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
幾個月前,bbc一段“蛋炒飯”的教學視訊讓我國的網友都驚呆了:煮飯不淘米,水放多了煮完直接用瀝水籃瀝熟米飯,再放到自來水下沖洗一會兒…這些蜜汁操作不僅看呆大家,更是激起了大家對bbc的群起批判——
“你們自以為的蛋炒飯和正版的蛋炒飯根本是兩種東西好嗎?麻煩請在推廣蛋炒飯之前學習亞洲人如何做米飯,用點心吧!”

就在上個月底,一檔英國節目又雙“翻車”了,不過,這次最氣的日本網友…
“大英烤焗大賽 great british bake off”是一檔廣受英國觀衆好評的美食比賽類節目,自從2010年開播以來收視率一直不低。
來自英國各地的業餘美食愛好者在節目中比拼烘焙技術和創意,由幾名專業英國評委打分通關。
而因為參賽者來自各種背景,節目中笑料百出,看點頗多。
上個月底,這個烤焗大賽終于開始挑戰亞洲烘焙,開啟了一期名為“日本周”主題的比賽,
這也使得不少日本網友好奇這檔節目到底會選擇什麼日本糕點作為挑戰主題時,
“是銅鑼燒?饅頭?煎餅?還是麻薯?
好期待!”
然而節目組最終標明這期日本周比賽内容為——做包子!
蛤?!
包子不是中國的經典嘛?!和日本有毛關系??
雖然選擇包子主題讓人有點難以信服,抱着求知的心态,很多亞洲網友選擇繼續看完全集,
但大家越看,腦子裡冒出越多問号…
???
這其中就包括因為吐槽bbc蛋炒飯走紅的馬來西亞裔網紅“羅傑叔叔uncle roger”,他看完後,忍不住又在網上拍攝了個視訊吐槽了起來。
“包子?我覺得包子更像中國的而不是日本的啊!”
羅傑叔叔原名“nigel ng”,住在倫敦,常年點評一些西方大廚或節目做亞洲菜。
上次的蛋炒飯視訊中,羅傑叔叔的吐槽道出亞洲網友心聲,而對于這次的“日本包子”節目,“羅傑叔叔”也是完全不留情,開啟全程吐槽模式…
一如節目往常,多位參賽者在戶外露天帳篷中的簡易廚房中,開始了這場緊張的比賽。
“到底什麼樣的包子才能成為日式經典代表呢?”帶着這樣的期待,大家開始靜靜欣賞比賽。
而參賽者的實操開始吓傻亞洲網友,
一位參賽者像節目組吐露了自己的設計理念,“我要把包子餡做成天婦羅!”
聽起來很日式了,但是,“我要把剁碎的雞胸肉和咖喱粉和在一起。”
這個理念讓專業人士坐不住了:“啊啊啊啊!天婦羅的精髓不是咖喱粉啊!是要在雞肉外面裹上面包屑再油炸啊!”
好吧,這個就當是理論不錯實踐跟不上了…
下一個參賽者為了準備餡料掏出了大蒜、生姜、辣椒、香菜,魚露和醬油、蜂蜜、茴香,
“你們為啥要在日本周上用魚露???魚露是泰國的,東南亞菜系會用到的。
這裡究竟在上演些啥?!我以為這是日本周,日本的東西到底在哪裡??”
看得出來,參賽者們的畫風是集體歪了…
還有更讓人無語的,
“李錦記蚝油?!為什麼這個中國菜配料會出現在這裡?
雖然節目組用膠帶貼上了,但是我們根本就不需要懷疑——這就是李錦記!”
接着,“羅傑叔叔”崩潰地發現有一位參賽者正在往包子皮面團裡加入印度香料…
泰國、中國、印度元素都具備齊了,但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日本元素出現…
而最後一位參賽者,拿出了奶酪、培根等原料,表示“我要來做一個漢堡包子。”
如今,美國元素也出現了…
“日本到底包括多少個國家?印度泰國中國美國???這些都不是日本包子啊!
幹脆叫這期節目為‘随便什麼都往一個包子裡面塞’(put random shit in bun week)吧!”
(崩潰ing)
而可能是放棄從内在呼應主題,一些參賽者直接試圖從包子外表尋找突破,一舉得勝。
于是,一位非裔婦女參賽者整出了一個個——熊貓包子…
——“等等!熊貓是中國的啊!”
