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人時,大多數人會在幫人之後,潛意識地等待着别人語言或行動上的感謝。
不過,一旦别人表達了謝意之後,實際上卻已經“恩債兩清”了,對方在謝謝之後,已經不欠你什麼了,故留下的,最多某某當年有過此舉,如此而已,至于是否會長久記住,或擇機償還,這種可能性已經不大。至于是否能成為朋友甚至知交,則更加難說了。
幫人真正的高智商、高情商的表現是:對方幫了你,他還讓你感覺是他需要幫你,而不是你求他幫你,這種幫助,帶來的效果則截然不同。

章太炎親自給改名的上海大亨杜月笙
杜月笙之是以幫助章太炎之後,反而親自上門感謝章太章,就是他的這種高智商、高情商表現。
對于上海灘三大亨黃金榮、張嘯林、杜月笙,人們是這樣評價的:黃金榮貪财,張嘯林善打,杜月笙會做人。
可見,杜月笙會做人,天下皆知。
這不是杜月笙自我炒作的結果,而是他一輩子做人做出來的公論。
杜月笙還曾以“有本事沒脾氣”聞名上海灘,評價的,也是他做人做得好。
做人做到讓三教九流佩服已屬不易,但要做到讓有“章瘋子”之稱的章太炎不僅客氣,還屈尊“恭維”,則比登天還難。
章太炎何許人也?
他可是維新老将、同盟先鋒、一生孤傲、半世瘋癫、蔡元培的親密戰友、魯迅的嫡親老師、坐過清朝的水牢、受過袁世凱的軟禁、刀架在脖子上眼睛都不眨一下的國學泰鬥、無雙國士。
論資曆,無比;論經曆,無比;論學識,無比;論骨氣,無比;論膽識,論罵人,更是無比。
就是這樣一個天不怕、地不怕、天不服、地不服的文人俠士,偏偏對青幫出身的上海土皇帝杜月笙刮目相看,不但待之客客氣氣,而且幫杜月笙家修了一個《族譜》,又在杜家祠堂落成時,屈尊為杜月笙認認真真寫了一篇《高橋杜氏祠堂記》,對于孤傲如章太炎、佯狂若“章瘋子”者,這可是破天荒的怪事啊。
不僅如此,章太炎甚至還嫌他的本名“杜月生”三字不夠文雅,為其引經據典改名杜镛,字月笙。
這就不止于親切,簡直稱得上友情了。
敢罵慈禧、光緒帝的“章瘋子”章太炎
我相信,章太炎做的這些事,都是發自他内心而自然而然的事情,絕不可能是違背自已的心意而“不得已而為之”,更非對一個上海青幫頭領行“溜須拍馬”之事,章瘋子為了自已那副傲骨,可是經常連命都不惜的啊!
在前清,他可是公然罵過光緒皇帝“載湉小醜”的人;
公然罵過慈禧太後“不過先帝一遺妾耳”的人;
他更是一個重骨氣如千金、視王侯如糞土的人。
能夠讓章太炎為他如此“煞費苦心”,隻能說明一點:杜月笙真正是做人做到了家。
事情的經過如下:
經過清末、民初那段瘋狂歲月,章太炎晚年定居蘇州,做學問,養天年。當時,他一個侄兒在上海在法租界與人發生了房産糾紛,到了十分難堪的境地,無奈之下,請求這位名動天下的伯父幫忙。但章太炎名聲再大,手也沒法伸到上海的法租界去幹預,但侄兒的事,又不能不管,他忽然想到了杜月笙,就寫了一封信給杜,請他幫忙。
杜月笙一向敬重文人夫子,對章太炎尤其敬重,接信後立馬使人使錢使關系,讓争執雙方都得到了一個無法拒絕的結果,事情辦得妥妥的。
事情辦妥之後,杜月笙不是坐等章太炎的感謝,反而親自到蘇州章太炎住處,當面報告處事經過和結果,身着長衫的杜月笙和章太炎一談甚歡,杜月笙知道章太章雖為學界泰鬥,囊中卻有些羞澀,生活上頗為見肘,臨行,他又不動聲色地在茶杯下塞了一張2000銀元的銀票。
章太炎的嫡傳弟子魯迅
還不止此,以後,杜月笙還每月給章太炎寄錢,定期接濟這位兩袖清風的國寶級大師。
這一系列的表現,縱然是孤傲狂狷如章太炎者,也不能不接納其人,而欣喜其人了,最後因為感動而為杜月笙改名、寫記、修譜,便是一件順理成章且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所謂“杜月笙會做人”,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