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 海鮮指南(seafood-guide)沈基文
本文部分圖檔來自asc 曹曼

中國水産頻道獨家報道,(5月16日,上海)5月16日下午,asc(水産養殖管理委員會)攜手四大認證企業首次亮相2018中國國際食品飲料展(sial china 2018),為專業嘉賓奉上高端、可持續的海鮮品鑒盛宴,共同打造環保、健康、安全的“鮮生活”。
作為世界上最嚴格、最透明的水産養殖黃金标準,asc通過認證養殖場、産銷供應鍊和産品,推動水産養殖業在環境、社會責任方面做出可持續轉型。目前,asc在全球37個國家認證了近600家養殖場、近1500家加工企業,标準覆寫了八大物種、使用asc生态标簽的産品過萬款。
此次“鮮生活”展覽,asc帶來了諸多健康、安全的水産品,其中大部分産自中國,包括全球首家通過asc蝦夷扇貝認證的大連海洋島出産的蝦夷扇貝、東亞首家通過asc雜色蛤認證的遼甯安德出産的黃海北部雜色蛤、全球最大的羅非魚企業廣西百洋集團出品的asc認證羅非魚。此外,獲得asc産銷監管鍊認證的大連瑞馳也将asc認證的大西洋三文魚和南美白對蝦呈獻給了廣大專業觀衆。
“現在全球有一半以上的海鮮、水産品是養殖的,在中國這一數字超過60%。”asc中國區經理方清介紹說,“asc标準通過其多方參與設立的科學标準、基于表現的評價體系、第三方認證的公開透明程式,保證養殖水産品從養殖場到餐桌都是可溯源、可持續、負責任生産的。
在“吃魚好、吃好魚,asc請您好好吃魚”的主題下,主持人——中國水産流通與加工協會的葉新先生介紹了三文魚、南美白對蝦、羅非魚、蝦夷扇貝、雜色蛤等水産品的豐富營養價值,來自各家企業的代表也分享了各自在生産、加工、流通環節如何嚴格遵守asc标準。超過百位專業嘉賓一邊品鑒加拿大和挪威海産品進階廚藝顧問、中國烹饪大師金亮主廚烹饪的美食,一邊共同探讨國際可持續海産品的遠景與未來。
“我們享受大海的饋贈,也願意通過獲得了asc認證的、更負責任的生産方式,回饋大海,更好地保護海洋環境的健康。”大連海洋島集團行政總監丁潔女士表示。
“水産養殖能緩解野生漁業資源日益匮乏的困境,而asc認證能幫助我們規範養殖模式,推動羅非魚産業健康有序成長。”百洋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海南佳德信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徐金宏先生表示。
作為2018 sial展覽的亮點之一,此次“鮮生活”專題展覽由北京愛博西雅展覽有限公司、中國水産流通與加工協會聯合主辦,asc合辦。
大連海洋島集團是全球首家通過asc蝦夷扇貝認證的企業。蝦夷扇貝可謂是扇貝中的“噴氣機”,一旦水質不好,就會通過張合閉殼肌的形式快速逃離現有水域。當然,它們隻能短距離移動。我們吃的扇貝柱,就是扇貝門的運動器官--閉合肌。
大連瑞馳此次帶來的南美對蝦産自asc認證的厄瓜多養殖場,養殖密度相當低,可謂是“住别墅”長大的白富美對蝦。
大連瑞馳今天帶來的asc認證三文魚來自全球第二大三文魚生産商cermaq在智利的三文魚養殖場。這裡的三文魚生活在超大體積的深水網箱中,擁有充分自由成長的空間。
遼甯安德出品的asc認證雜色蛤生長在遠離大陸20公裡、常年水深20米的海洋牧場,海底淤泥為其生長提供了豐富的營養,是以自然長得肥肥嫩嫩。
羅非魚沒刺,沒刺,沒刺!入口很嫩,安全又健康。通過asc羅非魚認證的百洋集團是全球最大的羅非魚養殖企業。
asc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可持續發展貿易組織(idh)于2010年共同發起,是一個獨立的水産養殖認證及辨別使用項目。作為面向全球的、由市場驅動的自願性項目,asc具有嚴謹的科學性和透明性。
asc緻力于降低全球水産養殖業的環境及社會的負面影響。通過asc認證項目和辨別使用項目,推動水産養殖業向環境可持續和社會負責任模式進行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