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刺汪行动后,王亚樵被军统追杀至死,戴笠至死不知真正幕后策划者

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在南京召开。王亚樵提前准备,配合晨光社,打算在这次会议之中刺杀蒋介石。在开幕式大礼堂外合影之时,蒋介石一直没有出现,他一直在休息室之中回答记者提问。汪精卫催促蒋介石赶紧去合影,蒋介石不知为何多疑起来,以生病为由拒绝出去,他还顺口劝汪精卫也别去参加合影了。

作为二把手的汪精卫此时此刻只觉得老蒋是在摆架子,非常不悦得退出了休息室,独自一个人前去和一众大员们合影。他在第一排正中间正襟危坐,在镁光灯闪起的一瞬间,一名记者打扮的杀手突然从人群中冲了出来,高喊着"打倒卖国贼",对着汪精卫连开三枪,汪精卫立马倒下了。

这三枪没有当场要了汪精卫的命,但是有一粒子弹卡在了他后背的肋骨之中,足足折磨了他9年,才夺走了他的性命。

刺杀案之后,老蒋命令戴笠的军统局大肆搜捕,他们顺藤摸瓜,前往香港抓捕王亚樵等人的。他们认定王亚樵是幕后的主使者,将王亚樵赶尽杀绝,1936年10月20日,王亚樵在梧州惨遭军统毒手。一直到今天,很多人都觉得是王亚樵策划了刺杀蒋介石和汪精卫,其实,这两起暗杀行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是华克之。

刺汪行动后,王亚樵被军统追杀至死,戴笠至死不知真正幕后策划者

华克之,原名华睕,江苏扬州宝应人。他出身贫寒,但聪明好学,一路考上了南京省立一中读书,后来他顺利考上了金陵大学。1925年,上海发生了"五卅惨案",南京各界人士声援上海工人罢工斗争、抵制日货……华克之参与了组织领导工作之中。23岁的华克之因为出色的领导能力被选为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委员,并且担任青年部部长。这是南京政界一颗引人注目的新星,但在"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之后,华克之深切感受到在国民党中真正掌握实权的蒋介石是国民党革命运动潜在的危险人物。

华克之理智,清醒,且极具前瞻性。他曾经在私底下对自己的朋友说:"你别看北伐战争在节节胜利,大家其实都在为他一个人忙。"随着爱国革命人士肖楚女、侯绍裘被逮捕杀害,华克之忍无可忍,开始秘密联络一些忠实的同志商讨反对蒋介石的对策。

华克之的反蒋行动直截了当,他以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委员、青年部长华睕的名义贴出了海报,通知全市的国民党员在4月14日上午集会,以抗议老蒋的血腥暴行。

华克之公然挑战让老蒋愤怒而惊慌,他下令紧急逮捕华克之,将其视为"叛逆"分子。到了4月14日上午,南京6000多名国民党员和左派人士聚集在一起,声讨老蒋背叛孙中山先生遗训,分裂革命,镇压革命群众,游行声势浩大。当晚,蒋介石就下令将华克之逮捕,后来在蔡元培等人的努力之下才被释放了出来。

刺汪行动后,王亚樵被军统追杀至死,戴笠至死不知真正幕后策划者

华克之的强硬和不屈赢得了诸多爱国人士的尊重,他身边有之同情、敬佩他的地下共产党员,也有像王亚樵这样的江湖侠客。他离开金陵大学之后一时间没有去处,在好友的安排之下,他在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校政训部挂一个闲职,而老蒋从没放过这个眼中钉,不久之后华克之再次被逮捕,虽然侥幸被秘密营救出来,但只能离开南京来到上海隐居起来。

华克之身边有不少忠实的爱国人士,比如张维、孙凤鸣、陈惘子等等。为掩盖身份,他们一直都以兄弟相称,从不叫对方的名字,华克之就是他们的首领。而支持他们的也有不少坚定的反蒋任务,比如追随孙中山先生多年的李怀诚和一直对蒋介石十分排斥的暗杀大王王亚樵。

华克之知道要除掉蒋介石一定不是容易的事,必须要长期和严密的准备。他们觉得蒋介石政权主要依靠美国支持,而宋子文是链接蒋介石和美方的重要人物,所以华克之他们首先将目标锁定在宋子文身上。只不过这次暗杀行动只让宋子文的屁股中了一枪,并没有伤及要害。

1933年,福建事变失败之后,华克之痛下决心将刺杀蒋介石的计划提前。他们细致布局,建立了名为"晨光通讯社"的新闻社。1935年,晨光社实施了第一次刺杀蒋介石的行动,也就是本文开篇所说的误杀汪精卫的活动。

华克之侥幸逃过了一劫,虽然他失去了战友孙凤鸣,但对汪精卫的刺杀也是对国民党统治的一次巨大打击。众人揣测是蒋介石暗杀的汪精卫,蒋介石急于洗脱自己,将孙凤鸣送到医院打强心针维持了十几个小时的生命,却始终没有问出背后的人是谁。虽然华克之没有被牵连到这起刺杀案之中,但是挚友的牺牲让他痛定思痛,想要寻找新的反蒋救国之路。

刺汪行动后,王亚樵被军统追杀至死,戴笠至死不知真正幕后策划者

1939年,华克之第一次见到了潘汉年,从此他加入了共产党的隐蔽战线,成为潘汉年的得力助手。华克之在江湖上混迹多年,在江沪一带也有不少的生死之交,其中就有一位知名度很高的名流任庵。在抗战之中,华克之动员任庵出山,在潘汉年的安排之下,冒着极大的风险去见了戴笠,当时潘汉年手下的情报干部袁殊打入了日本情报机关之中,公开担任汉奸要职。为了避免袁殊被军统所暗害,必须要提前做好工作。

解放之后,华克之依旧在澳门秘密为党提供情报工作。他一生波澜起伏,世人提到他总将他和刺杀蒋介石、汪精卫放在一起,和王亚樵一样,他身上总留着些侠义色彩。但其实华克之是一位非常睿智、内敛的儒将,刺杀汪精卫之时,他的战友孙凤鸣夫妇遇难,他专为他们写下挽诗:生无私人怨,死因国事非。

心向知音诀,泪为生民挥。

刺汪行动后,王亚樵被军统追杀至死,戴笠至死不知真正幕后策划者

华克之晚年平顺,一直住在北京中央机关一处舒适的宅院之中,和夫人一同颐养天年。他是少有的全才,能从政、能经商,擅长周旋于各类人群之中。自从加入共产党之中,他深入虎穴、出生入死,他周旋于军政要人、商场大佬、江湖义士和卖国汉奸之中,黑白道皆有他的仇人,也有他的生死之交。他这样的人,经历过无数惊心动魄之事,名虽不及王亚樵,但谋略和眼界远胜王亚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