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平劇武生中的絕頂高手,創造十項絕技,超越楊小樓人稱“活趙雲”

作者:天津往事
平劇武生中的絕頂高手,創造十項絕技,超越楊小樓人稱“活趙雲”

厲慧良

厲慧良人稱“活趙雲”,自50年代初到天津紮根,幾十年魅力不減,天津觀衆有眼力,以持久的熱情給予厲慧良肯定和回報。80年代末,厲慧良在京、津、滬等地偶一露演,必出轟動效應。

厲慧良(1923—1995)祖籍北京,生在江蘇南通海門,父親厲彥芝是琴師,母親韓鳳奎、姨媽韓鳳英是平劇演員。厲彥芝辦“厲家班”,長子厲慧斌工銅錘、架子花臉,次子厲慧良演武生,長女厲慧敏擅青衣、花旦、刀馬旦、小生,次女厲慧蘭演文武老生、老旦、青衣,三子厲慧森演文武醜,合稱“厲家五虎”,在南京、鎮江、蕪湖等地受到熱捧,人稱“江南第一童伶京班”。1945年重慶談判時曾為毛澤東、蔣介石演出。

前輩藝術家楊小樓、尚和玉、俞振庭稱為“武生三大派”。50年代厲慧良到天津中國大劇院演《豔陽樓》,其中的“醉打”驚動了尚和玉先生。尚老親自去看演出,極為贊賞,甚至說,厲慧良有幾下子他尚和玉本人也來不了!厲慧良聲名大振,當時在天津的尚小雲、荀慧生等名角兒天天包中國大劇院前三排看厲慧良的戲,公認他是楊小樓之後最好的武生。

平劇武生中的絕頂高手,創造十項絕技,超越楊小樓人稱“活趙雲”

厲慧良一家

1956年天津市平劇團成立,厲慧良和楊寶森雙挂頭牌。厲慧良基本功非常紮實,腰腿功夫極好,捷健挺拔,剛柔俱到,氣力充沛且善于運用。他創造了十項絕技——單腿吊毛、踢鞋上冠、大靠夾鞭、飛腳過人、飛越三桌、椅背倒提、大靠甩盔、飛叉下桌、擰身跨腿、飛腳三越,在武生中獨樹一幟。

開打時厲慧良有一手絕活:将槍抛在空中“釣魚”,即槍豎着抛起,在空中折個跟頭,仍舊豎着落下,從身背後接住。特點是落、接的位置極準。他扔槍後,即将手伸在背後,紋絲不動,不用手找槍,而是等槍自然落在手中,看上去輕松穩定,實則磨煉了千百回。

有人說楊小樓是“子龍之功臣”,他強調了趙雲的銀袍素铠八面威風,創造了一個栩栩如生的“活趙雲”形象。厲慧良演趙雲,取楊派之長,但結合了自己的武功特長,對人物進一步了解而進行創造。

平劇武生中的絕頂高手,創造十項絕技,超越楊小樓人稱“活趙雲”

在《長闆坡》中,厲慧良的表演急而不紊,忙而不錯,手眼身步尺寸準确面面俱到。例如“掩井”一場,楊小樓晚年限于體力,重在神韻,形體動作點到為止,厲慧良在抓帔時,身着大靠,猛翻倒翅虎,精彩驚險,表現趙雲用力過猛向後閃跌的驚愕悲痛。

厲慧良還通過細節刻劃趙雲忠誠不渝、處變不驚的性格特征。“當陽歇馬”一場,趙雲困乏欲睡,一聽風吹草動,目中突然閃放兩道光芒。曹兵将劉備等沖散,趙雲幾秒鐘内完成勒縧、束甲、穩鞍、解馬、持槍上馬一套繁複動作,幹淨靈活而又鎮定從容。救了阿鬥後就以脫身為主,絕不戀戰,一邊開打,還随時注意懷中阿鬥,看他是否受驚。

“趙雲截江”中,傳統平劇慮及趙雲奪鬥太魯莽,便把這活兒派給了張飛。厲慧良設計了一個邏輯清晰的細節,趙雲借說長坂坡英雄史之機,杜撰阿鬥身上有顆朱砂紅痣以兆真命天子,借尋痣把阿鬥奪過來。這個細節源于厲慧良讀《三國》讀到趙雲長坂坡借“一道紅光”而脫險的頓悟,說明他在刻畫人物性格上用心良苦。

平劇武生中的絕頂高手,創造十項絕技,超越楊小樓人稱“活趙雲”

《挑滑車》中厲慧良飾演高寵,出場目不斜視,兩隻大眼專注而有神,一下子就把觀衆的注意力抓住了。在開打中舉刀挺槍,未出手先有了“我砍你”“我刺你”的神氣。

《豔陽樓》以反面人物為主角,講高俅之子高登的一段故事。厲慧良演的高登與衆不同,出場手執一柄大折扇,張開膀臂,輕拂胸側,慢步走到九龍口,略一亮相,循斜線轉向右側,走到台口,緩緩轉身向裡,念點绛唇。轉身将大扇子背在身後,神情傲慢獰惡,塑造出一個驕橫荒淫、殘忍勇悍而又外強中幹的惡霸形象。

高登一共有三次馳馬下場,厲慧良演出了三種狀态:頭一次在自家門首,放馬馳騁顧盼自雄,一個“跺泥”十分穩練,顯出有意賣弄騎術;第二次是在廟會上聽賈斯文報有美女後的上馬下場,這時他眸子亂轉匆匆上馬,暴露了“急色兒”心理;第三次在搶走徐世英之妹返家途中撞見花逢春,又用了一個勒馬亮相,挺胸斜視睥睨一切,眼神流而不正,表現了做壞事後的心虛。厲慧良對動作的節奏感掌握得很有分寸:該快的地方快,并不慌張;當慢的地方,也不顯得拖拉。哪兒起哪兒落,一絲不苟,全能恰到好處。

平劇武生中的絕頂高手,創造十項絕技,超越楊小樓人稱“活趙雲”
平劇武生中的絕頂高手,創造十項絕技,超越楊小樓人稱“活趙雲”

前排左二厲慧良

厲慧良戲路子寬,不光武戲演得好,文戲也有他的風格,《斷臂說書》的王佐,《盜宗卷》的張蒼,《失印救火》的白槐,演來都有獨到之處。50年代末,天津平劇團排演新編曆史劇《火燒望海樓》,厲慧良的表演偏重于矯健剽悍的路數,通過一些唱念做打的新設計,塑造出清末天津碼頭搬運勞工馬宏亮的藝術形象。

80年代天津市平劇團赴外地演出,身為團長的厲慧良堅持不住飯店,住背景;不坐軟席,坐硬座;不開小竈,吃大竈。劇場房間少,厲慧良就在鍋爐房中搭幾塊鋪闆住,每天早五點多鐘起床,打掃樓道、廁所。

1995年2月中旬,厲慧良應邀到上海參加“菊壇精英鬧元宵”平劇彙演,2月14日元宵節在上海商城劇院與景榮慶、張幼麟等合演《戰宛城》,雖然年逾七旬,仍從容不迫,神完氣足,博得觀衆連聲叫好。出人意料的是,演出結束後返津,2月27日猝然辭世,給戲迷們留下莫大的遺憾。(文:何玉新)

平劇武生中的絕頂高手,創造十項絕技,超越楊小樓人稱“活趙雲”

王平與厲慧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