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瑩瑩:文化創意賦能科技産業的實踐破圈之路

作者:CelineLan

随着網際網路技術與社交媒體的蓬勃發展,科技創新改變了文化産品的生産、流通和分享,數字化内容豐富了文化産品種類,極大地促進了文創産業發展;另一方面,文創産業也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其他産業的發展中,幫助技術與産品落地出圈,文化創意産業化融合成為必然趨勢。

創意經濟發達國家的實踐表明,走融合發展之路已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這也被納入了國家發展戰略之中,2013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促進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新型文化業态,是中國全面增強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戰略之一;2014年國務院釋出《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的若幹意見》,就加快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做出明确要求。

從文創數字化,到技術産品文創化,科創文創的融合早已超越了我們原來的跨界合作,進而形成了互相滲透的交融局面。産業自身也越來越意識到,與文創産業自身的發展相比,文創思維與科技和其它領域的融合更不容忽視,文創思維對于傳統行業轉型更新、産品從to b走向to c都有着巨大的輔助甚至是賦能作用。面對z時代的消費者,不管是産品還是服務,在傳遞給使用者的過程中,文創思維打造的情感連結和價值認同感已經成為産品/服務溢價的主要空間。

上海交大文創學院“新文創”ceo總裁研修班(三期)學員,聚能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助理、海南乘現設計創意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瑩瑩,用文創思維助力母公司科技環保工業的發展與進步,利用文創設計讓技術産品破“圈”而出,抵達千家萬戶,賦予專業技術溫度與意義,驅動可持續價值顯現。

從技術到産品再到市場,劉瑩瑩帶領下的乘現設計創意公司走出了文創賦能科創的實踐之路,實作了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融合創新發展,促進了科技企業的技術創新、模式創新與産品創新。此次,我們特别對她進行專訪,一起探讨如何進行文化創意産業化融合,在企業發展中施展發揮文創的力量。

劉瑩瑩的實踐案例

劉瑩瑩:文化創意賦能科技産業的實踐破圈之路

劉瑩瑩

上海交大文創學院“新文創”ceo總裁研修班(三期)學員

聚能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助理、海南乘現設計創意有限公司總經理

1、在科技母體裡破殼而出的“乘現設計創意”

劉瑩瑩帶領的海南乘現設計創意有限公司隸屬于海南現代科技集團旗下的海南聚能科技創新研究院,負責服務集團科技工業闆塊的賽諾實業、聚能創新平台産業輸出和實體門店經營。

創立于1988年的海南現代科技集團,在33年的多元化經營發展中,根據海南本土産業結構及政策導向,已經曆過數次産業更新與轉型。“聚能創新”“賽諾實業”是其科技工業戰略的代表,以實業為本,創業為源,不斷踐行可持續發展的海南企業。主要圍繞“環保新材料、航天大資料、科技綠建築、社群大健康、水産生态養殖“五大産業為重點研究方向,拟通過自建、合作引進方式,逐漸形成項目研發小、中、大試等專業閉環體系。至今擁有2百多項授權專利,科技驅動力十分強勁。

乘現設計創意公司的創立其宗旨是“上乘創造、多元呈現”,為合作夥伴提升品牌競争力,創造更符合當下的持續型商業價值。服務于科技創新型企業、綠色科技建築行業、航天大資料、智慧交通、大健康等産業,乘現擁有豐富的跨行業經驗,擅長跨界資源融合,以設計驅動、文創思維鑄造品牌的核心價值,建立多元化的品牌化商業模式。近5年,在環保新材料産業的探索中,劉瑩瑩團隊在初始期就堅定“可持續”的價值理念。着眼未來,在降解産業鍊建構、标準制定、産品研發、品牌培育等領域已真正成為行業的先行示範者。在市場開拓、消費者體驗、環境保護、社會責任等方面做出的實踐探索。希望通過共同“可持續”的所作所為,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幫助人們擁有一個更加健康、友好、幸福的生活環境。

劉瑩瑩認為在科創公司中,文創是品牌價值體系中的命脈。單靠技術去開發産品創造價值是隻解決使用需求的,好的應用技術則需要轉化為市場喜愛并有情感的産品。文創就是為技術展現核心魅力,培育出技術的“情感”與“共鳴”。一個優秀的文化創意可以讓好的技術和産品破圈而出,抵達千家萬戶,這是文創在科技企業中起到的一個很重要的地方,也是劉瑩瑩團隊正在追求的事業。

劉瑩瑩:文化創意賦能科技産業的實踐破圈之路

乘現設計創意有限公司标志,由劉瑩瑩提供

2、文創打造科創産品與使用者的情感連結

21世紀的今天,人類處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上,但人與自然的關系早已經不是“征服與被征服”,科技與生活的關系也不再是簡單的“加法”,而是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如何挖掘科技中的人文關懷,将科技有機融合到生活中,達成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為人自身價值的展現提供通道,都是我們一直在探索的,也是“可持續”理念的核心。

