,高澄要一个活的王思政。

当然,这也好理解;6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王思政是西魏一流名将,能力出众,如果王思政肯为东魏效力,那对于高澄来说可就是捡到宝了;而且,像王思政这种级别的人投降,对于西魏朝野军中士气的打击,虽说不是致命的,但也是沉重一击;高澄这道命令,一举两得。

王思政治军有方,手下的将士们都服他,否则也不会跟着他玩儿命了;可是,眼下弹尽粮绝,援兵无望;自己能不能活下去都是问题。因此当高澄的命令传到城里时,有不少人可就动心了。

这次水势很猛,很快颍川城就成了养鱼的池塘;城里是没法儿呆了,王思政把仅剩的部队集合到一处高地;看部队集结完毕,王思政说,弟兄们,我受国家大恩,征战沙场;本以为能立不世奇功,奈何天不佑我;今日力尽,我能做的,惟有引颈自裁,以谢国家。说完,王思政哇哇大哭;边哭,王思政边双膝跪地,面朝西向,重重地叩头。然后站起,抽剑出鞘,便欲自刎(“王思政帅众据土山,告之曰:‘吾力屈计穷,唯当以死谢国!’因仰天大哭,西向再拜,欲自刎。”)。

王思政想死,身边儿的将士们可不都想跟着死;王思政手上的剑搭到脖子上,站在他身边儿的都督骆训一把把他的胳膊扥住了,将军且慢!

长社之战结束高澄回到邺城,毕竟朝中还有很多事儿等着他签字盖章闲话南北朝之天下归一——长社之战(2)

骆训说,将军,您这一死,您的名节是保全了;可您想过没,咱剩下的这3千多弟兄肿么办?他们会被高澄尽数屠杀;您忍心吗?

王思政默然。

众人一看,赶紧一拥而上,把王思政手里的宝剑抢下来,防止他再自杀。

此时东魏军大部已经进城,将残存的西魏军团团包围;胜券在握,高澄派出通直散骑赵彦深,你走一趟,让王思政投降。

赵彦撅着腚爬上了王思政据守的高地,带去了高澄的信物,也转达了高澄的态度;只要你们放下武器,齐王有令,兄弟们免死!

蝼蚁尚且贪生,何况这些百战之余,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士兵;万般无奈,西魏军放下了手中的刀枪。

随后,赵彦深陪着王思政,来见高澄,史载,高澄“礼遇思政甚重”。

至此,持续了一年多的长社之战,以高澄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至于善后,高澄如约,没有难为投降的西魏军,只是将其打散,发往边疆戍边;改颍川为郑州,留兵驻防。随后,东魏军乘胜进军,将因侯景之乱而被西魏军占领的地盘儿悉数抢回这才鞭敲金镫响,齐唱凯歌还。

而颍川失陷,王思政被俘,宇文泰怎么后悔的直抽自己嘴巴,那是后话,暂且不提。继续说高澄。打赢了这场旷日持久的颍川攻坚战,高澄在东魏官场上的威望如日中天。

但是,易经有云,否极泰来;其实这话也可以反过来说,那就是泰极否来。随着高澄威孚日增,这位大少爷不知道,自己的小命儿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长社之战结束后,高澄回到了邺城;毕竟朝中还有很多事儿等着他签字盖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