還有的參賽者做出了小綿羊、小雞、小豬等造型的包子。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都明白了——這根本就是打着日本周包子主題的一次瞎搞…
不過包子環節過了還沒完,本期的日本主題還包括“做一個‘可愛蛋糕(kawaii cake)’”和“抹茶可麗餅”。
而所謂的kawaii蛋糕,就是參賽者們紛紛把蛋糕外型做得萌化,呼應kawaii,
而抹茶可麗餅,是在做好整張可麗餅後往餅上均勻撒上日本特産抹茶粉…
這期“日本周”主題烘焙大賽,就在“包子”、“可愛蛋糕”和“抹茶粉可麗餅”的三個環節後徹底結束了…
是不是覺得,怎麼有種期待趕來,懵逼離去的趕腳?
亞洲網友們都是這麼感覺到的…
“羅傑叔叔”感歎,“我喜歡這個節目某些部分,但是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叫這個為一個日本周。這些參賽者太英國化了,他們想把中餐外帶食物塞進日本包子裡面。好奇怪,特奇怪。我完全不懂他們為啥要選擇包子。”
“這個節目不比bbc蛋炒飯差,但是這檔廣受歡迎的英國節目觀衆在這裡看到的是中國、印度和日本全是同一個國家。
下次麻煩請叫這個為‘亞洲周’,那麼你們做的這些玩意兒就什麼問題都沒有了!”
“羅傑叔叔”這回算是客氣的,但是在看完熊貓和漢堡後,很多日本網友都很生氣,
熱愛亞洲美食的日本演員森尚子認為這期節目簡直是無知+種族歧視,
“你們這就像是懶洋洋地做了一個‘中國、日本、随便什麼’的東亞主題的過時節目,加一點可愛這個詞的周邊(實際上節目裡所有人基本上都讀錯了kawaii,讀成了kowaii(恐怖的意思…))
在一個煎餅上撒點抹茶粉可不是日本食物,或者烘焙。
這不僅冒犯了我們日本人和我們的文化,你們也可能冒犯了中國人和這個節目的很多忠實的觀衆。
大家可能會認為或者至少是希望你們在做這期節目之前,有過一些簡單的搜尋和事實核查的。
請,做得更好一點。”
随後,森尚子進一步表達了自己的憤怒,
“我個人對這個節目的意見不是關于這些參賽者怎麼了解日本食物或者他們的烘焙方法,這取決于他們,這些内容才讓節目變得有意思,讓人想要去看。
我對這個節目的最大疑問是他們把包子當做日本的傳統食物,然而事實上這是中國的傳統食物。
這是一個錯誤資訊,
這就相當于說牛角包是英國食物或者說蘋果碎是日本的,如果這兩樣出現在節目上,我相信肯定有很多人都會站出來說,這是錯誤的。
(森尚子的廚藝)
沒錯,包子很受歡迎,而且在日本也經常可以買到,但是他們不是日本的食物很多在不在亞洲的人知道這點。你隻要簡單的去谷歌一下,就會立即知道包子來源于中國。
如果這個節目是真的想要做一次日本周的話,他們本來可以介紹很多日本烘焙的。如果節目組覺得沒必要繼續探索,他們就隻會覺得抹茶就是日本烘焙的代表。
在我看來,如果他們真的想做包子節目組應該就把這期的主題改成中國周就好了。”
是在全力吐槽一點不用心的節目組沒錯了。
而很多亞洲網友也感覺到節目背後傳達出來的不尊重資訊。
“種族歧視的點在于:
包子-是中國食物
‘可愛蛋糕kawaii cake-根本沒這種食物存在
抹茶法國千層可麗餅-呵呵
想象一下當日本有辣麼多美食的時候節目組卻偏偏挑選了這幾個…
節目組請再努力一點”
“忽略了包子來自中國的起源,用的法國的技術,但他們卻認為這是日本的東西,就因為他們撒了點抹茶在上面,簡直是侮辱真正的日本烘焙。”
大家怒在節目組的不專業态度,
“我本來期待過日本周,但是把所有亞洲食物當作日本食物本來就是種族歧視的想法——你們認為亞洲人都是一模一樣的。這件事一點也不好玩,尤其是如今東亞人都被當作新冠病毒罪魁禍首的時候。”
新聞網站也評價,“首檔根本完全沒有實作‘日本周’潛力的節目,盡管并非唯一一個。它們沒辦法展現主題——日本。”
不過這事可能也不能完全賴節目組,因為這檔節目最重量級的評委,paul hollywood,今年4月在做一檔名為“paul hollywood 吃日本”的美食節目中,還大言不慚“我之前很恐懼,以為日本隻有米和面,現在我才發現他們也烘焙的!”
現在再看看這個充滿了奇怪亞洲包子的“日本周”,感覺也不是那麼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