在當今社會,一方面來說,不管技術如何進步,科技如何發達,它們最終的目的都是服務于人;另一方面,消費者每一次的消費選擇,實際上都是一次自我價值主張的表達,科技、産品的背後都代表着一種人們向往的生活方式。文創以創意美學為橋梁,能有效連結新技術、生産者與終端消費者,在提供具體的生活問題解決方法之餘,更是從感受和内心需求上帶給消費者靈感與互動。

通過内容制造和文創産品,能以市場經濟運作的方式,将可持續的理念觸達到每個個體和家庭,反向影響和培育新的、可持續消費習慣。并且文創産品以其特有的美學屬性、創意功能、故事内涵,能提供高附加值的價值感和意義感,滿足消費者對安全、穩定、幸福的情感需求。

【期袋】

“全生物降解材料”這樣的新型環保材料,有着優秀的可持續綠色屬性,但在傳統認知中的性能、成本效益劣于普通塑膠,基于這樣的認知偏差,我們推出了“期袋”品牌系列。因為期袋的産品都是有保存期限的,在一年左右的時間裡就會自然分解,回歸自然參與到綠色循環中去。我們希望通過“期袋”,将對沒有白色污染的美好世界的期袋,對于未來生活方式的期許傳遞給消費者。

劉瑩瑩:文化創意賦能科技産業的實踐破圈之路

(期袋産品)

【一杯植】

為了多元度傳遞輕松環保理念,讓消費者體驗生命的奇迹和自然的能量,我們特别推出了一款“hey鳳梨一杯植”産品,其以100g全生物降解原料為土壤,搭配1棵飲水飽的空氣鳳梨組合而成,其中的原料可供消費者檢驗(燃燒後有爆米花味),包含着“1%随手環保”的理念,具象化的展現了植物友好材料的屬性。我們希望通過日常養花行為滲透消費者對全生物降解的認知和強化環保意識。

劉瑩瑩:文化創意賦能科技産業的實踐破圈之路
劉瑩瑩:文化創意賦能科技産業的實踐破圈之路

(一杯植産品)

【賽小高ip】

通過文創設計讓技術産品破“圈”而出,賦予專業技術生命力與價值意義,無限連結。我們創作了“賽小高”系列ip,以ip形象為載體,打造多元度的視覺體系和應用。将原本高冷的科技知識,轉化到當下的時代語境和親近的表達方式,通過内容創意、産品、内容營運與使用者進行互動,滿足品牌輸出在功能和情感的多種需求。無論是牙牙學語的孩子,還是上了年紀的老人都能輕松、快速的記住和了解他,讓終端使用者不但覺得理念感覺很好,并且還能夠通過參與互動,體會到這份趣味和意義,簡單又美好。多彩多樣有共鳴的品牌,幫助科技真正服務美好生活,文創和科創将自然而然融合。

劉瑩瑩:文化創意賦能科技産業的實踐破圈之路
劉瑩瑩:文化創意賦能科技産業的實踐破圈之路

(賽小高ip)

【賽小高超市】

全國首家“賽小高·真解生活”超市,是我們在可持續-環保新零售之路上的率先嘗試。超市以“可持續”為主題概念元素打造了一個綠色生活體驗空間,引導消費者選擇适合自己的綠色生活方式。其提供的是溝通的空間橋梁,讓研發團隊、設計師、生産者和消費者之間建立有效的連結。在新時代、新零售的大環境下,我們希望能夠直接面對消費者,獲得最直接的回報,與大衆一同打磨産品,共建共創,讓廣大市民群衆更快的接觸到好創意,用得起好産品。以品牌建構與功能性美感設計打破認知規則,以可持續設計驅動變革與創新,讓100%的人能夠感受1%的期待,是我們線下體驗超市一直努力的方向。

劉瑩瑩:文化創意賦能科技産業的實踐破圈之路
劉瑩瑩:文化創意賦能科技産業的實踐破圈之路
劉瑩瑩:文化創意賦能科技産業的實踐破圈之路
劉瑩瑩:文化創意賦能科技産業的實踐破圈之路
劉瑩瑩:文化創意賦能科技産業的實踐破圈之路
劉瑩瑩:文化創意賦能科技産業的實踐破圈之路

賽小高超市圖檔

3.科研邏輯啟迪文創品牌打造

可持續是環保技術領域特别重要的一個概念,劉瑩瑩認為,這對文創人服務科技行業也是一個重要的思維習慣。在科技工業、環保新材料的技術研發項目中,會非常關注資源的有效性和長期使用,對社會資源、環境資源、資金資源、時間資源等進行綜合可行性評估。

擁有着從事實業、科研的行業基因,劉瑩瑩團隊在品牌策劃、文化創意、産品開發、ip創意、營運管理工作中堅定以“可持續建構”,“可持續經營”為核心的内驅型模式發展。 品牌是“長”出來的,“最開始的想法和機會是一顆有生命力的種子,我們要給它陽光和施肥澆灌,打理着修剪着讓它自然生長”。隻有自己生長出來的品牌,才具有獨特性和抗風險的能力,才有機會産生品牌的溢價。

