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第一次大規模海戰中,被認為無敵的吳國水軍,為何遭遇慘敗?

作者:清風文史
古代第一次大規模海戰中,被認為無敵的吳國水軍,為何遭遇慘敗?

在大多數人看來,中華文明一直都是大陸性文明的代表,我們的祖先對于土地有着極為深厚的感情,對于航海則沒有太多興趣。

基于這種觀點,大家認為中國古代發生的大戰絕大多數都是陸戰,比較有名的水戰,也都發生在江河以及湖泊之上,在近代之前似乎沒有什麼有名的海戰。

古代第一次大規模海戰中,被認為無敵的吳國水軍,為何遭遇慘敗?

▲古代士兵俑

但事實上,在春秋時期中國黃海海域就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海戰,這場戰鬥對于當時的政治形勢也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此前幾乎戰無不勝的吳國水軍,在這場戰鬥中第一次吃了大虧,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古代第一次大規模海戰中,被認為無敵的吳國水軍,為何遭遇慘敗?

一、吳國的野心

伍子胥逃亡到吳國之後幫助公子光刺殺吳王僚,使其成功坐上了國君的位置。

之後其又向吳王阖闾(也就是公子光)推薦了孫武,操練吳國的軍隊。

這讓吳國這個不起眼的小國,迅速崛起成為中國南方的強大勢力。

吳國的國力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在孫武等人的籌劃下吳國展開了與楚國的戰争,他們依靠靈活機動的戰略,逐漸蠶食楚國的軍隊。

最終在柏舉之戰中成功擊敗了楚軍的主力并攻入郢都,成為了南方新的霸主。

古代第一次大規模海戰中,被認為無敵的吳國水軍,為何遭遇慘敗?

▲柏舉之戰

在吳國取得勝利之後,吳王的心态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他不再滿足于偏安一隅,而是想要像曾經的楚國那樣問鼎中原。

在這個過程中,吳王夫差将目标鎖定到了老牌強國齊國身上。

齊國作為曾經的霸主餘威尚存,其不但擁有廣袤的土地,也是所有諸侯國中最富庶的存在。

不過由于當時齊國的田氏正在預謀奪取齊王之位,是以齊國朝堂之上暗流湧動,大臣之間并不團結,這讓夫差看到了進攻的機會。

古代第一次大規模海戰中,被認為無敵的吳國水軍,為何遭遇慘敗?

▲夫差雕塑

彼時吳國雖然有着精兵強将,但是要進攻齊國需要跋涉很長一段距離,這對當時吳國的後勤保障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為了滿足大規模作戰的需要,吳王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要在長江和淮河之間挖出一條運河,之後用船隻來保障糧草的運輸。

之後吳國便開始了這項浩大的工程,并最終建成了著名的邗溝,這為吳國的北伐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雖然到了東周年間各個諸侯國之間的征伐已經成為了十分常見的事情,但是大國之間開戰還是要有站得住腳的理由。

隻有這樣,發起進攻的一方才能得到其他小國的支援,也能為日後提升政治地位鋪平道路。

古代第一次大規模海戰中,被認為無敵的吳國水軍,為何遭遇慘敗?

▲齊悼公劇照

是以直到齊國的鮑氏殺死了齊悼公,引發了内亂之後,吳王夫差才在痛哭三日之後,釋出了興兵伐齊為齊悼公讨回公道的指令。

這看似是一起突發事件,但是在吳國看來這是他們已經等待了很久的機會。

古代第一次大規模海戰中,被認為無敵的吳國水軍,為何遭遇慘敗?

二、自信的吳國水軍

在吳國決定出兵的同時,他們也制定好了作戰計劃。

在之前的柏舉之戰中,吳國感受到了牽制敵人給他們帶來的巨大優勢,是以這次夫差作出了兵分兩路夾攻齊國的決定。

其中吳軍的陸軍主力由他親自率領,離開吳國後順着邗溝一路北上,在齊國南境與敵人主力對壘。

吳國的水軍部隊在沿着邗溝抵達淮河後,由大夫徐承率領,向東駛入大海,之後北上到黃海區域騷擾齊國的大後方。

這是中國曆史上有史料記載的,第一次海上作戰計劃。

吳王夫差之是以敢做出如此決定,和吳國水軍之前輝煌的戰績是分不開的。

古代第一次大規模海戰中,被認為無敵的吳國水軍,為何遭遇慘敗?

▲當時的戰艦

在東周時期,吳國人因為“斷發文身”的習俗被中原人視為異類。

不過事實上,他們之是以有這樣的習俗就是為了更好地适應江南地區的環境,隻有斷發才能保證他們在水中的靈活行動。

當時吳國有不少百姓都是靠捕魚為生的,他們也有着出色的水性,這讓吳國擁有了建立強大水軍的基礎。

在吳國做出争霸決定之前,他們時常受到楚國的攻擊,在防禦楚國軍隊的過程中,吳國的水軍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他們能夠靈活利用水路阻擋楚軍戰船前進,也能在接舷戰中憑借更好的水性獲得勝利。

這讓楚軍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絕不敢輕易與吳國水軍交戰。

在柏舉之戰中,楚軍主力之是以會兵分兩路,其實也是為了阻止吳國水軍的前進,但他們低估了吳國艦艇的行駛速度最終一敗塗地。

吳國的水軍在這些戰鬥中鍛煉了自己的作戰技巧,吳國的造船師傅們也制造出了更加堅固的戰艦。

當時楚軍的艦船多為革制,而吳軍則已經擁有了樓船“艅艎”号,這也是他們所向披靡的關鍵所在。

古代第一次大規模海戰中,被認為無敵的吳國水軍,為何遭遇慘敗?

