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哲别第一次輕松攻下居庸關,用相同的戰術,為何第二次久攻不下?

作者:客多文史智庫

成吉思汗進攻金國時,蒙古騎兵第一次攻打居庸關很輕松,屠殺了金國一萬精兵,可二次攻打的時候,為何攻不下呢?

這也是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攻打金國最有戲劇性的地方,也是野蠻和文明的最大差別。

哲别第一次輕松攻下居庸關,用相同的戰術,為何第二次久攻不下?

事實上,成吉思汗1211年第一次攻打金國的時候,金國的很多将領從骨子裡看不起他,導緻金兵狂妄自大,而面對失敗後,又不得不節節敗退。

成吉思汗攻打金國,目标非常清晰,蒙古騎兵不斷向金國的首都中都(今北京)靠攏,而要想進入中都,蒙古騎兵就必過居庸關。

蒙古兵團第一次抵達居庸關的時候,居庸關的金國守将是完顔福興。此人是金國皇族成員,其曾祖父就是金世祖,他當時的身份是金國丞相。

完顔福興自幼受中原儒家文化影響,博古通今,懂兵法,在金國和南宋的戰争中脫穎而出,并不斷得到重用。

哲别第一次輕松攻下居庸關,用相同的戰術,為何第二次久攻不下?

金國皇帝完顔永濟派遣完顔福興親自去鎮守居庸關,也見朝廷對居庸關的重視。居庸關是中都最後一道天然屏障,地勢險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對金國朝廷來說,隻要守住居庸關,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就到不了中都城下。

按照金國皇帝的訓示,完顔福興到了居庸關後,隻需堅守不出,不讓蒙古人占據居庸關即可,并不要求他消滅多少蒙古人。

可完顔福興見蒙古騎兵攻打了幾次後,就推斷這些野蠻人根本不懂兵法。這就是文明人的思維,自信到驕傲。

蒙古騎兵可不是懦弱的南宋失敗,而且,攻打居庸關的将領是哲别,此人不僅勇猛過人,而且詭計多端,他雖然沒有學過諸如《孫子兵法》之類的兵書,卻用兵如神。

哲别第一次輕松攻下居庸關,用相同的戰術,為何第二次久攻不下?

看到居庸關高大堅固的城牆後,決定來一次誘敵之計。

哲别先是指令蒙古騎兵拿着雲梯等攻城工具,猛烈地對居庸關發起進攻,然後再丢盔棄甲逃去。

完顔福興見蒙古騎兵敗去後,指令一萬精兵出關追擊。手下有謀士建議:“這很有可能是蒙古人的誘敵之計。”

完顔福興完全不予理會,認為野蠻的蒙古人連書都沒讀過,哪裡懂什麼誘敵之計?于是,向蒙古騎兵瘋狂追殺而去。

這一追,就進入了哲别精心設計的包圍圈中。一萬精兵被蒙古騎兵圍住,展開了狂風掃落葉般的屠殺。防禦戰,金兵是優勢,而野戰,蒙古人是祖宗。

哲别第一次輕松攻下居庸關,用相同的戰術,為何第二次久攻不下?

就這樣,完顔福興的一萬兵馬幾乎被屠殺,他隻好丢棄居庸關,跑回中都。

那麼,蒙古人第二次攻打居庸關時,為何攻不下,無功而返呢?和戰術無關,和金兵的守關将領膽怯有關。

當時,成吉思汗攻打金國的目的是搶掠,也無法分兵來占領金國衆多城池,是以,在獲得大量财富後,揚長而去。金國為了防止蒙古人再次來攻打,也對居庸關進行了加強,并重新派遣一員将領去把守。

哲别第一次輕松攻下居庸關,用相同的戰術,為何第二次久攻不下?

1212年秋,成吉思汗發兵第二次攻打金國的時候,依舊派遣哲别攻打居庸關。

可是,無論哲别是強攻,還是采取誘敵之計,都無法攻破居庸關。這讓哲别十分怒火,卻也十分無奈。

此位金國的将領本就膽小,也吸取了完顔福興失敗的教訓後,拒不出關迎敵,但如果蒙古人隻要攻打居庸關,就居高臨下,用弓箭、弩炮、石頭一頓猛打。

哲别第一次輕松攻下居庸關,用相同的戰術,為何第二次久攻不下?

最終,哲别不得不在居庸關外四處遊蕩搶掠,屠殺了很多無辜的老百姓後,一路向東,進入遼東地區。

看來,有時膽小,在戰争中也能取得勝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