在打造“文創+”的品牌時,團隊會從産品的全生命周期來重新思考設計流程,從設計之初就思考對于可持續材料的選擇和設計方法的使用。“可持續理念”對産品和服務的未來性、長期性、社會效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我們提出了很大的挑戰,我們的每一步都要顧及未來可能的走向和普适性,要在市場培育的路上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

我們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用心感覺,回歸本質的思考,不斷結合不停變換的當下,堅持可持續的理念。雖然很有挑戰,但實際的路徑非常清晰,并且一路上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面向未來做品牌的價值觀,乘現也在積極的參與公益項目,與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一起,身體力行地踐行環保、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理念。“與當代的合作,是個典型的一個合作案例,是乘現團隊與北京當代藝術基金會合作以“為可持續而設計”為主題聯合推廣的公益項目。”我們希望将可持續以美的方式呈現給大衆,而參與者能夠輕松參與可持續,快樂地了解可持續。環保不應該是一種負重前行,這本身就與可持續的理念相悖。當代中國青年藝術家們,以設計為光源,點亮日常生活中被忽視的角落,提供新奇有趣的生活靈感,為可持續而設計,為生活而設計。

劉瑩瑩:文化創意賦能科技産業的實踐破圈之路
劉瑩瑩:文化創意賦能科技産業的實踐破圈之路
劉瑩瑩:文化創意賦能科技産業的實踐破圈之路
劉瑩瑩:文化創意賦能科技産業的實踐破圈之路
劉瑩瑩:文化創意賦能科技産業的實踐破圈之路
劉瑩瑩:文化創意賦能科技産業的實踐破圈之路
劉瑩瑩:文化創意賦能科技産業的實踐破圈之路
劉瑩瑩:文化創意賦能科技産業的實踐破圈之路
劉瑩瑩:文化創意賦能科技産業的實踐破圈之路
劉瑩瑩:文化創意賦能科技産業的實踐破圈之路
劉瑩瑩:文化創意賦能科技産業的實踐破圈之路

活動照片

4.文創引導創新科創應用場景

技術本身是唯一也是單一的,如何以技術、材料本身擴充更深更廣的邊界範疇,是設計創意是價值所在,以使用者需求和可持續價值為落腳點,探索發現技術新的、多種應用場景。這個過程,考驗的就是文創人自己的跨界融合能力。

比如在乘現策劃的一項殺菌除甲醛技術産品時,從使用者出發,可以發現這項技術的使用者有很多選擇,比如個人、家庭、社群或是企業。那麼從适用客戶的角度去創意,乘現的團隊和技術研發團隊就議出以下産品市場路線:

當它應用于個人的時候,可以設計成随身易于攜帶的瓶裝噴霧和凝膠,特點和吸引點是是健康和時尚;

當它應用于家庭時,可以設計成裝修時的大容量袪味包,特點和吸引點經濟健康與關心下一代;

當它應用于社群的時候,可以應用于公共空間,主打的價值是科技綠色社群,适合現代中高端住戶;

當它面向企業時,它可以應用在中央空調的新風系統中,主打的價值是在通風的同時保證員工的健康和安全,消除通過中央空調傳播病毒的隐患。

劉瑩瑩:文化創意賦能科技産業的實踐破圈之路
劉瑩瑩:文化創意賦能科技産業的實踐破圈之路

(淨觸産品圖)

由于劉瑩瑩團隊多年來,在文創與科研領域的探索和嘗試,現如今創意對科技賦能的價值逐漸在公司不同的産業間凸顯出來,設計創意使科研技術端和市場消費端架起了連結融合的橋梁。

總結

在一個技術研發型的集團裡開創文創事業,并用創意賦能科技,劉瑩瑩的文創實踐帶給科創文創融合路徑很多啟發。我們看到了很多關鍵性要素,包括能夠懂科技邏輯的文創核心人才、能夠以開放的心态鼓勵跨界融合的企業文化以及越來越強調體驗的使用者市場趨勢等等。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劉瑩瑩團隊的跨界成功,其實離不開他們深入環保新材料這個垂直領域,深入的了解技術趨勢和社會需求的執着,是以跨界并不是簡單的面上的資源整合,更是深谙專業、通曉底層邏輯之後的遊刃有餘。

劉瑩瑩的思路與做法提醒我們,文創和科技不是割裂的,它可以為科技産業帶來更多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它将技術研發與消費者緊緊連接配接在一起,并可以大大縮短兩者溝通的距離,進而讓技術更精準為消費需求服務,同時也可以引導消費更好地了解科技進步對人類生活地長遠意義,進而将消費社會引導到更健康的價值取向上,讓科技為更有溫度和意義的生産、生活服務。

而那些願意去深耕垂直領域,勇于與科創融合的文創人,必将成為推動科技發展的重要力量。

繼續閱讀