▲邗溝示意圖

吳王夫差是以,将吳國水軍看作重要的戰略力量,他相信水軍能夠在海戰中取得勝利,襲擾齊國後方,有效牽制南部戰場上的齊軍。

不過夫差少考慮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齊國的水軍也不是吃素的。

雖然之前齊國并沒有關于水戰的記載,但是毗鄰東海和黃海的齊國人很早就已經掌握了先進的航海技術,并研發出了快速堅固的海上船隻。

這些船雖然不比艅艎号體型龐大,但是它們的結構更加适合在海上作戰,而且部分船隻的艦首還加裝了堅固的金屬沖角,對于敵艦的殺傷力是十分可怕的。

古代第一次大規模海戰中,被認為無敵的吳國水軍,為何遭遇慘敗?

▲琅琊台海域

與此同時,由于吳軍艦隊聲勢浩大,是以齊國方面很早就洞悉了吳國要從海上發起襲擊的意圖。

面對來犯的強敵,之前水火不容的齊國大臣們也開始同仇敵忾,在經過激烈的讨論後,齊國朝堂上,大家都認為琅琊台海域是敵艦的必經之路。

于是便讓齊國的艦隊提前到那裡埋伏,等待吳國水軍的到來。

古代第一次大規模海戰中,被認為無敵的吳國水軍,為何遭遇慘敗?

三、激烈的海上搏鬥

在齊國水軍設好包圍圈的時候,吳國的将士們還在朝着預定的進攻地點前進。

這群從小在船上長大的南方漢子們,此時正在面臨着前所未有的考驗。

雖然他們早已習慣了船隻的颠簸,但大海不比河流,海浪對于船隻的激烈拍打,讓他們十分不适,有些老船員甚至都出現了暈船的現象。

再加上為了盡快趕赴戰場,他們一路上都沒有得到太好的休息,當時的戰艦大多還靠人力驅動,這讓吳國水軍的戰士們疲憊不堪。

更重要的是,吳國是在初春時節發動進攻的。

這群江南士兵對于北方的寒冷天氣并不适應,他們中的不少人,并沒有提前準備禦寒的衣物。

在冰冷的海風中很難保證體溫,這些都讓他們的戰鬥力大幅度下降。

在吳國艦隊行駛到琅琊台附近時,等候多時的齊國艦隊從上風方向一起殺出。

此時吳國的艦隊陣型并不緊湊,慌亂之下也并未組織有效的阻擊。

是以齊國戰艦,很輕松地就到達了吳軍的面前。

在進入射程範圍後齊軍用火箭射向吳軍,木制戰船上很快就燃起了熊熊烈火,吳軍的士氣此時受到重創。

古代第一次大規模海戰中,被認為無敵的吳國水軍,為何遭遇慘敗?

▲琅琊海戰場景

不過吳國水軍畢竟是常勝之師,在這種情況下部分戰艦依然沖向了齊軍,并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接舷戰。

在之前與楚國作戰的時候,吳國在接舷戰中占據了絕對的優勢,不過這次和齊軍作戰他們卻吃了大虧。

一來,吳軍的将士長途跋涉本就疲憊至極。

再者,之前對戰的楚國水軍,大多是身穿單衣,而富裕的齊國軍隊則都穿着盔甲手握盾牌。

這讓吳國人的刀劍,根本不能造成有效的殺傷,即使登上敵船,也隻能徒勞送掉自己的性命。

在齊國占據戰場主動權之後,他們又派出戰艦包圍了吳國的旗艦艅艎号,之前吳國水軍從來沒有在如此開闊的水域上作戰。

是以他們的戰艦協同方面,也和齊國存在較大差距。

旗艦附近的船隻不能有效給出支援,這讓艅艎号陷入了絕境。

古代第一次大規模海戰中,被認為無敵的吳國水軍,為何遭遇慘敗?

▲琅琊海戰

旗艦上的士大夫徐承,此時雖然試圖帶領殘存的吳國水軍發起最後的反擊,但是收效甚微。

最終他隻能放棄旗艦,乘小舟逃走,齊國也取得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場大規模海戰的勝利。

在吳國水軍遭遇慘敗之後,吳王夫差知道這次沒有辦法擊敗齊國了,便帶領陸軍主力傳回了吳國,這讓吳國的争霸計劃向後推遲了幾年。

不過戰争結束之後,齊國方面依然沒有停止内鬥,最終還是在幾年後被吳國所敗,失去了往日的霸主地位。

對于吳國而言,此戰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他們的水軍第一次遭受如此慘痛的失利,這讓吳國将士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後再也沒有主動出擊,與齊國水軍作戰了。

他們明白了江河湖泊的戰鬥,和海戰完全不同,并不能因為往日的成功而輕敵。

古代第一次大規模海戰中,被認為無敵的吳國水軍,為何遭遇慘敗?

▲北洋艦隊戰艦

然而在兩千多年後,清朝在籌備新式艦隊的時候,竟然還有人提出要在内陸湖泊中鍛煉海軍将領。

這不禁令人啞然失笑,由此可見清朝統治者對于海軍的特殊性一竅不通。

這也是為什麼清朝投入甚巨的北洋艦隊,在甲午海戰中表現不佳,這實在是對那些浴血奮戰将士們的辜負。

古代第一次大規模海戰中,被認為無敵的吳國水軍,為何遭遇慘敗?

注:

本文關于齊吳琅琊海戰的相關内容,參考自《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海戰—齊吳琅琊海戰》,刊登于《春秋》2015年05期

古代第一次大規模海戰中,被認為無敵的吳國水軍,為何遭遇慘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