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1月1日,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在南京召開。王亞樵提前準備,配合晨光社,打算在這次會議之中刺殺蔣介石。在開幕式大禮堂外合影之時,蔣介石一直沒有出現,他一直在休息室之中回答記者提問。汪精衛催促蔣介石趕緊去合影,蔣介石不知為何多疑起來,以生病為由拒絕出去,他還順口勸汪精衛也别去參加合影了。
作為二把手的汪精衛此時此刻隻覺得老蔣是在擺架子,非常不悅得退出了休息室,獨自一個人前去和一衆大員們合影。他在第一排正中間正襟危坐,在鎂光燈閃起的一瞬間,一名記者打扮的殺手突然從人群中沖了出來,高喊着"打倒賣國賊",對着汪精衛連開三槍,汪精衛立馬倒下了。
這三槍沒有當場要了汪精衛的命,但是有一粒子彈卡在了他後背的肋骨之中,足足折磨了他9年,才奪走了他的性命。
刺殺案之後,老蔣指令戴笠的軍統局大肆搜捕,他們順藤摸瓜,前往香港抓捕王亞樵等人的。他們認定王亞樵是幕後的主使者,将王亞樵趕盡殺絕,1936年10月20日,王亞樵在梧州慘遭軍統毒手。一直到今天,很多人都覺得是王亞樵策劃了刺殺蔣介石和汪精衛,其實,這兩起暗殺行動的組織者和策劃者,是華克之。

華克之,原名華睕,江蘇揚州寶應人。他出身貧寒,但聰明好學,一路考上了南京省立一中讀書,後來他順利考上了金陵大學。1925年,上海發生了"五卅慘案",南京各界人士聲援上海勞工罷工鬥争、抵制日貨……華克之參與了組織上司工作之中。23歲的華克之因為出色的上司能力被選為國民黨南京市黨部委員,并且擔任青年部部長。這是南京政界一顆引人注目的新星,但在"中山艦事件"和"整理黨務案"之後,華克之深切感受到在國民黨中真正掌握實權的蔣介石是國民黨革命運動潛在的危險人物。
華克之理智,清醒,且極具前瞻性。他曾經在私底下對自己的朋友說:"你别看北伐戰争在節節勝利,大家其實都在為他一個人忙。"随着愛國革命人士肖楚女、侯紹裘被逮捕殺害,華克之忍無可忍,開始秘密聯絡一些忠實的同志商讨反對蔣介石的對策。
華克之的反蔣行動直截了當,他以國民黨南京市黨部委員、青年部長華睕的名義貼出了海報,通知全市的國民黨員在4月14日上午集會,以抗議老蔣的血腥暴行。
華克之公然挑戰讓老蔣憤怒而驚慌,他下令緊急逮捕華克之,将其視為"叛逆"分子。到了4月14日上午,南京6000多名國民黨員和左派人士聚集在一起,聲讨老蔣背叛孫中山先生遺訓,分裂革命,鎮壓革命群衆,遊行聲勢浩大。當晚,蔣介石就下令将華克之逮捕,後來在蔡元培等人的努力之下才被釋放了出來。
華克之的強硬和不屈赢得了諸多愛國人士的尊重,他身邊有之同情、敬佩他的地下共産黨員,也有像王亞樵這樣的江湖俠客。他離開金陵大學之後一時間沒有去處,在好友的安排之下,他在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校政訓部挂一個閑職,而老蔣從沒放過這個眼中釘,不久之後華克之再次被逮捕,雖然僥幸被秘密營救出來,但隻能離開南京來到上海隐居起來。
華克之身邊有不少忠實的愛國人士,比如張維、孫鳳鳴、陳惘子等等。為掩蓋身份,他們一直都以兄弟相稱,從不叫對方的名字,華克之就是他們的首領。而支援他們的也有不少堅定的反蔣任務,比如追随孫中山先生多年的李懷誠和一直對蔣介石十分排斥的暗殺大王王亞樵。
華克之知道要除掉蔣介石一定不是容易的事,必須要長期和嚴密的準備。他們覺得蔣介石政權主要依靠美國支援,而宋子文是連結蔣介石和美方的重要人物,是以華克之他們首先将目标鎖定在宋子文身上。隻不過這次暗殺行動隻讓宋子文的屁股中了一槍,并沒有傷及要害。
1933年,福建事變失敗之後,華克之痛下決心将刺殺蔣介石的計劃提前。他們細緻布局,建立了名為"晨光通訊社"的新聞社。1935年,晨光社實施了第一次刺殺蔣介石的行動,也就是本文開篇所說的誤殺汪精衛的活動。
華克之僥幸逃過了一劫,雖然他失去了戰友孫鳳鳴,但對汪精衛的刺殺也是對國民黨統治的一次巨大打擊。衆人揣測是蔣介石暗殺的汪精衛,蔣介石急于洗脫自己,将孫鳳鳴送到醫院打強心針維持了十幾個小時的生命,卻始終沒有問出背後的人是誰。雖然華克之沒有被牽連到這起刺殺案之中,但是摯友的犧牲讓他痛定思痛,想要尋找新的反蔣救國之路。
1939年,華克之第一次見到了潘漢年,從此他加入了共産黨的隐蔽戰線,成為潘漢年的得力助手。華克之在江湖上混迹多年,在江滬一帶也有不少的生死之交,其中就有一位知名度很高的名流任庵。在抗戰之中,華克之動員任庵出山,在潘漢年的安排之下,冒着極大的風險去見了戴笠,當時潘漢年手下的情報幹部袁殊打入了日本情報機關之中,公開擔任漢奸要職。為了避免袁殊被軍統所暗害,必須要提前做好工作。
解放之後,華克之依舊在澳門秘密為黨提供情報工作。他一生波瀾起伏,世人提到他總将他和刺殺蔣介石、汪精衛放在一起,和王亞樵一樣,他身上總留着些俠義色彩。但其實華克之是一位非常睿智、内斂的儒将,刺殺汪精衛之時,他的戰友孫鳳鳴夫婦遇難,他專為他們寫下挽詩:生無私人怨,死因國事非。
心向知音訣,淚為生民揮。
華克之晚年平順,一直住在北京中央機關一處舒适的宅院之中,和夫人一同頤養天年。他是少有的全才,能從政、能經商,擅長周旋于各類人群之中。自從加入共産黨之中,他深入虎穴、出生入死,他周旋于軍政要人、商場大佬、江湖義士和賣國漢奸之中,黑白道皆有他的仇人,也有他的生死之交。他這樣的人,經曆過無數驚心動魄之事,名雖不及王亞樵,但謀略和眼界遠勝王亞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