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京剧武生中的绝顶高手,创造十项绝技,超越杨小楼人称“活赵云”

作者:天津往事
京剧武生中的绝顶高手,创造十项绝技,超越杨小楼人称“活赵云”

厉慧良

厉慧良人称“活赵云”,自50年代初到天津扎根,几十年魅力不减,天津观众有眼力,以持久的热情给予厉慧良肯定和回报。80年代末,厉慧良在京、津、沪等地偶一露演,必出轰动效应。

厉慧良(1923—1995)祖籍北京,生在江苏南通海门,父亲厉彦芝是琴师,母亲韩凤奎、姨妈韩凤英是京剧演员。厉彦芝办“厉家班”,长子厉慧斌工铜锤、架子花脸,次子厉慧良演武生,长女厉慧敏擅青衣、花旦、刀马旦、小生,次女厉慧兰演文武老生、老旦、青衣,三子厉慧森演文武丑,合称“厉家五虎”,在南京、镇江、芜湖等地受到热捧,人称“江南第一童伶京班”。1945年重庆谈判时曾为毛泽东、蒋介石演出。

前辈艺术家杨小楼、尚和玉、俞振庭称为“武生三大派”。50年代厉慧良到天津中国大剧院演《艳阳楼》,其中的“醉打”惊动了尚和玉先生。尚老亲自去看演出,极为赞赏,甚至说,厉慧良有几下子他尚和玉本人也来不了!厉慧良声名大振,当时在天津的尚小云、荀慧生等名角儿天天包中国大剧院前三排看厉慧良的戏,公认他是杨小楼之后最好的武生。

京剧武生中的绝顶高手,创造十项绝技,超越杨小楼人称“活赵云”

厉慧良一家

1956年天津市京剧团成立,厉慧良和杨宝森双挂头牌。厉慧良基本功非常扎实,腰腿功夫极好,捷健挺拔,刚柔俱到,气力充沛且善于运用。他创造了十项绝技——单腿吊毛、踢鞋上冠、大靠夹鞭、飞脚过人、飞越三桌、椅背倒提、大靠甩盔、飞叉下桌、拧身跨腿、飞脚三越,在武生中独树一帜。

开打时厉慧良有一手绝活:将枪抛在空中“钓鱼”,即枪竖着抛起,在空中折个跟头,仍旧竖着落下,从身背后接住。特点是落、接的位置极准。他扔枪后,即将手伸在背后,纹丝不动,不用手找枪,而是等枪自然落在手中,看上去轻松稳定,实则磨炼了千百回。

有人说杨小楼是“子龙之功臣”,他强调了赵云的银袍素铠八面威风,创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活赵云”形象。厉慧良演赵云,取杨派之长,但结合了自己的武功特长,对人物进一步理解而进行创造。

京剧武生中的绝顶高手,创造十项绝技,超越杨小楼人称“活赵云”

在《长板坡》中,厉慧良的表演急而不紊,忙而不错,手眼身步尺寸准确面面俱到。例如“掩井”一场,杨小楼晚年限于体力,重在神韵,形体动作点到为止,厉慧良在抓帔时,身着大靠,猛翻倒翅虎,精彩惊险,表现赵云用力过猛向后闪跌的惊愕悲痛。

厉慧良还通过细节刻划赵云忠诚不渝、处变不惊的性格特征。“当阳歇马”一场,赵云困乏欲睡,一听风吹草动,目中突然闪放两道光芒。曹兵将刘备等冲散,赵云几秒钟内完成勒绦、束甲、稳鞍、解马、持枪上马一套繁复动作,干净敏捷而又镇定从容。救了阿斗后就以脱身为主,绝不恋战,一边开打,还随时注意怀中阿斗,看他是否受惊。

“赵云截江”中,传统京剧虑及赵云夺斗太鲁莽,便把这活儿派给了张飞。厉慧良设计了一个逻辑清晰的细节,赵云借说长坂坡英雄史之机,杜撰阿斗身上有颗朱砂红痣以兆真命天子,借寻痣把阿斗夺过来。这个细节源于厉慧良读《三国》读到赵云长坂坡借“一道红光”而脱险的顿悟,说明他在刻画人物性格上用心良苦。

京剧武生中的绝顶高手,创造十项绝技,超越杨小楼人称“活赵云”

《挑滑车》中厉慧良饰演高宠,出场目不斜视,两只大眼专注而有神,一下子就把观众的注意力抓住了。在开打中举刀挺枪,未出手先有了“我砍你”“我刺你”的神气。

《艳阳楼》以反面人物为主角,讲高俅之子高登的一段故事。厉慧良演的高登与众不同,出场手执一柄大折扇,张开膀臂,轻拂胸侧,慢步走到九龙口,略一亮相,循斜线转向右侧,走到台口,缓缓转身向里,念点绛唇。转身将大扇子背在身后,神情傲慢狞恶,塑造出一个骄横荒淫、残忍勇悍而又外强中干的恶霸形象。

高登一共有三次驰马下场,厉慧良演出了三种状态:头一次在自家门首,放马驰骋顾盼自雄,一个“跺泥”十分稳练,显出有意卖弄骑术;第二次是在庙会上听贾斯文报有美女后的上马下场,这时他眸子乱转匆匆上马,暴露了“急色儿”心理;第三次在抢走徐世英之妹返家途中撞见花逢春,又用了一个勒马亮相,挺胸斜视睥睨一切,眼神流而不正,表现了做坏事后的心虚。厉慧良对动作的节奏感掌握得很有分寸:该快的地方快,并不慌张;当慢的地方,也不显得拖拉。哪儿起哪儿落,一丝不苟,全能恰到好处。

京剧武生中的绝顶高手,创造十项绝技,超越杨小楼人称“活赵云”
京剧武生中的绝顶高手,创造十项绝技,超越杨小楼人称“活赵云”

前排左二厉慧良

厉慧良戏路子宽,不光武戏演得好,文戏也有他的风格,《断臂说书》的王佐,《盗宗卷》的张苍,《失印救火》的白槐,演来都有独到之处。50年代末,天津京剧团排演新编历史剧《火烧望海楼》,厉慧良的表演偏重于矫健剽悍的路数,通过一些唱念做打的新设计,塑造出清末天津码头搬运工人马宏亮的艺术形象。

80年代天津市京剧团赴外地演出,身为团长的厉慧良坚持不住宾馆,住后台;不坐软席,坐硬座;不开小灶,吃大灶。剧场房间少,厉慧良就在锅炉房中搭几块铺板住,每天早五点多钟起床,打扫楼道、厕所。

1995年2月中旬,厉慧良应邀到上海参加“菊坛精英闹元宵”京剧汇演,2月14日元宵节在上海商城剧院与景荣庆、张幼麟等合演《战宛城》,虽然年逾七旬,仍从容不迫,神完气足,博得观众连声叫好。出人意料的是,演出结束后返津,2月27日猝然辞世,给戏迷们留下莫大的遗憾。(文:何玉新)

京剧武生中的绝顶高手,创造十项绝技,超越杨小楼人称“活赵云”

王平与厉慧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